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37卷  第7期

2021年第37卷第7期 封面
2021, 37(7): .
摘要(207) HTML (108) PDF 4299KB(33)
摘要:
2021年第37卷第7期 中英文目次
2021, (7): 1-6.
摘要:
专栏 —— 党为人民谋健康的 100 年
循序渐进:中国卫生与健康政策百年发展演变、特征及其启示
王延隆, 余舒欣, 龙国存, 闾春飞, 陈翔
2021, 37(7): 1041-1045. doi: 10.11847/zgggws1132647
摘要(2605) HTML (911) PDF 621KB(387)
摘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卫生与健康政策不断调整与优化,随政权过渡和国家发展主要阶段变化发生一系列演变:卫生与健康发展理念萌发与群众性卫生运动阶段、福利化阶段、市场化改革阶段、回归公益性阶段。纵观政策演变过程,体现循序渐进的发展特点,坚持化大阶段为小过程的原则,立足现实设置合理的政策,对正确方向道路的一以贯之,实现政策系统的循环发展。回顾卫生与健康政策,在曲折中发展,取得巨大的历史成就,新时代人民健康事业发展要坚持四个统一:坚持经济发展与人民健康的统一,推进高质量经济发展和全民健康;坚持底线思维与战略思维的统一,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持循序渐进与整体推进的统一,坚持走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道路;坚持本土意识与全球视野的统一,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
专题报道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变化与动态防控措施关联性
苗鑫蕾, 武志远, 乔琛, 刘梦梦, 李志伟, 王漪洁, 许宗锴, 郭秀花, 张翔, 孟群
2021, 37(7): 1046-1051. doi: 10.11847/zgggws1133265
摘要(1037) HTML (221) PDF 7524KB(92)
摘要:
  目的  描述中国大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播的流行病学特征变化与动态防控指导策略之间的关联。  方法  分析2020年1月10日 — 7月10日每日报告的新增确诊病例数、重症病例数和无症状感染病例数,根据中国疫情发展规律和防控方针,将疫情主要流行时期划分为3个阶段,通过计算有效再生数(Rt)反映疫情传播的变化和干预效果。  结果  2020年1月10日 — 7月10日中国大陆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3 587例,累计无症状感染者2 402例,累计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 964例,每日重症病例逐渐减少。COVID-19的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和重症病例主要集中在第1阶段,Rt最大值达到10.75(95 % CI = 10.26~11.24)。从2月19日开始,Rt值开始下降到1.0以下,疾病传播达到可控范围。从第2阶段开始产生境外输入病例,导致了Rt的小范围波动。在第3阶段,北京市出现小范围的病例反弹,累积中高风险地区达到44个,使Rt值出现回弹现象,但于12 d后得到控制。  结论  中国在防控COVID-19的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疫情流行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动态公共卫生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该模式为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应对类似传染病防控提供积极参考。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空扩散特征和防控效果分析
肖文佳, 宫霄欢, 俞晓, 崔鹏, 林声, 韩若冰, 姜晨彦, 方绮雯, 毛盛华, 潘浩, 吴寰宇, 袁政安
2021, 37(7): 1052-1058. doi: 10.11847/zgggws1133019
摘要(1510) HTML (364) PDF 2069KB(69)
摘要:
  目的  对上海市2020年1月20日 — 3月24日报告的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进行疫情特征和防控情况分析,掌握本市疫情时空扩散特征、传播和变动的空间差异及与落实的防控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  方法  通过整理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疫情通告和COVID-19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收集汇总病例的年龄、性别、确诊日期、感染来源等,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本市COVID-19确诊病例的疫情扩散特征和采取的各项防控措施。  结果  上海市COVID-19确诊病例中,18~40岁青年人感染的比重较大,占39.03 %(169/433);疫情共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第一次缓慢上升阶段、高速增长阶段、升速放缓阶段、维持“0”报告阶段和再次缓慢上升阶段;各阶段各类COVID-19确诊病例的报告和上海市采取的各项防控措施密不可分;本市疫情扩散比最高为0.5022,各区在不同疫情发展阶段,疫情扩散比均表现为不同形态;总体而言,上海市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是卓有成效的。  结论   上海市疫情已进入新的防控阶段,应根据国外COVID-19疫情形势,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及时发现境外输入性病例。
深圳与广州新冠病毒流行特征与防控效果分析
钟剑明, 郭聪锐, 许玉成, 梁静, 李汉锋, 刘俊玲, 李学云
2021, 37(7): 1059-1062. doi: 10.11847/zgggws1131702
摘要(1147) HTML (303) PDF 739KB(46)
摘要:
  目的  比较广东省深圳和广州两座城市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情况和防控效果。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 — 4月深圳和广州两座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发病情况,描述三间分布和流行特征,分析两座城市应对COVID-19的不同处置方式,计算其基本再生数(R0)。  结果  深圳和广州2020年1 — 4月分别有486和715例,深圳经历1个、广州经历3个发病高峰,3 — 4月广州的发病人数比深圳多。两座城市的病例均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员比较密集的区域。深圳和广州的基本再生数R0分别为3.68和3.82,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仍不清楚,但传播力较低。  结论  深圳和广州2020年1 — 4月COVID-19流行情况不同,两座城市采取严厉防控措施后,疫情均得到有效控制。
