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37卷  第5期

封面
2021年第37卷第5期 封面
2021, 37(5): .
摘要:
目录
2021年第37卷第5期 中英文目次
2021, (5): 1-6.
摘要(296) HTML (115) PDF 1353KB(30)
摘要:
专题报道 ——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
新冠疫情前后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变化及与行为问题关联
汪小燕, 殷刚柱, 郭锋, 蒋志成, 汪姗姗, 李书琴, 万宇辉
2021, 37(5): 769-773. doi: 10.11847/zgggws1131788
摘要(921) HTML (379) PDF 597KB(72)
摘要:
  目的  分析新冠疫情前后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变化情况及与行为问题的关联。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0年5月选取安徽省合肥市4个主城区、3个开发区、3个县和1个县级市8 844名学龄前儿童,调查学龄前儿童新冠疫情前后每日视屏时间,采用Conners父母用行为量表评价儿童行为问题,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冠疫情前后视屏时间变化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联。  结果  新冠疫情前每日视屏时间(以下简称疫情前)≤ 1 h新冠疫情控制期每日视屏时间(以下简称控制期)≤ 1 h组共4 848人,占54.82 %;疫情前 ≤ 1 h控制期 > 1 h组共1 888人,占21.35 %;疫情前 > 1 h控制期 ≤ 1 h组共147人,占1.66 %;疫情前 > 1 h控制期 > 1 h组共1 961人,占22.17 %。与疫情前 ≤ 1 h控制期 ≤ 1 h组相比,疫情前 ≤ 1 h控制期 > 1 h组(OR = 1.63,95 % CI = 1.42~1.88)、疫情前 > 1 h控制期 ≤ 1 h组(OR = 1.57,95 % CI = 1.03~2.38)和疫情前 > 1 h控制期 > 1 h组(OR = 1.78,95 % CI = 1.55~2.04)总行为问题的风险增高(均P < 0.05)。与疫情前 ≤ 1 h控制期 ≤ 1 h组相比,疫情前 ≤ 1 h控制期 > 1 h组和疫情前 > 1 h/控制期 > 1 h组学龄前儿童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 – 多动、焦虑、多动的风险均较高(P < 0.05)。  结论  疫情可能增加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高视屏时间与高水平儿童行为问题相关联。
中小学生用眼行为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覃子汐, 罗家有, 李雄伟, 朱娜, 彭松绪
2021, 37(5): 774-779. doi: 10.11847/zgggws1127165
摘要(833) HTML (202) PDF 582KB(57)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用眼行为现况,探讨用眼行为影响因素,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4年10 — 1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随机选择的湖南省宁乡市城区12所中小学校8 391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被调查的中小学生中,正确用眼行为累计养成率仅为58.15 %,其中,玩电脑时眼睛距离电脑屏幕 ≥ 66 cm的学生为78.24 %,读写时胸口离桌沿1拳、学习时眼睛离书本1尺和写字时手指离笔尖1寸的学生分别为75.32 %、72.43 %、36.92 %;看电视或玩电脑时间 ≤ 2 h的学生为64.01 %,户外活动时间 ≥ 1 h的学生为55.13 %;放学后做作业时间合理的学生为37.39 %,晴天时接触阳光时间 ≥ 1 h的学生为44.53 %,每天睡眠时间为7~9 h的学生为56.57 %。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 = 1.166)、年龄 ≥ 16岁(OR = 1.970)和母亲视力为近视(OR = 1.202)的中小学生不良用眼行为的风险相对较高;而年龄为10~12岁(OR = 0.834)、母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 = 0.779)的中小学生不良用眼行为风险相对较低。  结论  中小学生正确用眼行为养成率较低,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小学生不良用眼行为习惯亟需进一步改善,应重视正确用眼行为的培养,以保护和促进视力健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广州市中小学学生视力现状调查
郭仰峰, 崔云凤, 廖敏琪, 蔡伟丽, 于小轩, 李淑娜, 王倩, 曾芳芳
2021, 37(5): 780-783. doi: 10.11847/zgggws1131316
摘要(1026) HTML (262) PDF 461KB(40)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东省广州市中小学学生视力现状,为中小学学生近视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0年3月采用电子自评问卷通过问卷星的方式线上对广州市城中心、近郊和远郊地区共10所中小学抽取的10 416名中小学学生的视力下降和眼部症状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  广州市10 416名中小学学生中,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自觉视力下降4 447人,自觉视力下降率为42.7 %;有4 479名中小学学生出现眼部症状,眼部症状发生率为43.0 %。其中,城中心、近郊、远郊地区中小学学生自觉视力下降率和眼部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2.2 %和44.1 %、45.1 %和44.5 %、40.3 %和39.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女生自觉视力下降率和眼部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4.6 %和47.6 %,均高于男生的40.8 %和38.5 %(均P < 0.001);小学1~3年级、小学4~6年级、初中、高中学生自觉视力下降率和眼部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2.3 %和31.5 %、38.1 %和33.3 %、40.8 %和40.6 %、55.3 %和60.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眼部症状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眼睛干涩(27.5 %)、眼睛痒(18.9 %)、看远模糊加重(15.2 %)和眼部胀痛(10.7 %)。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州市中小学学生视力下降和眼部症状发生情况明显,保护视力需要家庭、学校等多方共同参与。
