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35卷  第10期

专题报道 ——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
从“制度”到“生活”:新中国70年来公共卫生政策演变
李洁
2019, 35(10): 1281-1284. doi: 10.11847/zgggws1124670
摘要(3564) HTML (1492) PDF 523KB(219)
摘要:
公共卫生制度建设是国家通过介入个体及集体健康进行社会治理的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共卫生政策随着国家建设方针及整体性卫生政策变迁发生一系列演变:卫生事业福利时期(1949 — 1978);改革开放时期(1978 — 2003);回归公益性时期(2003 — 2015);“健康中国”战略建设时期(2015 — 至今)。纵观这一系列演变,公共卫生的目标及实施方式日益指向个体生活,从宏观卫生制度建设向个体日常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型塑转变。在公共卫生制度建设中增强个体健康意识和公共健康意识,确保制度设计有效回应居民生活需求,有利于这种转变的实现。
健康城市建设与展望
傅华, 戴俊明, 高俊岭, 贾英男, 郑频频
2019, 35(10): 1285-1288. doi: 10.11847/zgggws1126106
摘要(1440) HTML (720) PDF 443KB(66)
摘要:
本文回顾了健康城市的概念、健康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国际上健康城市的核心目的和治理原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健康城市在我国的发展,并以一些突出的实例论述了我国健康城市的成功做法。
专题报道 ——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
我国常见慢性病“医–防”整合的挑战和机遇
吴思英, 蔡莹莹, 徐兴燕, 郑奎城, 李煌元
2019, 35(10): 1289-1292. doi: 10.11847/zgggws1126005
摘要(1429) HTML (500) PDF 493KB(82)
摘要:
慢性病作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防控刻不容缓。医 – 防整合是慢性病防控得以实现的最佳方式之一,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完善慢性病防控体系,建立新型防治团队,推进分级诊疗等是慢性病医 – 防整合的重要手段。
专题报道 ——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高血压
中国西南五省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地区比较
张丹薇, 杨静玮, 崔建兰, 李希, 李静, 路甲鹏
2019, 35(10): 1293-1297. doi: 10.11847/zgggws1124810
摘要(1613) HTML (415) PDF 670KB(36)
摘要:
  目的  评价中国西南5省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的地区差异情况,为改善当地高血压防治管理现状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自2016年1月 — 2018年11月,通过方便抽样于西南5省选择30个项目点,并调查项目点所在地区35~75岁常住居民的心血管病患病状况。分析各地区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现状,并对风险标化后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率进行地区间比较。  结果  研究纳入394 957名对象,高血压患者159 014名,平均年龄(58.8 ± 9.5)岁,男性占40.2 %,总体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率分别为40.3 %,43.7 %,29.8 % 和9.6 %。30个调查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率的中位数分别为40.4 %,42.6 %,29.9 % 和7.3 %;校正个体特征后的风险标化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率中位数分别为39.2 %,42.2 %,30.0 % 和9.6 %,风险标化后各率的地区差异仍明显存在。8个地区居民的患病率高于西南5省平均水平,主要在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10个地区居民知晓、治疗和控制率3者均低于西南5省平均水平。  结论  中国西南5省在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上存在着显著地区差异,亟需地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对薄弱地区的重点干预。
云南省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直接疾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潇, 杨家甜, 马国玉, 申静蓉, 刘颖楠, 范卢明, 蔡乐
2019, 35(10): 1298-1301. doi: 10.11847/zgggws1123209
摘要(1557) HTML (391) PDF 525KB(28)
摘要:
  目的   了解云南省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直接疾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优化卫生费用结构、完善卫生资源的分配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6年7月 — 2017年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云南省抽取4 833名 ≥ 60岁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步模型法估算其直接疾病经济负担,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  结果   云南省4 833名 ≥ 60岁农村老年人中,自我报告患高血压者1 691例,自我报告高血压患病率为34.99 %;高血压患者的人均直接疾病经济负担为2 210.3元,其中住院费、门诊费、住宿费及交通费、营养费和药费分别为940.8、458.0、20.0、12.2和779.2元;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省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住院天数、住院医院级别、1年内是否住院、1年内门诊就诊次数和是否患慢性病共病,其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60、0.56、0.18、0.16和0.14,其中住院天数和住院医院级别的影响较大。  结论   云南省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直接疾病经济负担较重,减少住院天数和降低住院级别有助于减轻其经济负担
高血压对中国老年人口期望寿命影响
于奇, 吴炳义, 杜恩情, 乔晓春, 武继磊, 王在翔, 毕玉
2019, 35(10): 1302-1305. doi: 10.11847/zgggws1123459
摘要(1986) HTML (609) PDF 780KB(44)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对老年人口期望寿命的影响,分析当前我国老年人口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其趋势。  方法  以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中2008、2011、2014年纵向调查资料为数据来源,以多状态生命表法为理论依据,运用IMaCH软件分析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现状,并对2014 — 2030年患病率作出预测。  结果  在3期调查资料中,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9.34 %、21.93 %、19.96 %,高血压患病概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减低,高血压 – 正常血压的转移概率以90岁为拐点,呈低 – 高 – 低分布模式,且在90岁之前,男性高于女性,90岁之后女性高于男性;高血压对期望寿命的影响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影响最大为65岁年龄组,在高血压状态下的期望寿命占余寿比重为51.7 %,男性和女性老年人在该状态下的期望寿命分别为(8.14 ± 0.33)岁和(10.11 ± 0.37)岁,占余寿比重分别为49.4 % 和53.9 %;在2014 — 2030年内,我国老年人口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65~75岁低龄老人是高发人群,患病率将达50 % 以上,且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结论  高血压对女性老年人期望寿命影响大于男性,未来我国老年人口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女性和低龄老年人是患病的高危人群。
云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现状调查
杨沧江, 秦明芳, 杨永芳, 邵英, 宋欣