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特征分析
陈涛, 那军, 刘茹, 礼彦侠, 崔建秋, 刘雯, 阎涵, 马英顺, 田疆, 杨佐森
2021, 37(7): 1063-1066. doi: 10.11847/zgggws1129900
摘要(799) HTML (377) PDF 738KB(32)
摘要:
  目的   描述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特征,估算时点再生数,为制定和评价防控策略、采取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中,截至2020年2月22日的辽宁省确诊病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采用EpiEstim Excel®程序包计算时点再生数。  结果   辽宁省输入病例占68.60 %,聚餐、探亲和生活交往是传播的主要感染途径,早期时点再生数为4.28,2月2日至2月16日,时点再生数从4.28下降到0.23,2月10日有效再生数下降到1以下。  结论   辽宁省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策略制定得当、防控措施落实迅速,有效遏制了疫情在省内的蔓延。
内蒙古新冠肺炎聚集性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赵静, 高昇, 范耀春, 高永明, 吴建美, 于东, 杨田, 赵菊芳, 李国峰, 张秀红
2021, 37(7): 1067-1070. doi: 10.11847/zgggws1132160
摘要(740) HTML (201) PDF 1038KB(44)
摘要:
  目的  分析内蒙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聚集性疫情特征,为疫情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对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行三间分布分析。  结果  2020年1月23日 — 2020年2月28日7时,内蒙古自治区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共计88例,其中聚集性事件15起66例,占75.0 %;分布在10个盟市;每起规模2~11例;28~73岁为高发年龄段;男女比例0.97 : 1;武汉地区输入病例占78 %(14/18);其中重型、危重型病例以 ≥ 60岁年龄段为主,有基础疾病者居多;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65.2 %)、发热(45.5 %),咳痰(42.4 %)。  结论  内蒙古聚集性疫情以输入为主,家庭、邻里聚集是内蒙古本土病例的传播方式。
上海市一起公共场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宫霄欢, 毛盛华, 孔德川, 肖文佳, 郑雅旭, 朱奕奕, 林声, 俞晓, 崔鹏, 蒋先进, 韩若冰, 姜晨彦, 金必红, 方绮雯, 潘浩, 吴寰宇, 孙晓冬
2021, 37(7): 1071-1076. doi: 10.11847/zgggws1131625
摘要(800) HTML (274) PDF 707KB(51)
摘要:
  目的  对上海市一起发生在公共场所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的感染来源、传播方式和传播链。  方法   2020年1月 — 2月,对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与诊疗、临床表现、发病前14天内暴露史和危险因素、密切接触者等信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的呼吸道标本进行rRT-PCR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分析病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及聚集性疫情的传播链。  结果  该起聚集性疫情涉及4例确诊病例,其中3例曾在同一公共场所内活动。病例一2020年1月11日 — 16日至武汉出差,1月21日确诊;1月17日,病例一发病后至某客户服务中心,与病例二、病例三之间在未佩戴口罩和手套的情况下有多次接触;病例二1月28日发病,2月2日确诊;病例三1月21日发病,2月1日确诊;病例三的妻子病例四2月2日发病,2月4日确诊。与病例一的接触可能为病例二、病例三的感染来源,与病例三的共同生活可能为病例四的感染来源。  结论   COVID-19可通过在公共场所的接触而传播导致聚集性疫情,需关注室内公共场所可能的传播风险、加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北京市新冠肺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调查
王薇, 黄春, 庞星火, 王勇, 孙鑫贵
2021, 37(7): 1077-1081. doi: 10.11847/zgggws1134202
摘要(1066) HTML (263) PDF 551KB(50)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新冠肺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方法   2020年3 — 12月,从全市280个观察点随机抽取了170个进行调查,有效调查169个(99.4 %),采用现场勘查、查阅工作痕迹及询问等方式获取信息,由调查员填写问卷。   结果  87个(51.5 %)观察点的各调查指标全部合格,组织框架健全、各方责任落实、卫生学要求、工作流程、个人防护、隔离管理的合格率分别为85.8 %、89.3 %、60.9 %、84.6 %、94.1 %和89.3 %。城区观察点的组织框架健全、各方责任落实、卫生学要求和工作流程合格率均低于郊区,3星酒店及以下的观察点的个人防护合格率高于4星酒店及以上,密接隔离观察点的组织健全和工作流程合格率低于入境隔离观察点,上述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近一半的观察点存在某些工作未按要求执行到位,需引起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心理服务管理模式构建
李博, 范北方, 谢博, 陈颜, 何倩
2021, 37(7): 1082-1085. doi: 10.11847/zgggws1132472
摘要(827) HTML (286) PDF 753KB(34)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作为严重的突发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造成躯体损害的同时,也对心理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整合全区心理卫生资源,组建一支包含心理志愿者、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师的专业队伍,建立一个集心理评估、心理诊疗、公益热线、心理自助一体化的新型公共心理卫生服务体系,为集中医学观察点对象提供三级分类心理干预。本文主要针对深圳市南山区在疫情期间医学观察点以“四位一体”心理服务内容和分级分层管理为核心的“一站式”心理服务管理模式进行综述,旨在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
专题报道 ——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众感知与行为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量表信效度检验及应用 — 基于大数据样本的实证研究