近视发生敏感期小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及与近视关系
赵晶, 赵建国, 李长富, 马萃, 方新林, 李琪, 吴夕, 王凯
2021, 37(5): 784-787. doi: 10.11847/zgggws1127160
摘要(787) HTML (277) PDF 504KB(48)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近视发生敏感期(10~11岁)小学生户外活动时间现状,探讨其与近视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11 — 12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城区随机抽取11所小学2 031名10~11岁小学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及近视检查。  结果  北京市海淀区10~11岁小学生平均户外活动时间为(2.24 ± 0.67)h/d。其中户外休闲时间为(1.12 ± 0.46)h/d,户外运动时间为(1.12 ± 0.40)h/d。该群小学生近视检出率为62.3 %。近视组(1 266人)与正视组(765人)小学生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近视组小学生户外休闲时间[(1.11 ± 0.44)h/d]低于正视组小学生[(1.15 ± 0.49)h/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休息日和学习日近视组小学生户外休闲时间分别为(1.21 ± 0.87)、(1.06 ± 0.45)h/d,均低于正视组的(1.33 ± 1.01)、(1.09 ± 0.49)h/d,但2组在休息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学习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10~11岁小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 近视检出率高。近视组小学生户外休闲时间低于正视组学生,2组小学生户外休闲时间的差异主要源于休息日。
安徽省近视小学生戴镜率和足矫率城乡差异分析
张昱堃, 陈国平, 孟灿, 吴静, 苏娱, 李卫东
2021, 37(5): 788-791. doi: 10.11847/zgggws1131901
摘要(718) HTML (296) PDF 686KB(23)
摘要:
  目的  分析安徽省近视小学生戴镜和足矫情况,为开展近视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9年9 — 10月,采取多阶段抽样在全省16个市选取69所小学,对筛查出的13 329名近视学生进行分析,使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组近视学生的戴镜率及戴镜学生的足矫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戴镜率影响因素。  结果  安徽省近视小学生戴镜率为25.19 %,其中女生戴镜率为25.84 %,高于男生的24.53 %(χ2 = 3.014,P = 0.083);城区学生戴镜率为27.82 %,高于郊县的22.51 %(χ2 = 50.027,P < 0.001);近视学生戴镜率随年级上升而增长,一至六年级戴镜率分别为5.88 %、9.60 %、15.91 %、22.65 %、29.01 %、36.14 %(χ2 = 673.017, P < 0.001)。戴镜学生中,男女生足矫率分别为55.56 %和49.14 %(χ2 = 13.845,P < 0.001),不同居住地和不同年级的学生足矫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视小学生居住在城区(OR = 1.359,95 % CI = 1.235~1.496);年级升高(二年级:OR = 1.651,95 % CI = 1.101~2.475;三年级:OR = 2.604,95 % CI = 1.805~3.756;四年级:OR = 3.600,95 % CI = 2.528~5.125;五年级:OR = 4.439,95 % CI = 3.138~6.280;六年级:OR = 7.003,95 % CI = 4.965~9.878)与戴镜率呈正相关。  结论  安徽省近视小学生戴镜率和足矫率低,戴镜率存在城乡和年级差异,应重点关注农村地区近视小学生的近视矫正问题。
小学生视力及屈光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吴爱华, 高帆, 张璐烨, 刘益达, 赵江南, 徐秋叶
2021, 37(5): 792-796. doi: 10.11847/zgggws1133687
摘要(911) HTML (291) PDF 569KB(47)
摘要:
  目的  调查小学生视力及屈光现状,探究影响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于2019年选取浙江省舟山市3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2 766人为研究对象,进行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检查,测量双眼屈光度数,指导小学生填写近视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  结果  2 766名小学生中有视力不良1 633人,占59.04 %,其中轻度近视1 037人,占37.49 %,中度近视192人,占6.94 %,高度近视6人,占0.22 %,远视398人,占14.39 %;视力正常1 133人,占40.96 %。不同年级正视、轻度近视、中度近视、远视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正视占比随年级升高而降低,远视占比随年级升高总体趋势降低,低度近视与中度近视占比随年级升高而升高,高度近视学生较少;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 = 2.986,95 % CI = 1.174~7.595)、年龄 > 10岁(OR = 3.182,95 % CI = 1.416~7.149)、父亲高度近视(OR = 3.462,95 % CI = 1.505~7.963)、母亲高度近视(OR = 2.657,95 % CI = 1.302~5.422)、每天放学后近距离学习时间 > 2 h(OR = 2.782,95 % CI = 1.326~5.836)、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 > 2 h(OR = 3.116,95 % CI = 1.260~7.707)为影响小学生视力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每天户外活动时间(OR = 0.477,95 % CI = 0.259~0.879)为小学生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P < 0.05)。  结论  小学生屈光状态随年级增加向近视方向发展,女性、年龄、父母亲高度近视、每天放学后近距离学习时间及使用电子产品时间长是影响小学生视力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户外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近视。