2019, 35(10): 1306-1310. doi: 10.11847/zgggws1120334
摘要(1979) HTML (402) PDF 580KB(29)
摘要:
  目的  了解云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现状,为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5年9月 — 2017年6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云南省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迪庆藏族自治州6个项目点抽取84 319名35~75岁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  结果  云南省84 319名成年居民中,高血压患者32 436例,高血压患病率为38.5 %。32 436例高血压患者中,知晓患高血压者15 436例,高血压知晓率为47.6 %;服用降压药物者11 259例,高血压治疗率为34.7 %;高血压得到控制者3 464例,高血压控制率为10.7 %。在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的11 259例患者中,8 638例(76.7 %)患者服用1种药物,2 253例(20.0 %)患者服用2种药物,368例(3.3 %)患者服用 ≥ 3种药物;在服用1、2和 ≥ 3种药物的高血压患者中,分别有2 519例(29.2 %)、822例(36.5 %)和123例(33.4 %)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  结论  云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
贵州省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刘志军, 欧凤英, 饶文博, 廖小松, 陈珍, 周青, 王淼, 楚亚林, 朱晓荣, 吴芳, 刘国琴
2019, 35(10): 1311-1316. doi: 10.11847/zgggws1119395
摘要(2139) HTML (564) PDF 610KB(28)
摘要:
  目的  了解贵州省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宜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4年9月 — 2015年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遵义市红花岗区、毕节市七星关区、都匀市、凤冈县、关岭县、沿河县、兴仁县等8个区/县抽取11 458名 ≥ 15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  结果  贵州省11 458名 ≥ 15岁居民中,城市居民5 545人(48.39 %),农村居民5 913人(51.61 %)。贵州省城乡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8.78 %;高血压知晓率为43.27 %,治疗率为35.20 %,控制率为28.42 %。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21.75 %)低于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35.38 %),城市居民高血压知晓率(46.43 %)高于农村居民高血压知晓率(41.40 %),城市居民高血压治疗率(39.55 %)高于农村居民高血压治疗率(32.70 %),城市居民高血压控制率(38.99 %)高于农村居民高血压控制率(21.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 45岁、在婚、吸烟、饮酒、睡眠不足、睡眠过长、有高血压家族史、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是贵州省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是贵州省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的保护因素;年龄 ≥ 35岁、吸烟、睡眠不足、睡眠过长、有高血压家族史、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是贵州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是贵州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的保护因素。  结论  贵州省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农村居民,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高于农村居民;年龄、文化程度、吸烟情况、睡眠时间、有无高血压家族史、体质指数和是否中心性肥胖是当地城市和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的共同影响因素。
南京市城市居民自我报告高血压患病与家庭月人均收入水平关系
董易苹, 何静, 马雨杨, 金玲玲, 叶青, 秦真真, 王志勇, 沈孝兵, 徐斐
2019, 35(10): 1317-1320. doi: 10.11847/zgggws1121333
摘要(1333) HTML (462) PDF 490KB(22)
摘要:
  目的  了解江苏省南京市城市居民自我报告高血压患病与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的关系,为特定人群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1年8 — 9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南京市玄武、建邺、浦口、大厂4个城区抽取7 824名 ≥ 35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  结果  南京市7 824名城市居民中,自我报告患高血压者2 163例,自我报告高血压患病率为27.6 %;家庭月人均收入低收入者(< 1 111.1元)2 954人(37.8 %),中等收入者(1 111.1~1 666.6元)2 380人(30.4 %),高收入者(≥ 1 666.7元)2 490人(31.8 %);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中等、高者自我报告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3.4 %、27.7 %、32.7 %,与家庭月人均收入低收入者相比,家庭月人均收入中等和高收入者自我报告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分别增加 26 %(OR = 1.26,95 % CI = 1.11~1.42)和 59 %(OR = 1.59,95 % CI = 1.41~1.79);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职业类型、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医疗保险情况、体力活动情况、红肉摄入频次、体质指数(BMI)等混杂因素后,南京市城市居民自我报告高血压患病与家庭月人均收入水平无统计学关联。  结论  南京市城市居民家庭月人均收入水平与自我报告高血压患病无关。
浙北农村高血压患者精细化自我管理干预效果分析
骆田斌, 朱秋荣, 沈月根, 徐惠庆, 余梦华
2019, 35(10): 1321-1326. doi: 10.11847/zgggws1122675
摘要(1226) HTML (723) PDF 520KB(20)
摘要:
  目的  探索浙北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精细化自我管理群组干预对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血压的影响,为高血压患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6年1 — 3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浙北农村地区1 292名高血压患者入组研究,其中干预组625人参与精细化自我管理群组干预,对照组 667人进行慢性病常规管理,干预期为1年。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t 检验、χ2检验和双重差分法(DID)分析。  结果  干预1年后,干预组研究对象的服药率、每周蔬菜摄入频率分别从干预前的91.20 %、92.96 % 上升到干预后的95.20 % 和96.48 %,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人均日味精、食盐摄入量、饮酒率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调整性别、文化水平、职业、婚姻、医疗保险、年均收入等因素后,精细化自我管理干预措施的实施使得腰围(WC)、SBP、DBP、FPG、人均日吸烟量、人均日味精摄入量、人均日食盐摄入量和饮酒率等分别降低了3.06 cm、6.36 mmHg、2.75 mmHg、1.40 mmol/L、6.04支、1.04 g、3.51 g和8.3 %,以及每周蔬菜摄入频率增加了5.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浙北农村地区精细化自我管理群组干预能有效降低高血压人群的血压水平,同时对生活方式改善起到促进作用。
高血压家族史与超重/肥胖对高血压患病交互作用
付姣姣, 瞿述根, 巫文威, 高锦, 王一迪, 涂彧, 沈月平
2019, 35(10): 1326-1329. doi: 10.11847/zgggws1120306
摘要(1654) HTML (431) PDF 647KB(50)
摘要:
  目的  了解高血压家族史与超重/肥胖对高血压患病的交互作用,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7年9 — 12月采用普查的方法对北京市某科研院所的1 250名在职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家族史和超重/肥胖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强度,并采用相加作用模型分析其交互作用。  结果  北京市某科研院所1 250名职工中,患高血压者273例,高血压患病率为21.84 %;有60.80 %(760/1 250)的职工有高血压家族史,有48.72 %(609/1 250)的职工超重/肥胖。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吸烟、饮酒和睡眠时间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患高血压的风险为无高血压家族史者的2.59倍(OR = 2.59,95 % CI = 1.38~4.84),超重/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为正常体重者的3.21倍(OR = 3.21,95 % CI = 1.66~6.21),有高血压家族史且超重/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为无高血压家族史且非超重/肥胖者的7.64倍(OR = 7.64,95 % CI = 4.21~13.89)。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家族史及超重/肥胖的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交互作用归因比和交互作用指数分别为2.85(95 % CI = 0.35~5.35)、0.37(95 % CI = 0.13~0.62)和1.75(95 % CI = 1.06~2.89),纯交互作用归因比为42.8 %,即高血压家族史和超重/肥胖对高血压患病具有相加交互作用。  结论  有高血压家族史和超重/肥胖均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且两者的交互作用增加了患高血压的风险。
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11省市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赵芮, 张磊, 富晓星, 苏春艳, 张玉萍
2019, 35(10): 1330-1338. doi: 10.11847/zgggws1124531
摘要(3780) HTML (1101) PDF 598KB(287)
摘要:
  目的  了解11省市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促进学校生殖健康教育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于2017年6 — 8月,在中国11省市便利抽取22所高中和21所大学的1 355名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问卷开展横断面调查。  结果  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及格率仅为53.28 %。青少年的性观念和性行为开放,仅有25.98 %(352/1 355)的青少年认为婚前不应该有性行为,8.98 %(52/579)的未成年组学生、10.85 %(83/765)的高中生及26.61 %(157/590)的大学生有过性经历;过去1年内,高中生发生酒后性行为和“约炮”行为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大学生(χ2 = 7.888 4、10.382 7,均P < 0.05);男性有性行为、看色情作品经历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女性(χ2 = 34.529 2、237.760,均P < 0.001)。在校期间没有学习过关于艾滋病、孕产与性传播疾病和生理健康知识的青少年分别占36.16 %(490/1 355)、70.26 %(952/1 355)、39.78 %(539/1 355)。  结论  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水平整体偏低,性观念与性行为开放,性行为趋向低龄化,男性性风险高于女性,学校应加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力度和卫生服务可得性,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中国2013年0~5岁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分析
于冬梅, 房红芸, 许晓丽, 于文涛, 贾凤梅, 郭齐雅, 琚腊红, 李淑娟, 赵丽云
2019, 35(10): 1339-1344. doi: 10.11847/zgggws1122481
摘要(1819) HTML (420) PDF 507KB(48)
摘要:
  目的   研究2013年中国0~5岁儿童营养不良现况及分布特点。  方法   利用2013年中国0~5岁儿童和乳母营养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对32 862名0~5岁儿童进行分析,结果用2010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据进行复杂加权计算。  结果   2013年中国0~5岁儿童低体重率为2.5 %,其中男童为2.6 %,女童为2.4 %;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贫困农村分别为1.3 %、1.7 %、2.3 % 和5.1 %;低体重率在不同月龄组、四类水平地区上存在差异。中国0~5岁儿童生长迟缓率为8.1 %,其中男童为8.7 %,女童为7.4 %;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分别为2.7 %、4.4 %、7.5 % 和19.0 %;生长迟缓率在不同月龄组、城乡、四类水平地区存在差异。中国0~5岁儿童消瘦率为2.0 %,男童和女童均为2.0 %;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分别为2.4 %、1.4 %、2.2 % 和2.7 %;消瘦率在不同月龄组、城乡、四类水平地区存在差异。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均表现为低收入水平家庭的儿童高于高收入家庭。  结论   中国0~5岁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率均存在城乡、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月龄组的差异,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依然需要关注。
新疆地区居民对全民健康体检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杨旭, 刘涛, 谢慧玲
2019, 35(10): 1345-1348. doi: 10.11847/zgggws1124442
摘要(1608) HTML (571) PDF 490KB(23)
摘要: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居民对全民健康体检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全民健康体检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8年5 — 10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在新疆地区9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中体检的2 159名 ≥ 15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新疆地区2 159名 ≥ 15岁居民中,对全民健康体检满意者1 990人,居民满意度为92.18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健康咨询服务和免费营养早餐的新疆地区居民对全民健康体检满意度较高,年龄 ≥ 65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工人、个体工商户和体检后 ≥ 1周获得体检报告的新疆地区居民对全民健康体检满意度较低。  结论  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获取体检报告时间、有无健康咨询和有无免费营养早餐是新疆地区居民对全民健康体检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海南居民口腔健康知识和习惯及其对口腔感知症状和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邓旎, 谢莉莉, 何祥一
2019, 35(10): 1349-1352. doi: 10.11847/zgggws1123861
摘要(1214) HTML (404) PDF 507KB(21)
摘要:
  目的  调查海南地区居民口腔健康知识和习惯,并探讨其对口腔疾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于2016年1月 — 2018年10月收集海南地区5 880名受试者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收集地域不同将受试者分为城市居民2 980人、农村居民2 900人,采用面对面结构化访谈形式,收集受试者有关口腔健康知识、习惯、口腔感知症状、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等信息,比较城市与农村居民在口腔疾病、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并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描述口腔健康知识和习惯与口腔疾病的关系。  结果  城市居民发生龋齿、牙结石分别为542人(18.20 %)、715人(24.00 %),明显低于农村居民的684人(23.60 %)、、885人(30.50 %),而城市居民牙龈出血为805人(27.0 %),高于农村居民的545人(18.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937、3.11、5.651,P = 0.044、0.042、0.017)。城市居民的口腔知识得分和OHIP-14评分分别为(77.4 ± 9.6)、(38.4 ± 3.8)分,较农村居民的(66.5 ± 13.1)、(31.7 ± 4.5)分有显著提高(t = 11.451、4.062,P = 0.001、0.023)。无口腔症状居民的口腔知识得分和OHIP-14评分分别为(83.4 ± 10.6)、(40.1 ± 3.4)分,与有口腔症状的居民(60.5 ± 12.7)、(29.4 ± 4.9)分相比显著提高(t = 15.451、5.410,P = 0.001、0.01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感知的口腔症状有明显差异的变量分别为每天刷牙至少2次、不吸烟、每周吃甜食不超过1次和口腔知识评分 > 70分。  结论  有益的口腔健康知识和习惯会对口腔疾病及OHRQOL产生正面影响。
西藏地区肺结核病流行特征
王健, 国杰, 次松
2019, 35(10): 1353-1356. doi: 10.11847/zgggws1122611
摘要(2282) HTML (516) PDF 683KB(41)
摘要:
  目的  掌握西藏自治区人群肺结核的患病特征,为有效提高结核防治效果及其制定下一阶段的结核病防治方案提供有利依据。  方法  2014年采用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对西藏自治区 ≥ 15岁常住人群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  结果  全区活动性、涂阳和菌阳肺结核加权患病率分别是758/10万、85/10万和144/10万;1979 — 2014年,西藏地区总体肺结核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其中从1990 — 2014年的年标化后肺结核的患病率递减率是1979 — 1990年的33.8倍;男性居民的肺结核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人群中患病高峰均出现在60~65岁阶段,随后均呈下降趋势。  结论  西藏自治区肺结核的防治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其结核病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是总体疫情控制率低于全国水平,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故应结合西藏地区结核病的流行特征,继续加强疫情防治工作,切实落实保障政策,有效控制全区肺结核流行。
山东省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知识和健康需求调查
高丛丛, 张丙银, 陈先献, 陈希, 董静, 郭晓雷
2019, 35(10): 1357-1359. doi: 10.11847/zgggws1118884
摘要(1246) HTML (398) PDF 499KB(26)
摘要:
  目的  调查山东省社区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知识知晓情况和健康教育需求,为开展社区骨质疏松防控工作提供策略依据。  方法  2016年12月 — 2017年3月,以山东省6个市内3 134名 ≥ 40岁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3 134名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知识平均得分为(10.63 ± 4.14)分,40~49岁年龄组得分最高,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 骨质疏松差相关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得分有升高的趋势。有预防骨质疏松需求1 701人(54.3 %),接受过有关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或宣传的有1 285人(41 %),有骨质疏松方面咨询的有效途径的人有1 857(59.3 %)。  结论  山东省中老年社区居民骨质疏松知识知晓率低,获得知识的途径少,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不足。文化程度低且 > 70岁老年人可作为重点干预对象。
宁夏地区成年居民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李媛, 靳雅男, 田园, 张银娥, 杨艺, 赵建华
2019, 35(10): 1360-1362. doi: 10.11847/zgggws1118245
摘要(1665) HTML (399) PDF 479KB(38)
摘要: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成年居民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3年9月 — 2014年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宁夏兴庆区、沙坡头区、平罗县、青铜峡市、原州区和西吉县6个地区抽取3 454名 ≥ 18周岁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  结果  宁夏地区成年居民中,超重者1 253例,超重率为36.3 %;肥胖者481例,肥胖率为13.9 %;中心性肥胖者1 727例,中心性肥胖率为50.0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回族、年龄 ≥ 45岁和居住在城镇是宁夏地区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女性和吸烟是保护因素;女性、年龄 ≥ 45岁和居住在城镇是宁夏地区成年居民中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吸烟是保护因素。  结论  宁夏地区成年居民的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流行现状不容乐观,≥ 45岁和城镇居民的超重/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较高。
实验研究
EGCG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影响及机制
刘畅, 梁惠, 刘爽, 陈思淼, 张婉君, 马爱国, 张华琦
2019, 35(10): 1363-1367. doi: 10.11847/zgggws1124868
摘要(1428) HTML (462) PDF 727KB(32)
摘要:
  目的  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80只),造型组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结合腹腔一次性注射35 mg/kg链脲佐菌素(STZ)构建2型糖尿病模型,将建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蒸馏水)、二甲双胍组(300 mg/kg)、EGCG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每组10只;灌胃干预6周后,测定大鼠体重和空腹血糖(FBG)与血清胰岛素(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大鼠肝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体4(GLUT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空腹血糖、HOMA-IR明显升高(P < 0.05);与模型组比较,EGCG中剂量组大鼠血清INS、ISI、HOMA-IR均明显下降(P < 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PEPCK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升高、骨骼肌GLUT4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 < 0.05);与模型组比较,EGCG高剂量组大鼠肝脏PEPCK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骨骼肌GLUT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  结论  EGCG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和抑制肝脏糖异生功能并增加骨骼肌中葡萄糖的转运有关。
三七皂苷Rg1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水平和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调节作用
姜瑞凤, 葛俊, 王媛媛, 衣少娜
2019, 35(10): 1368-1372. doi: 10.11847/zgggws1122373
摘要(1248) HTML (380) PDF 753KB(12)
摘要:
  目的  探讨三七皂苷Rg1(NRg1)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对氧化应激水平和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NRg1 2.5、5.0、10.0 mg/kg组,每组12只;建立RIRI模型再灌注后24 h后处死大鼠,检测尿蛋白及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含量,苏木精 – 伊红(HE)染色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损伤和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蛋白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及核转录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 – S – 转移酶(GST)和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h1(iNOS+)和Th2(IL-10+)细胞因子的含量。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NRg1 2.5、5.0、10.0 mg/kg组大鼠尿蛋白含量[分别为(34.1 ± 6.3)、(25.2 ± 4.5)、(11.7 ± 3.4)mg/24 h]均减少、血清肌酐含量[分别为(1.04 ± 0.15)、(0.84 ± 0.09)、(0.62 ± 0.12)mg/dL]均减少、尿素氮含量[分别为(28.6 ± 4.6)、(19.4 ± 3.4)、(15.2 ± 3.2)mg/dL]均减少、肾脏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3.6 ± 7.5)%、(32.4 ± 8.1)%、(11.7 ± 6.3)%]均降低、Bcl-2蛋白表达[分别为(0.12 ± 0.03)、(0.07 ± 0.02)、(0.04 ± 0.01)]均减少、Bax蛋白表达[分别为(0.06 ± 0.03)、(0.09 ± 0.04)、(0.16 ± 0.04)]均增加、GSH-Px含量[分别为(55.29 ± 9.31)、(80.14 ± 11.58)、(106.41 ± 14.16)U/mL]均增加、SOD含量[分别为(0.71 ± 0.13)、(1.26 ± 0.15)、(1.50 ± 0.23)U/mL]均增加、Nrf2蛋白表达[分别为(0.04 ± 0.03)、(0.10 ± 0.04)、(0.18 ± 0.05)]均增加、GST蛋白表达[分别为(0.07 ± 0.02)、(0.14 ± 0.03)、(0.22 ± 0.06)]均增加、NQO1蛋白表达[分别为(0.04 ± 0.02)、(0.09 ± 0.04)、(0.14 ± 0.05)]均增加、Th1(iNOS+)含量[分别为(9.13 ± 1.05)%、(5.26 ± 0.84)%、(2.63 ± 0.61)%]均减少、Th2(IL-10+)含量[分别为(0.92 ± 0.34)%、(2.93 ± 0.57)%、(4.41 ± 0.62)%]均增加(均P < 0.01)。  结论  NRg1能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水平和炎性损伤,改善大鼠肾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
调查报告与分析
中国一线城市卫生应急管理评估体系比较分析
王佳, 袁蓓蓓, 李正懋, 王志锋
2019, 35(10): 1373-1378. doi: 10.11847/zgggws1125501
摘要(1617) HTML (520) PDF 567KB(60)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中国一线城市卫生应急管理评估体系。  方法  全面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和维普数据库(VIP)),限定从建库的1988年1月 — 2019年3月,制定纳入、排除标准,采用框架整合法,从卫生应急管理主体分类角度出发,对中国一线城市的卫生应急管理评估体系进行整合。  结果  纳入6篇研究,以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为卫生应急管理主体,共性指标分别为8、10、4和5项。个性指标更为细致化。  结论  共性指标统一性和引领性仍需加强,个性指标兼容性和关联性有待完善,应用性和推广性还需提高。另外,中国卫生应急管理评估体系多为“结果”式评估,“过程”式的评估体系和作用机制的探索还有极大的研究空间。
中国2010 — 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张晶, 李薇薇, 杨淑香, 郭云昌, 付萍
2019, 35(10): 1379-1382. doi: 10.11847/zgggws1123875
摘要(2025) HTML (435) PDF 500KB(51)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国2010 — 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家庭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中2010年1月1日 — 2016年12月31日报告的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相关数据,对发病时间、地区、致病因素、原因食品、引发环节等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中国2010 — 2016年共发生5 197起家庭食源性疾病,累计发病数29 210例,平均每年发病数约为4 173例,死亡780例,病死率为2.7 %;2010 — 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数从2010年的1 873例增加到2016年的7 842例,5 — 10月发病数最多且聚集在南方地区,发病数以云南省居首位;2010 — 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一级致病因素主要为菌类(9 438例,32.3 %)和生物性污染(8 277例,28.3 %),2010 — 2013年生物性污染是最主要的一级致病因素,2014 — 2016年以菌类居首位;致病微生物中,沙门氏菌引起发病数最多(3 891例,59.2 %),2012年后逐渐减少;原因食品中,菌类食品导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病数最多(9 592例,32.8 %),其次是肉类(4 854例,16.6 %);引发环节以多环节为最多(7 901例,27.0 %),其次是误食误用(7 647例,26.2 %)。  结论  中国5 — 10月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数较多且聚集在南方地区,菌类是导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
基于个体–家庭层面全国成人健康自评研究
邢荔函, 牛越, 高明月, 许明璐, 周为主, 景汇泉
2019, 35(10): 1383-1387. doi: 10.11847/zgggws1124647
摘要(1104) HTML (336) PDF 506KB(17)
摘要:
  目的  基于个体差异理论,从个体 – 家庭层面描述我国成人健康自评现状,探讨健康自评的影响因素,为我国成人健康自评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 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描述性分析我国成人健康自评现状,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将控制变量、自变量先后纳入模型进行检验,探讨家庭因素和个体因素对成人健康自评结果的影响。  结果  22 366名调查对象中自评健康者为16 177人,占72.33 %,自评非健康者为6 189人,占27.67 %。个体 – 家庭成人健康自评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似然值为 – 29 788.70,LR chi2(116) = 8 143.95,P < 0.001,Pseudo R2 = 0.12,说明模型解释能力较强。在家庭因素和个体因素对健康自评的累积效应下,政府补助、同居、锻炼频率、健康变化情况、2周患病情况、半年患慢性病、住院、喝酒频率、是否午休、新农合医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否抑郁是成人健康自评的影响因素。  结论  早识别、早诊断、早介入、早治疗健康自评较差的人群,有利于合理配置社会卫生资源,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
“一带一路”沿线66国全民健康覆盖现状与预测
张宇薇, 李辉, 孙晓丽, 袁德峥, 张伟伟, 刘世炜
2019, 35(10): 1388-1392. doi: 10.11847/zgggws1124750
摘要(1418) HTML (555) PDF 697KB(34)
摘要:
  目的  对与中国签订“一带一路”倡议的65个国家的全民健康覆盖(UHC)情况进行评价和预测。  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开放数据获得“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含中国)1990 — 2017年每年分国别的UHC指标值,使用百分数缩放法计算得分(0~100分),结合社会人口学指数(SDI)进行相关性分析。使用年均变化率对联合国提出的UHC指标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各国实现情况进行预测。  结果  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66国UHC指标得分中位数为75.3分,其中中国得分为80.8分,排名第22位。排名最高的塞浦路斯为100分,排名最低的是阿富汗,仅为30.6分。UHC指标得分与SDI值呈高度相关性(r = 0.89)。预计到2030年,能够实现SDG目标的国家只有塞浦路斯和新加坡,中国则要在2031年。  结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UHC上表现不平衡,发展程度越高的国家UHC表现越好,“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应加强多边合作,优势互补,促进沿线各国的全民健康覆盖水平。