崔小倩, 郝艳华, 唐思雨, 樊凯盛, 唐雨蓉, 宁宁, 高力军
2021, 37(7): 1086-1089. doi: 10.11847/zgggws1133952
摘要(2272) HTML (491) PDF 619KB(172)
摘要:
  目的  对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及该量表的实证应用。  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量表的理论框架和条目。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在全国各省(不包括港澳台)进行数据的调取,共收集有效问卷19132份,结合多种统计分析方法评价量表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使用克朗巴赫系数以及分半系数检验信度,以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价模型拟合情况,利用SPSS 24.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不同程度疫情地区公众风险感知情况。  结果  结合专业知识和统计学分析方法,量表最终确定为3个维度9个条目,分别为易感性、严重性、可控性。总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824,分半系数为0.731;各维度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720~0.84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指标均在标准范围内,GFI = 0.982,CFI = 0.972,RMSEA = 0.062,表明量表的信效度良好,使用该量表对全国各省公众的风险感知水平进行测量,发现不同风险地区的风险感知水平存在“涟漪效应”。  结论  经过信效度检验和实证分析,包含三个维度9个条目的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量表可作为测量公众对于新型冠状肺炎风险感知水平的测量工具。
新冠疫情下公众应对行为潜在类别分析
唐雨蓉, 韩茜宇, 唐思雨, 崔小倩, 樊凯盛, 宁宁, 郝艳华
2021, 37(7): 1090-1095. doi: 10.11847/zgggws1133937
摘要(953) HTML (259) PDF 693KB(77)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冠疫情之下公众应对行为情况,探讨公众应对行为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为疫情防控中公众行为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0年8月采用自制问卷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9132名公众进行网络调查,应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对公众的应对行为进行分析,使用SPSS软件考察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公众总体应对行为良好,尤其在戴口罩(94.7 %)、勤洗手(94.4 %)、居家隔离(86.2 %)等方面,但也存在过度防护问题,如在室外空旷环境规范佩戴口罩(77.6 %)、反复洗手(41.3 %)、高频大量消毒(27.2 %)、预防性服药(25.9 %)等。经潜类别分析,将公众的应对行为分为3个潜类:戒备型(23 %)、冷静型(67.8 %)、无畏型(9.2 %)。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冷静型人群,非医疗职业者(OR = 1.293)更容易成为戒备型人群;而男性(OR = 1.626)、无业者(OR = 1.591)、农村公众(OR = 1.218)更容易成为无畏型人群;低文化程度、中青年人、高收入群体、低风险地区的公众更容易形成两端极化行为。  结论  疫情之下公众的应对行为存在明显潜类别,行为成簇出现且比例不同。低文化程度、中青年人、高收入群体、低风险地区的公众均易出现过度戒备或松懈的极化行为,男性、无业者、农村地区公众易采取无畏型行为,这两类人群是疫情行为干预的重点人群。
常态化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我国公众高遵从行为影响因素重要性研究 —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
宁良文, 郝艳华, 刘泽, 牛金玉, 毕雪晶, 张鹏, 康正, 杨超
2021, 37(7): 1096-1100. doi: 10.11847/zgggws1133971
摘要(659) HTML (239) PDF 534KB(55)
摘要:
  目的  了解我国公众疫情常态化战略下高遵从行为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序,为提高公众高遵从行为和我国疫情常态化防控管理工作提供建议。  方法  2020年8月3日 — 13日,采用网络调查方法,选取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19132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运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和随机森林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49.6 % 的公众采取了高水平的高遵从行为,其中58.2 % 的人一直坚持戴口罩,49.1 % 的人一直坚持不聚集,46.9 % 的公众一直坚持少外出;随机森林结果显示影响我国公众高遵从行为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为利他观念、健康需求、政府规范、知识、自律、群体压力和严重性认知;佩戴口罩不舒服(81.1 %)、心理疲惫(74.9 %)以及物资消耗大(51.7 %)是我国公众高遵从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论  我国公众采取高遵从行为情况尚需提高,利他观念是最重要影响因素。建议相关部门大力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针对不同群体加强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保障防护物资供应。
新冠疫情下公众对应急物资抢购与囤购行为分析
牛金玉, 韩茜宇, 郝艳华, 宁良文, 刘泽, 张桥, 毕雪晶, 吴群红
2021, 37(7): 1101-1106. doi: 10.11847/zgggws1133947
摘要(1299) HTML (547) PDF 684KB(82)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期间公众对应急物资的抢购与囤购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正确引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众应对行为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网络调查方法于2020年8月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19132份。低年龄、高中及以下的公众更易发生抢购、囤购行为,已婚的公众更倾向发生囤购行为。主动搜索信息、关注疫情信息、地区疫情严重、恐慌情绪、情绪易感、地区高风险、周围人感染、媒体报道严重性是影响公众采取抢购、囤购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论  针对性地向不同特征人群靶向输入疫情发展态势信息,降低民众对于疫情的恐慌感,完善我国应急物品的保障和供应机制,维持防护物品的价格稳定可避免发生应急物资囤购行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媒介信任度影响因素分析