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老年居民门诊就诊和住院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崔露, 齐士格, 张晗, 王志会
2021, 37(5): 797-802. doi: 10.11847/zgggws1133280
摘要(743) HTML (284) PDF 507KB(37)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居民的门诊就诊和住院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我国老年人群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老年期重点疾病预防和干预项目(PINDEC)2018年7 — 10月北京市、上海市、湖北省、四川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6个地区17985名 ≥ 60岁老年居民的追踪随访数据,分析过去1年老年居民的门诊就诊和住院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   中国17985名老年居民中,过去1年到门诊就诊者9073例,经复杂加权后门诊就诊率为48.3 %;过去1年住院者3799例,经复杂加权后住院率为23.2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79岁、参与社会活动、患 ≥ 2种慢性病及抑郁症状和运动障碍阳性是中国老年居民门诊就诊的危险因素,月均收入1000~2999元、邻里密切交往、会上网及所在地区为湖北省、四川省、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老年居民门诊就诊的保护因素;年龄70~79岁、所在地区为云南省、参与社会活动、患 ≥ 2种慢性病及抑郁症状和运动障碍阳性是中国老年居民住院的危险因素,主要收入来源为工作收入和邻里密切交往是中国老年居民住院的保护因素。   结论   中国老年居民门诊就诊率和住院率均较高,年龄、月均收入、主要收入来源、地区、邻里交往、社会活动、是否会上网、患慢性病种数、抑郁症状情况和运动障碍情况是我国老年居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主要影响因素。
河北汉族人群ABO血型与高血压关联性
高江铃, 崔泽, 潘利, 孙纪新, 张佳, 曹亚景, 王也, 余程东, 刘倩倩, 张玲, 何慧婧, 单广良
2021, 37(5): 803-806. doi: 10.11847/zgggws1128006
摘要(1016) HTML (406) PDF 588KB(77)
摘要:
  目的  了解河北省20~80岁汉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现状,探讨ABO血型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  方法  2017年7 — 8月对河北省汉族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招募调查对象并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ABO血型检测。体格检查包括血压测量和身高体重测量,所有研究对象按标准流程检测ABO血型,以2010年全国普查河北省人口数据作为参照,使用直接标化法计算标化患病率;采用协方差比较不同血型的血压值;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ABO血型和高血压的关联性。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 828名20~80岁汉族常住居民,其中男性1 616人(42.2 %),女性2 212人(57.8 %),高血压粗患病率为39.8 %,年龄性别标化患病率为34.1 %(男性:39.9 %,女性:28.1 %)。不同血型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O型40.0 %(450/1 126),A型40.0 %(372/929),B型39.0 %(535/1 371),AB型41.8 %(168/402)。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城乡、体质指数(BMI)、教育程度、吸烟、饮酒、体力活动和家族史后,不同ABO血型人群血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城乡、BMI、吸烟、饮酒、家族史等因素后,ABO血型与高血压无统计学关联。  结论  河北省汉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存在性别和城乡差异;ABO血型与高血压无关联性。
安徽省沿江地区成年居民尿中多种金属水平与高血压关系
杨婉君, 钟琦, 吴华兵, 秦其荣, 冯晓明, 黄芬
2021, 37(5): 807-811. doi: 10.11847/zgggws1126681
摘要(590) HTML (220) PDF 522KB(21)
摘要:
  目的  探讨尿中金属水平与高血压之间关系,为居民高血压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4年9月 — 2015年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安徽省沿江地区居民2 314人,其中男性1 073人(46.4 %),女性1 241人(53.6 %),18~59岁居民1 609人,≥ 60岁居民705人。尿中镉检测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尿铬、铜、铁、锰、锌、砷及铅检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法。  结果  2 314名成年居民中高血压患者716例,患病率为30.94 %。肌酐校正后,高血压组居民尿液铬、铜、铁、锰、锌及铅元素含量高于非高血压组居民(P < 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铁含量越高,高血压患病风险越大(OR = 1.448,95 % CI = 1.079~1.944);尿镉含量越高,高血压患病风险越大(OR = 1.353,95 % CI = 1.022~1.792);尿中铅水平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OR = 1.659,95 % CI = 1.224~2.249)。  结论  尿中铁、镉、铅浓度较高可能会增加居民患高血压风险。