中国队列研究建立和发展现状
杨景丽, 黄文雅, 黄佩瑶, 柳念, 包凯芳, 丁婕, 陈晓亮, 程宁, 郑山, 白亚娜
2019, 35(10): 1393-1399. doi: 10.11847/zgggws1125238
摘要(3565) HTML (1205) PDF 943KB(308)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队列研究的建立和发展现状,为今后中国队列研究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数据库(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数据库收录起始日期至2019年3月10日已发表文献的队列研究,并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网站中检索2016年1月1日 — 2019年5月1日新立项的队列研究项目,分析中国队列的建立和发展现状。  结果  共纳入已有文献发表的中国队列研究470个,其中前瞻性队列研究360个(76.60 %),回顾性队列研究103个(21.91 %),双向性队列研究7个(1.49 %);自然人群队列研究177个(37.66 %),专病队列研究154个(32.77 %),母婴队列研究88个(18.72 %),职业队列研究45个(9.57 %),死亡队列研究6个(1.28 %)。共纳入新立项未发表文献的队列研究项目26项,其中精准医学研究23项(88.46 %),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1项(3.85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2项(7.69 %);自然人群队列研究8项(30.77 %),专病队列研究18项(69.23 %)。国内自1974年开始建立队列研究,为前瞻性职业队列研究,四川、北京、江苏、上海、广东、香港地区建立队列研究数量最多;随着样本量的增加,队列研究数量逐渐减少。有345个(73.40 %)队列研究目前已经停止发表文献,正在进行的队列研究125个(26.60 %);已停止发表文献的队列研究中,随访时间 > 20年的队列研究仅25个(7.25 %)。2016 — 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立项的26项队列研究项目的牵头承担单位涉及10个地区,其中立项最多的为北京[14项(53.8 %)],其次为上海[3项(11.5 %)]和陕西[2项(7.6 %)];立项总金额为392 790 000元,其中北京所占比例最高(32.10 %),其次为江苏(16.55 %)。  结论  中国队列研究建立起步较晚、规模较小、持续时间较短,分布相对集中,且长期随访的队列研究较少。
青少年昼夜偏好类型及其与睡眠质量关系
丛皓, 郭菲, 陈祉妍
2019, 35(10): 1400-1403. doi: 10.11847/zgggws1122257
摘要(1720) HTML (424) PDF 492KB(40)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国青少年昼夜偏好类型及其与睡眠质量问题的关系。  方法  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中2009年调查数据,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浙江、福建、河南、湖北、辽宁、甘肃6个省抽取小学六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在校学生3 944人进行昼夜偏好量表(MESC)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及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简版问卷调查。  结果  昼夜偏好得分在男、女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89,P < 0.01)。青少年早期(10~13岁)、中期(14~17岁)、晚期(18~22岁)3个年龄组昼夜偏好得分分别为(32.02 ± 4.61)、(29.65 ± 4.21)、(29.13 ± 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在睡眠质量PSQI总分上,夜晚型偏好青少年得分为(6.64 ± 2.68)分,高于清晨型青少年的(3.96 ± 2.40)分;在睡眠质量7个因子分得分上,夜晚型偏好青少年得分均高于清晨型青少年,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夜晚型偏好青少年的上学日上床时间、周末上床时间和周末起床时间平均值均晚于清晨型偏好青少年,上学日睡眠时长短于清晨型偏好青少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在上学日起床时间和周末睡眠时长方面,夜晚型偏好和清晨型偏好青少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层回归显示,青少年抑郁情绪在昼夜偏好与睡眠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3,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39.6 %。  结论  夜晚型偏好青少年PSQI睡眠质量得分更高,睡眠质量更差,在上学日睡眠不足情况更为严重;昼夜偏好既对睡眠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又通过青少年抑郁情绪间接影响睡眠质量。
厦门市流行性感冒发病与气象因素影响
祝寒松, 王明斋, 谢忠杭, 黄文龙, 林嘉威, 叶雯婧, 陈思
2019, 35(10): 1404-1409. doi: 10.11847/zgggws1124459
摘要(1833) HTML (370) PDF 1692KB(31)
摘要:
  目的   探讨福建省厦门市气象因素对流行性感冒的影响,为预警预测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2013年1月 — 2019年2月厦门市日均本站气压、日本站气压差、日均相对湿度、日均气温、日均气温差、日照时数等气象因素与日流行性感冒发病数进行相关性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  结果   厦门市2013年1月 — 2019年2月共报告流行性感冒10 573例,男女性别比1.29 ∶ 1,4~岁组和0~岁组占比居前,依次为52.44 %和32.19 %。日均本站气压、日本站气压差与流行性感冒发病呈正相关(r > 0),日均气温、日照时数与流行性感冒发病呈负相关(r < 0)。低气压(< 980 hPa)滞后0~5 d时是流行性感冒发病的危险因素,气压999 hPa滞后4 d发病风险最高(RR = 1.05,95 % CI = 1.01~1.11)。气压差 > 18 hPa对流行性感冒发病是危险因素,随气压差的增加而增加,< 3 hPa也是危险因素,总体呈现“U”型。气温 < 9 °C和 > 23 °C对流行性感冒发病是危险因素,呈现“U”型,日均气温1 °C滞后4 d时发病风险最高(RR = 2.40,95 % CI = 1.01~5.71)。日照1~5 h和11~13 h滞后1~15 d对流行性感冒发病是危险因素,日照13 h滞后15 d发病风险最高(RR = 8.79,95 % CI = 1.22~63.30)。低气压975 hPa经滞后0~15 d对4~岁组儿童累计效应有统计学意义(RR = 7.82,95 % CI = 6.40~9.55);气压差5 hPa滞后0~15 d对60~岁组老年人流行性感冒发病累积效应最高 (RR = 3.69,95 % CI = 1.56~8.68);低温1 °C和高温31 °C滞后0~15 d对13~岁组人群和4~岁组儿童均有显著性累积效应,前者较高(RR = 40.82,95 % CI = 3.53~554.19);日照13 h滞后0~15 d对4~岁组儿童累积效应最为显著(RR = 20.41,95 % CI = 4.12~99.34)。  结论   日均本站气压、日本站气压差、日均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因素影响厦门市流行性感冒发病,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可以考虑为预警预测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湖北省60~69岁老年人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黄杏, 黄茜, 魏沙
2019, 35(10): 1410-1412. doi: 10.11847/zgggws1118360
摘要(1886) HTML (612) PDF 475KB(27)
摘要:
  目的  了解湖北省老年人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湖北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中湖北省17个市(州、区)5 866名60~69岁老年人体质状况相关数据,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湖北省老年人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湖北省5 866名60~69岁老年人中,超重2 259人,超重率为38.5 %;肥胖613人,肥胖率为10.5 %;中心性肥胖3 618人,中心性肥胖率为61.7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和居住在城镇均为湖北省60~69岁老年人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为湖北省60~69岁老年人超重的保护因素,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为湖北省60~69岁老年人肥胖的保护因素,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职业类型为动态职业活动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为湖北省60~69岁老年人中心性肥胖的保护因素。  结论  湖北省60~69岁老年人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率流行现状不容乐观,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居住地和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湖北省60~69岁老年人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
