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冉玉琴, 慕晓玲. 生物体抗砷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5): 634-635. DOI: 10.11847/zgggws2007-23-05-75
引用本文: 冉玉琴, 慕晓玲. 生物体抗砷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5): 634-635. DOI: 10.11847/zgggws2007-23-05-75

生物体抗砷性的研究进展

  • 摘要: 砷是地球环境毒物中的主要物质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一种致癌物〔1〕。已有证据表明,长期暴露和摄入砷可以诱发高血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周围血管性疾病、脑梗塞及缺血性心脏病等〔2,3〕。在用砷剂化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对砷剂产生耐受,而对砷剂耐受的患者也极易对长春新碱、阿霉素、环孢霉素等常用的化疗药物产生耐受,给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都普遍产生了抗砷性〔4〕。为了解生物体复杂的抗砷机制,现将生物体抗砷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细菌的抗砷特性已证实在真菌、原虫和动物细胞中普遍存在对砷和锑的拮抗性〔4〕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