刘泽, 郝艳华, 宁良文, 牛金玉, 毕雪晶, 张鹏, 梁立波, 刘爱书
2021, 37(7): 1107-1112. doi: 10.11847/zgggws1133954
摘要(876) HTML (245) PDF 568KB(60)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媒介信任度的影响因素,为政府的风险沟通及对公众的信息行为引导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0年8月3 — 13日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问卷星网络平台和微信转发的方式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9132名年龄 ≥ 18周岁的成年人进行了媒介信任相关调查。  结果   公众对钟南山和张文宏等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中央媒体、地方媒体、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医疗健康行业媒体、学校/社区/单位组织等、有认证的相关专业专家的自媒体、市场化媒体、有认证的非相关专业的自媒体、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的个人发言和评论、社交范围内邻居/朋友/家人/同学等的言论11个媒介的信任度得分分别为(4.6 ± 0.7)、(4.5 ± 0.7)、(4.2 ± 0.8)、(4.1 ± 0.9)、(4.1 ± 0.8)、(4.0 ± 0.9)、(3.8 ± 1.0)、(3.7 ± 1.0)、(3.4 ± 1.1)、(3.1 ± 1.1)、(3.0 ± 1.0)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媒介信任可提取为权威媒介信任和非权威媒介信任2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7.363 %。层次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学特征、信息需求与偏好、媒介使用、健康与经历、社会互动因素在权威媒介信任模型中对因变量的贡献率分别为0.3 %、11.1 %、9.1 %、0.1 %、0.8 %,在非权威媒介信任模型中对因变量的贡献率分别为0.8 %、17.8 %、6.5 %、0.1 %、0.1 %;体力劳动、家庭人均月收入 > 10000元、有信息需求、有信息形式和信息情绪偏好、使用权威媒介和非权威媒介、有社会互动的公众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权威媒介信任度较高,自评目前健康状况好的公众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权威媒介信任度较低;家庭人均月收入 > 20000元、有信息需求、有信息形式和信息情绪偏好、使用权威媒介和非权威媒介的公众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非权威媒介信任度较高。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对权威媒介的信任度高于非权威媒介;家庭人均收入、信息需求、信息形式偏好、信息情绪偏好、权威媒介使用和非权威媒介使用是公众权威媒介和非权威媒介信任度的共同影响因素。
疫情下应急志愿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唐思雨, 郝艳华, 崔小倩, 唐雨蓉, 樊凯盛, 毕雪晶, 张鹏, 吴群红
2021, 37(7): 1113-1117. doi: 10.11847/zgggws1133949
摘要(956) HTML (334) PDF 657KB(55)
摘要:
  目的   分析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我国公众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的水平及影响因素。  方法   2020年8月借助问卷星平台进行网络调查,共有19132人完成问卷并纳入分析。  结果   79.8 %(15275人)的受访者在疫情期间参与了应急志愿服务,回归分析显示,应急志愿服务参与度与社会支持(OR = 4.339)、月收入水平(OR = 2.075)、年龄(OR = 1.956)呈正相关,疫情易感性高(OR = 1.918)、已婚(OR = 1.908)、健康水平高(OR = 1.414)、男性(OR = 1.344),农村居民(OR = 1.323)、感到安全幸福(OR = 1.312)的受访者应急志愿服务的参与度更高,参与志愿服务也与在职(OR = 1.255)、党员及积极分子(OR = 1.243)、应急知识水平(OR = 1.217)、疫情可控性(OR = 1.137)及严重性感知水平高(OR = 1.112)相关。  结论   疫情期间,我国居民总体的应急志愿服务参与度比较高,呈现明显的人群参与特征。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风险IEPB”模型理论构建及评价
樊凯盛, 郝艳华, 吴群红, 宁宁, 高力军, 梁立波, 杨超, 刘爱书
2021, 37(7): 1118-1124. doi: 10.11847/zgggws1134061
摘要(656) HTML (450) PDF 699KB(48)
摘要:
  目的  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下公众的信息 – 情绪 – 感知 – 行为的链条反应模型(即“风险IEPB”模型)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大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探讨各节点间的关系。  方法  基于文献研究对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总结,构建出“风险IEPB”模型相关作用机制框架,并于2020年8月3 — 13日采用网络问卷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132名公众进行调查,应用AMOS 24.0统计软件进行模型检验并结合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结果  模型拟合检验结果显示,卡方自由度比、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适配度指数、调整后适配度指数、规准适配指数、相对适配指数、增值适配指数、简约调整后的规准适配指数和简约适配度指数分别为46.498、0.049、0.946、0.934、0.933、0.923、0.934、0.819和0.772,构建的“风险IEPB”模型具有较好的适配度。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政府媒介信任、非政府媒介信任、正向情绪、负向情绪和风险感知分别对风险行为决策产生直接效应,效应值分别为0.525、 – 0.037、0.136、 – 0.071和0.027;政府媒介信任、非政府媒介信任和负向情绪分别对风险感知产生直接效应,效应值分别为0.069、 – 0.020和0.535;政府媒介信任和非政府媒介信任分别对正向情绪产生直接效应,效应值分别为0.233和0.043;政府媒介信任和非政府媒介信任分别对负向情绪产生直接效应,效应值分别为 – 0.169和0.229;媒介信任到风险行为决策的作用路径中,情绪起部分中介效应;媒介信任到风险行为决策的作用路径中,风险感知起部分中介效应;媒介信任到风险感知的作用路径中,负向情绪起部分中介效应;负向情绪到风险行为决策的作用路径中,风险感知起部分中介效用;其中政府媒介信任和非政府媒介信任对风险感知和负向情绪对风险行为决策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方向相反,属于“遮掩效应”。  结论  “风险IEPB”模型在理论和实证中结果良好,能够体现出公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风险行为决策产生的机制框架,较好地反映出各变量间的影响关系,对公众的风险行为干预靶点提供了理论支撑。