高温天气下居民不良症状反应及未就诊影响因素分析
陈岳伟, 李旭东, 殷大鹏, 胡跃华, 亓晓, 张莹莹
2019, 35(10): 1413-1415. doi: 10.11847/zgggws1125470
摘要(1185) HTML (497) PDF 494KB(17)
摘要:
  目的  探讨海南省居民在高温天气中不良症状的特点及影响其出现不良症状后未就诊的因素。  方法  采用2013年在海南省收集的关于“海南省居民高温天气下健康风险感知与适应研究”的数据,对居民在高温条件下不良症状的反应进行描述并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出现不良症状后未就诊的因素。  结果  高温条件下慢性病者出现主要不良症状为烦躁,比例为30.20 %;非慢性病患者出现主要不良症状也为烦躁,比例为35.20 %;高温条件下,出现胸闷症状在是否患在有慢性病人群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人群出现不良症状未就诊率为77 %;影响因素中健康风险感知高(OR = 0.43,95 % CI = 0.32~0.58)、经常进行健康宣传(OR = 0.46,95 % CI = 0.31~0.67)、年龄 ≥ 60岁(OR = 0.63,95 % CI = 0.38~0.94)就诊可能性大,而自我感觉身体健康(OR = 2.55,95 % CI = 1.49~4.35)未就诊可能性较大。  结论  高温条件下人群出现主要不良症状为烦躁,其中缺乏健康教育,不能正确认识自身健康状况等是影响居民在高温条件下出现不良症状不能及时就诊的主要因素。
西安市空气污染对先天性心脏病影响
张丽, 相晓妹, 张水平, 李力, 黄小正, 赵燕娥, 苏莹, 贾冬华, 颜虹, 党少农
2019, 35(10): 1416-1420. doi: 10.11847/zgggws1122077
摘要(1695) HTML (587) PDF 689KB(29)
摘要:
  目的  了解先天性心脏病与空气污染的关系,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先天性心脏病防控体系,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对先天性心脏病采用发生率描述,空气污染、气象因素采用年均数、超标天数等统计描述;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及空气污染的长期变化趋势;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与不同滞后月(lag 0~lag 12)、空气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采用广义泊松相加模型分析空气污染物对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影响。   结果  2009 — 2016年西安市发生先天性心脏病2 098例,占总出生缺陷的18.7 %;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逐年增加,发生率从2010年的73.3/万,增加到2015年的159.5/万。孕早期多污染物模型分析显示,当调整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时,二氧化硫(SO2)浓度每升高10 μg/m3,先天性心脏病风险增加48.5 %(RR = 1.485,95 % CI = 1.441~1.530)。当调整其他污染物时,发现NO2和PM10与先天性心脏病可能有关。未发现PM2.5与先天性心脏病有关。   结论  西安市先天性心脏病整体呈增长趋势,可能与空气污染有关;孕早期暴露SO2可增加先天性心脏病发生风险。
辽宁省大气污染与出生缺陷相关性分析
董爽, 黄彦红, 李静, 姜承志, 王诗语
2019, 35(10): 1421-1423. doi: 10.11847/zgggws1123306
摘要(1527) HTML (419) PDF 482KB(19)
摘要:
  目的  探讨大气污染与出生缺陷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  方法  以妊娠期间居住于辽宁省、末次月经位于2006年1月1日 — 2015年12月31日间分娩出生缺陷患儿的孕产妇共计58 744例为研究对象, 利用辽宁省14个城市71个大气监测点的污染结果,分析妊娠妇女在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季节中,妊娠前后暴露于大气污染物中与分娩缺陷儿之间的关系。  结果  辽宁省冬、春季为污染较严重的季节,全省缺陷发生率为183.67/万,出生缺陷前五顺位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多指(趾)、脑积水、外耳畸形,五类缺陷占总缺陷的51 %。末次月经位于冬、春季节的孕母孕2月、整个孕期的NO2浓度、孕3月、孕5月、整个孕期的API值、孕初月SO2、孕3月PM10与胎儿发生先心病具有相关性,孕4月SO2与多指(趾)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孕初月、孕4月SO2与外耳畸形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结论  孕期部分月份暴露于大气污染地区与部分出生缺陷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深圳市2013 — 2017年120急救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朱嘉辉, 温莹, 余淑苑, 祝方, 郭寅生, 程锦泉
2019, 35(10): 1424-1427. doi: 10.11847/zgggws1124053
摘要(1665) HTML (459) PDF 602KB(20)
摘要:
  目的  分析广东省深圳市2013 — 2017年120急救交通伤害的分布特征,为深圳市开展道路交通伤害的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3 — 2017年深圳市120急救接报的交通事故伤害及人口、车辆数据,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归类,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交通伤害的发生趋势、性别年龄分布、时间地区分布及受伤部位分布。  结果  5年间深圳市120急救中心共接报并出动救援交通事故伤者33 174例,呈波动性递增趋势,2017年发生例数最多,共7 119例(21.46 %);不同年份每万辆车和每万人交通伤发生率均不同,且呈波动性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27.6和242.3,P < 0.001);交通伤害发生以2月份最少,其他月份变化不大;高发时段为7 : 00~9 : 00、11 : 00~13 : 00及15 : 00~18 : 00;发生地区以坪山区交通伤者最少,宝安区最多;各地区每万人交通伤发生率不同,大鹏新区最高,南山区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 367.6,P < 0.001);男性为主(68.27 %),男女比例为2.15 : 1;高发年龄段为20~30岁;受伤类型主要为多发伤(89.46 %)。  结论  深圳市交通伤呈波动性增长趋势,但每万辆车及每万人交通伤发生率呈下降趋势,青壮年男性为高发人群,主要集中在上下班高峰时段。
安阳市大专院校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及影响因素
左晓利, 黄红莹, 孟祥毅
2019, 35(10): 1428-1432. doi: 10.11847/zgggws1122904
摘要(1412) HTML (726) PDF 495KB(16)
摘要:
  目的  调查河南省安阳市大专院校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有效手机管理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方法  于2017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安阳市大专院校学生3 217人,分析不同特征下手机依赖综合征检出率,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症状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大专院校学生每月话费主要集中在30~90元者占57.07 %,日均使用手机时间1~4 h占比最高,为46.16 %,手机使用最多功能中在线聊天占比最高(94.90 %),玩游戏占比最低(44.67 %);3 217人中检出有手机依赖综合征839人(26.08 %);不同性别、专业类型、生源地、是否恋爱、学习成绩排名、是否有负性情绪、每周运动情况、寝室相处情况、月均消费学生比较,手机依赖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专业类型、学习成绩排名、是否有负性情绪、月均消费是影响手机依赖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安阳市大专院校学生多存在手机依赖综合征,学校应加强合理使用手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制定相关政策,营造良好手机使用氛围。
中老年2型糖尿病人体力活动与能量代谢研究
张海平, 吴翊馨, 高岩, 李丹
2019, 35(10): 1433-1435. doi: 10.11847/zgggws1124777
摘要(1204) HTML (377) PDF 464KB(24)
摘要: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及加速度计监测中老年2型糖尿病人群七天的体力活动情况,为中老年糖尿病人群科学开展体力活动等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18年3 — 10月随机选取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参加体检的40岁以上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过去7天的工作、交通行程、家务和娱乐休闲体力活动,并使用Actigraph GT3X(美国)三轴加速度计,监测一周的体力活动,确保每天佩戴10小时以上,且至少工作日有2天、休息日有1天的有效数据。  结果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力活动均以轻体力活动为主;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代谢当量:男性(1.37 ± 0.11)METs, 女性(1.26 ± 0.11)METs;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代谢当量:男性(1.33 ± 0.08)METs,女性(1.20 ± 0.09)METs;中年和老年METs男女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中老年2型糖尿病人一周体力活动都轻体力活动为主,2型糖尿病患者日常体力活动不足。
鲁豫两地文化氛围对慢性病防控工作引领程度比较
张泽苗, 郝模, 乐虹, 李伯阳, 李刚, 吴其, 沈梦雪, 陈默, 李程跃, 冯占春
2019, 35(10): 1435-1437. doi: 10.11847/zgggws1124529
摘要(1102) HTML (350) PDF 569KB(9)
摘要:
  目的  比较鲁豫两地文化氛围对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引领程度,验证量化文化氛围慢性病防控工作引领程度的可行性。  方法  收集山东省和河南省2008 — 2017年慢性病防治政策文件,结合中国知网文献研究,量化文化氛围引领程度,分析其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  结果  山东省2008 — 2017年文化氛围引领程度由21.37 %上升至24.18 %,高血压患病率由39.50 %下降至22.20 %,文化氛围引领程度与高血压患病率呈负相关(r = – 0.650,P < 0.05),文化氛围引领程度可以解释高血压患病率下降42.2 %的变异(R2 = 0.422);河南省2008 — 2017年文化氛围引领程度由38.19 %上升至38.28 %后下降至16.71 %,高血压患病率由33.20 %下降至20.86 %,文化氛围对防控高血压未发挥正向引领功能(r = 0.735,P < 0.05),暂不能认为二者具有相关关系。  结论  文化氛围对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影响虽具有间接滞后性,但在山东省文化氛围引领已初现效果,量化文化氛围对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引领程度依然可行。
综 述
在线卫生服务需求及支付意愿研究现状
李红敏, 孟庆跃, 姜小峰, 王书平
2019, 35(10): 1438-1441. doi: 10.11847/zgggws1122062
摘要(1430) HTML (528) PDF 502KB(46)
摘要: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开始促进传统就医模式的转变,充分了解需求是在线卫生服务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综述不同类型在线卫生服务的需求和支付意愿研究,为更好的发展在线卫生服务提供证据和参考。在线卫生服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居民最常用的为在线健康信息查询、与医生在线沟通和在线问诊。相关研究以横断面调查为主,在线卫生服务的使用受到个人特征、健康需要等方面的影响。在线卫生服务的支付意愿研究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以条件价值法为主;研究总体数量少,在方法设计上也存在不足。为促进在线卫生服务更好地发展,需要加强对在线卫生服务支付意愿的测量及方法学方面的研究,在价格和筹资政策提供参考。
我国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研究进展
石鹏, 席淑华
2019, 35(10): 1442-1445. doi: 10.11847/zgggws1120337
摘要(1641) HTML (547) PDF 523KB(67)
摘要:
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生问题。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同时还是一个水资源严重污染的国家,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农村饮用水水源点多面广、单个水源规模较小、农村居民对水资源及环境保护的意识缺乏、农村环境问题的监督和管理薄弱等原因,导致污染不断加剧,农村生活饮水安全仍面临严峻的挑战。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解决我国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问题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根据不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水污染情况来制定符合当地农村特点的水环境保护政策,进而从根本上来解决我国农村的水污染问题。
我国公共用纺织品卫生安全现状及其标准化研究进展
孙廷丽, 王青柏, 周少璐, 黎玉莲, 刘静霞, 李彩玲, 谢小保
2019, 35(10): 1446-1448. doi: 10.11847/zgggws1123810
摘要(1448) HTML (499) PDF 442KB(29)
摘要:
根据我国公共用纺织品卫生调查及相关报道,对公共用纺织品卫生现状及其洗涤消毒情况进行了综述。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公共用纺织品的卫生状况较过去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洗消市场由于准入门槛低,管理不完善,市场十分混乱。混乱的洗消市场,更增加了公共用品卫生安全的隐患。本文还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关于公共用品卫生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对今后的工作做出了展望和建议。
机器学习在医疗和公共卫生中应用
张景奇, 史文宝, 纪秀娟
2019, 35(10): 1449-1452. doi: 10.11847/zgggws1125035
摘要(2390) HTML (771) PDF 584KB(101)
摘要:
  目的  对机器学习在医疗和公共卫生研究中的应用方向进行梳理,为制定相应政策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Citespace科研文献可视化工具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有关机器学习在医疗和公共卫生中应用的2 014篇文献进行聚类,找到当今的研究热点。  结果  机器学习在医疗和公共卫生中的应用主要为辅助诊疗、监测和预防疾病、机器人辅助手术、药物警戒和研发以及医疗体系质量管理5个方向。  结论  机器学习在医疗和公共卫生相关研究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机器学习模型的帮助下根据医学相关数据做出的诊断和决策,不仅能够为个人带来健康,更有助于国家战略的实现。未来在打破医疗数据孤岛以及机器学习的医学伦理等方向可进一步加强探索。
新医科视角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策略
夏青, 王耀刚
2019, 35(10): 1453-1456. doi: 10.11847/zgggws1125346
摘要(1665) HTML (536) PDF 564KB(73)
摘要:
探索新医科视角下一流学科建设内涵,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建设提供策略依据。以新医科建设为切入点,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为研究目标,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学科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医科学科建设路径。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贡献4个方面,构建新医科视角下学科交叉实践型师资体系、阐述注重实践型人才培养方式、明确学科融合型科学研究方向、打造资源整合型疾病防控系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建设的未来方向应从教师团队建设、实践型人才培养、产学研融合、产业链对接4个方面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