实验研究
PI3K/AKT/mTOR和MAPK/ERK信号通路在胃癌细胞中的相互作用机制
胡学菊, 王瑞英, 姜飞, 李鑫, 沈孝兵
2021, 37(7): 1125-1128. doi: 10.11847/zgggws1133821
摘要(894) HTML (429) PDF 545KB(27)
摘要: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 – 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靶蛋白(PI3K/AKT/mTO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ERK)两条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功能的影响及相互作用机制。  方法   使用PI3K抑制剂LY294002、mTOR抑制剂AZD8055、MEK抑制剂AZD6244单独或联合作用于胃癌MGC-803细胞。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  结果   联合使用LY294002(25 μmol/L)与AZD6244(125 μmol/L)、AZD8055(0.1 μmol/L)与AZD6244(125 μmol/L)能够显著抑制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活性,且联用组比单独作用组具有更强的抑制效果(P < 0.05);联用组诱导细胞凋亡数量和阻滞于G0/G1期的MGC-803细胞数量增多,高于单独作用组(P < 0.05)。与LY294002、AZD8055和AZD6244单独作用相比,LY294002与AZD6244、AZD8055与AZD6244联用组MGC803细胞p-AKT、p-P70S6K和p-ERK1/2蛋白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 < 0.05)。  结论   PI3K/AKT/mTOR和MAPK/ERK两条信号通路在胃癌MGC-803细胞的生长中具有协同调控作用,对于两条信号通路的多靶点抑制能够更加明显的抑制癌细胞生长。
灯盏花素对创伤性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刘维, 贺承健, 张剑锋
2021, 37(7): 1129-1133. doi: 10.11847/zgggws1127202
摘要(589) HTML (332) PDF 674KB(12)
摘要: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Bre)基于活性氧簇(ROS)-NOD样受体蛋白 3(NLRP3)炎症小体通路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  构建 TBI 大鼠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 Bre 组、胞磷胆碱钠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SS)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脑组织中 S100B 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α)、白细胞介素 1β(IL-1β)、IL-18、IL-6水平;试剂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脑组织中 ROS 水平;蛋白印迹法测定脑组织中 NLRP3、caspase-1 水平。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TBI 组大鼠 NSS 评分、脑组织含水量、EB 含量和 MDA、S100B、NSE、TNF-α、IL-1β、IL-8、IL-6、ROS、NLRP3、caspase-1 水平显着升高(P < 0.05),SOD 水平明显降低(P < 0.05);大鼠海马区锥体细胞排列散乱,细胞缩小、核仁不明显。与 TBI 组比较,大鼠 NSS 评分、脑组织含水量、EB 含量和 MDA、S100B、NSE、TNF-α、IL-1β、IL-8、IL-6、ROS、NLRP3、caspase-1 水平明显降低(P < 0.05),SOD 水平明显升高(P < 0.05),大鼠海马区锥体细胞结构层次分明,排列恢复紧密,坏死细胞数减少。  结论  Bre 可能通过下调 TNF-α、IL-1β、IL-8、IL-6、MDA 水平,上调 SOD 水平以缓解 TBI 大鼠症状,其机制可能与 ROS-NLRP3 信号通路有关。
甲醛对ICR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及机制
陈雪莹, 曹广文, 王帅, 董延鑫, 张博锐, 那晓婷, 刘齐, 刘佳蕊, 顾凇, 金戈
2021, 37(7): 1134-1137. doi: 10.11847/zgggws1126442
摘要(647) HTML (320) PDF 602KB(13)
摘要:
  目的  探讨甲醛对ICR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从氧化应激及神经损伤方面分析相关机制。  方法  将30只14月龄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甲醛低、高剂量组(50、100 mg/kg)、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10只,雌雄各半,连续灌胃给药 6周后,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ICR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试剂盒测定小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乙醇脱氢酶3(ADH3)含量,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小鼠大脑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甲醛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台次数明显减少;低剂量甲醛(50 mg/kg)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与对照组比较,甲醛低剂量组小鼠脑内MDA含量(31 nmol/L)增加,脑组织中GSH含量(32.65 μmol/L)降低,ADH3含量(6.27 ng/L)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甲醛低剂量组小鼠脑内NeuN表达下降38.7 %。  结论  甲醛长期暴露可引起ICR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加重氧化应激反应诱发神经损伤有关。
调查报告与分析
中国社区老年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知情况及其对焦虑症状影响
齐士格, 崔露, 张晗, 王志会
2021, 37(7): 1138-1142. doi: 10.11847/zgggws1133267
摘要(781) HTML (196) PDF 511KB(55)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 ≥ 65岁社区老年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认知情况及其对焦虑症状的影响,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0年4 — 5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2019年实施全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的818个社区完成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的188 407名 ≥ 65岁社区老年中抽取6 467人进行新冠肺炎认知及心理状况问卷调查,其中老年人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情况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焦虑症状采用两条目广泛性焦虑量表(GAD-2)评估。  结果   中国6 467名 ≥ 65岁社区老年人中,知晓新冠肺炎者6 270人,知晓率为97.0 %;社区老年人获取疫情信息的主要途径分别为电视/报纸(76.9 %)、朋友/家人(9.3 %)、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6.4 %)和网络(6.4 %);社区老年人疫情期间日常生活遇到的最主要困难分别为购买口罩等防护用品困难(31.4 %)、购买日常生活食物和用品不方便(21.8 %)、与儿女和朋友等不能见面(12.7 %)、慢性病等其他情况就医买药不方便(9.3 %);排除320名疫情前存在焦虑症状者后的6147名 ≥ 65岁社区老年人中,在疫情期间新发焦虑症状者576例,焦虑症状发生率为9.4 %;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与子女关系、与朋友关系、兴趣爱好种数、慢性病患病种数、老化态度、心理韧性和生活满意度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朋友或家人获取疫情信息的社区老年人发生焦虑症状风险为通过电视/报纸获取疫情信息老年人的1.50倍(OR = 1.50,95 % CI = 1.14~1.98),疫情期间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的社区老年人发生焦虑症状风险为疫情期间日常生活未遇到困难社区老年人的3.72倍(OR = 3.72,95 % CI = 3.07~4.51)。  结论   中国社区老年人对新冠肺炎预防措施的知晓率较高,疫情期间焦虑症状发生率较高,通过朋友或家人获取信息和疫情期间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的社区老年人更易发生焦虑症状。
中国部分地区孕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月竹, 宋波, 狄江丽, 杨琦
2021, 37(7): 1143-1148. doi: 10.11847/zgggws1134617
摘要(640) HTML (254) PDF 541KB(29)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不同地区孕产妇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分析孕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9年12月 — 2020年5月,通过方便抽样方法,选择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部分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产检或分娩的2 599名孕产妇,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调查地区孕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为31.36 %。城市户籍孕产妇知晓率(34.41 %)高于农村户籍(29.37 %),东部地区孕产妇知晓率(41.57 %)高于中部(28.08 %)和西部(26.38 %),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医护人员咨询(66.67 %)、新媒体(57.60 %)是最常见的孕产妇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 41岁、初产妇、高中及以上学历、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以及居住于东部地区是影响孕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的保护因素,经产妇、初中及以下学历、无业、通过单一途径获取知识、居住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为孕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的危险因素。  结论  调查地区孕产妇健康知识知晓水平较低,孕产妇的年龄、生育情况、文化程度、职业、所在地区以及知识获取途径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应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专业性健康教育服务。
青少年智能手机依赖倾向量表中文版修订及信效度检验
张全, 刘正奎
2021, 37(7): 1149-1152. doi: 10.11847/zgggws1129783
摘要(1568) HTML (530) PDF 530KB(177)
摘要:
  目的  修订青少年智能手机依赖倾向量表(SAPS)中文版,并进行信效度检验。  方法  选取2572名中学生完成SAPS量表、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简版(SAS-SV)和Barratt冲动性量表,其中204人在间隔2个月后进行了重测。  结果  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删除2、4、11、15题后,显示SAPS量表呈三因子结构,分为功能障碍、戒断性、耐受性3个因子;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SAPS量表的三因子模型拟合指数χ2/df = 2.577,RMSEA = 0.035,CFI = 0.989,优于四因子模型,SAS-SV量表模型拟合较差;SAPS量表与SAS量表以及Barratt冲动性量表的得分呈正相关,效标效度良好;修订后SAPS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2,重测信度为0.660;青少年的手机依赖率为27.4 %,中学高年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更严重。  结论  青少年智能手机依赖倾向量表(SAPS)中文版信效度良好,可用作青少年手机依赖的筛查工具。
湖北省居民1990 — 2017年心血管病疾病负担变化情况
周素华, 潘敬菊, 何田静, 唐雨萌, 张岚, 祝淑珍, 董文兰, 刘世炜
2021, 37(7): 1153-1156. doi: 10.11847/zgggws1127483
摘要(579) HTML (150) PDF 483KB(30)
摘要:
  目的  了解湖北省居民1990 — 2017年心血管病(CVD)疾病负担变化情况,为该地区居民CVD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7)中湖北省居民死亡数、标化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s)、标化YLLs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LDs)、标化YLDs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和标化DALYs率等指标来分析湖北省居民1990 — 2017年CVD疾病负担变化情况。  结果  湖北省居民1990 — 2017年CVD的死亡数、YLLs、YLDs、标化YLDs率和DALYs分别增长了77.53 %、40.79 %、122.17 %、16.82 % 和46.69 %,但标化死亡率、标化YLLs率和标化DALYs率则分别降低了23.70 %、32.84 % 和29.62 %;男性居民2017年CVD的DALYs和1990 — 2017年增长率分别为225.28万人年和57.65 %,均高于女性的171.17万人年和34.38 %;1990年和2017年湖北省15~49岁、50~69岁和 ≥ 70岁居民CVD的标化DALYs率分别为1535.02/10万和1285.31/10万、16300.29/10万和10864.47/10万、57409.87/10万和45105.46/10万,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湖北省居民1990年和2017年CVD死亡标化率居于前5位的均为脑出血、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但顺位不同,2017年脑出血和高血压心脏病分别由1990年的第1位和第3位降至第2位和第4位,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分别由1990年的第2位和第4位升至第1位和第3位;湖北省居民1990年和2017年CVD标化DALYs率居于前5位的均为缺血性心脏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心脏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顺位略有不同,脑出血由1990年的第1位降至第2位,缺血性心脏病由1990年的第2位升至第1位。  结论  湖北省居民CVD疾病负担持续增长,应重点加强男性及老年人群的CVD防控工作。
某高校新生公共卫生安全意识、知识与技能调查
卫薇, 田向阳, 王晓妍, 李方波
2021, 37(7): 1157-1160. doi: 10.11847/zgggws1134397
摘要(582) HTML (145) PDF 595KB(37)
摘要:
  目的  了解某高校新生公共卫生安全意识、知识与技能现状,为在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0年9 — 11月,在北京市某所全国招生的综合性大学抽取2020年入学的3204名本、硕、博新生,采用高校新生公共卫生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调查表开展调查,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调查对象信息甄别意识的回答正确率最低,为20.29 %(650/3204);其次为心理调适技能,回答正确率为52.68 %(1688/3204)。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得分(0.25 ± 0.32)分,知识得分(0.75 ± 0.21)分,技能得分(0.74 ± 0.26)分,总分(1.74 ± 0.52)分;48.85 %(1565/3204)的人具备公共卫生安全意识、知识与技能。女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技能得分(0.76 ± 0.25)高于男生(0.73 ± 0.26)(t = – 2.588,P = 0.010),而男生的知识得分(0.76 ± 0.20)高于女生(0.74 ± 0.21)(t = 2.710,P = 0.007),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总分相对较高(1.76 ± 0.50;t = 3.596,P = 0.028),城市学生具备公共卫生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情况优于农村学生(OR = 1.405,95 % CI = 1.213~1.628)。  结论  高校新生公共卫生安全意识、知识与技能处于中等水平,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公共卫生安全素养。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时,应注重信息甄别意识和心理调适技能的培养,同时注意区分不同性别、学历,并更多地关注农村地区学生。
北京市东城区糖尿病患者治疗和控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石红梅, 邢丽丽, 汪静
2021, 37(7): 1161-1165. doi: 10.11847/zgggws1128944
摘要(664) HTML (156) PDF 493KB(19)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糖尿病患者治疗和控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糖尿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6年6 — 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抽取7177名18~7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对其中854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控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北京市东城区854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药物治疗者532例,糖尿病治疗率为62.30 %;血糖控制者272例,糖尿病控制率为31.85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 40岁、文化程度高中/中专及以上和高血压的北京市东城区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治疗率较高,饮酒的北京市东城区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治疗率较低;年龄 ≥ 60岁、文化程度高中/中专及以上和采用药物治疗的北京市东城区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控制率较高,中心性肥胖的北京市东城区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控制率较低。  结论  北京市东城区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治疗率较高、控制率较低,但采用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较高;年龄、文化程度、饮酒情况、是否有高血压和是否中心性肥胖是该地区糖尿病患者治疗和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
2016 — 2019年沈阳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刘铁, 高冬梅, 董桂华, 朱丽君
2021, 37(7): 1166-1168. doi: 10.11847/zgggws1133693
摘要(481) HTML (180) PDF 570KB(22)
摘要:
  目的  分析沈阳市2016 — 2019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特征,为评价沈阳市疫苗接种的安全性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沈阳市2016 — 2019年AEFI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6 — 2019年沈阳市共报告AEFI 1295例,AEFI报告发生率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由2016年的16.72/10万上升至2019年的32.51/10万,不同年份疫苗接种AEF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4.46,P < 0.05);其中一般反应发生率为91.64 %、异常反应发生率为2.99 %。接种后一般反应以发热、红肿、硬结等为主。病例主要集中在5 — 7月,< 2岁占 72.05 %;AEFI报告发生率最高为辽中区(42.8/10万),最低为于洪区(2.52/10万);不同地区间AEF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32.7,P < 0.05)。一类疫苗AEFI发生率(19.88/10万剂)高于二类疫苗(3.46/10万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40.94,P < 0.05)。  结论  沈阳市2016 — 2019年AEFI报告发生率逐年增加;全市监测工作发展不均衡,需对薄弱地区加强督导及培训,提高AEFI病例监测的敏感性。
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居民2009 — 2018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罗峥, 徐洁, 廖献琴, 李小攀, 邓阳
2021, 37(7): 1169-1172. doi: 10.11847/zgggws1126031
摘要(671) HTML (170) PDF 474KB(24)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CCVDs)死亡流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疾病死亡率变化的贡献率。  方法  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2009年1月1日 — 2018年12月31日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中CCVDs相关数据,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均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对CCVDs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率的差别分解法分析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CCVDs死亡率差异的贡献率。  结果  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居民2009 — 2018年因CCVDs死亡857例,粗死亡率为245.23/10万,标化死亡率为78.91/10万;其中因脑血管病死亡460例,粗死亡率为131.6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2.84/10万;因缺血性心脏病死亡338例,粗死亡率为96.72/10万,标化死亡率为29.18/10万。2009 — 2018年CCVDs粗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APC = 3.55,Z = 2.32,P = 0.049),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APC = 0.08,Z = 0.06,P = 0.952);脑血管病及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无明显变化趋势(均P > 0.05)。以2009年为基准,2014 — 2018年CCVDs死亡率人口因素增加值和贡献率分别为48.66/10万和63.10 %,均高于2009 — 2013年CCVDs死亡率人口因素增加值和贡献率的15.48/10万和39.08 %。  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居民2009 — 2018年CCVDs粗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是CCVDs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公共卫生论坛
第三方机构参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模式探讨
廖子锐, 田雪晴, 关天嘉, 刘远立, 王陇德
2021, 37(7): 1173-1176. doi: 10.11847/zgggws1134392
摘要(703) HTML (279) PDF 714KB(76)
摘要: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应用与建设,为了高效的利用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国当前采取的是中心化数据共享模式,但在该模式下仍存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完善情况。本研究通过对美国、日本两国医疗数据共享的理念与模式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卫生体系学中卫生绩效评价的三力建设(能力、压力、动力),提出了一种含部门认证的第三方医疗数据处理机构参与的中心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模式,并对该模式中不同主体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进行阐述,最后就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法律法规中的明确数据所有权、认证第三方医疗数据处理机构、构建综合治理体系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