陕西省35~7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胡志平, 飒日娜, 王艳平, 李亚军, 刘蓉, 王维华, 邱琳
2021, 37(5): 812-817. doi: 10.11847/zgggws1126634
摘要(641) HTML (280) PDF 500KB(31)
摘要:
  目的  了解陕西省35~7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5年9月 — 2017年6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宝鸡市金台区、商洛市商州区、汉中市城固县、渭南市澄城县和宝鸡市眉县6个县区抽取94 759名35~75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  结果  陕西省94 759名35~75岁居民中,患高血压者44 957例,高血压患病率为47.4 %。44 957例高血压患者中,知晓患高血压者21 231例,高血压知晓率为47.2 %;治疗高血压者15 263例,高血压治疗率为34.0 %;控制高血压者3 898例,高血压控制率为8.7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 45岁、职业为农民、饮酒、体质指数 ≥ 18.5 kg/m2、有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病史的陕西省35~7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女性和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的陕西省35~7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低;女性、年龄 ≥ 45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体质指数 ≥ 18.5 kg/m2、有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病史的陕西省35~75岁高血压患病居民高血压知晓率较高,职业为农民、居住在城市和饮酒的陕西省35~75岁高血压患病居民高血压知晓率较低;女性、年龄 ≥ 45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体质指数 ≥ 18.5 kg/m2、有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病史的陕西省35~75岁高血压患病居民高血压治疗率较高,职业为农民和饮酒的陕西省35~75岁高血压患病居民高血压治疗率较低;年龄 ≥ 4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体质指数 ≥ 24.0 kg/m2、有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病史的陕西省35~75岁高血压患病居民高血压控制率较高,职业为农民和饮酒的陕西省35~75岁高血压患病居民高血压控制率较低。  结论  陕西省35~75岁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但患病居民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否饮酒、体质指数、有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病史是该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
成年农村居民绝对握力和握力体重指数与代谢综合征患病关系
何秋枫, 桑少伟, 杨孝荣, 于燕茹, 李阳, 吕明
2021, 37(5): 818-823. doi: 10.11847/zgggws1132208
摘要(399) HTML (128) PDF 618KB(45)
摘要:
  目的  了解成年农村居民绝对握力和握力体重指数与代谢综合征(MS)患病的关系,为MS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 — 2019年9月山东省自然人群队列中济南市平阴县39个村3997名握力指标和MS相关指标信息完整的18~80岁成年居民相关数据,分析绝对握力和握力体重指数与MS患病风险的关联。  结果  平阴县成年农村居民的MS患病率为18.71 %,其中男性居民MS患病率为18.15 %,女性居民MS患病率为18.97 %。MS组男性居民绝对握力[(38.53 ± 8.32)kg]高于非MS组男性居民绝对握力[(36.67 ± 9.16)kg],MS组女性居民绝对握力[(24.28 ± 5.38)kg]低于非MS组女性居民绝对握力[(25.07 ± 5.40)kg](均P < 0.01);MS组总体、男性和女性居民握力体重指数分别为(40.66 ± 11.21)、(50.39 ± 10.86)和(36.45 ± 8.40),均低于非MS组的(46.30 ± 12.36)、(55.74 ± 12.96)和(41.99 ± 9.30)(均P < 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居民绝对握力与体质指数(BMI)、舒张压(DBP)和甘油三酯(TG)均呈正相关(均P < 0.001),与收缩压(SBP)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呈负相关(均P < 0.05),握力体重指数与HDL-C呈正相关(r = 0.20,P < 0.001),与BMI、SBP、TG和空腹血糖(FPG)均呈负相关(均P < 0.001);女性居民绝对握力与BMI呈正相关(r = 0.13,P < 0.001),与SBP、HDL-C和FPG均呈负相关(均P < 0.01),握力体重指数与HDL-C呈正相关(r = 0.15,P < 0.001),与BMI、SBP、DBP、TG和FPG均呈负相关(均P < 0.001)。趋势性χ2检验结果显示,随着绝对握力的增加,男性居民MS、超重和/或肥胖、血脂紊乱患病率均随之上升,高血压患病率随之下降(均P < 0.05);女性居民超重和/或肥胖患病率随之上升,MS、高血压、高血糖患病率均随之下降(均P < 0.01);随着握力体重指数的增加,男性和女性居民MS、超重和/或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患病率均随之下降(均P < 0.001)。在调整了年龄、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力活动情况、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高脂血症家族史和糖尿病家族史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居民绝对握力最高四分位数组患超重和/或肥胖的风险分别为绝对握力最低四分位数组的2.34和1.90倍(均P < 0.001);男性和女性居民握力体重指数最高四分位数组患MS、超重和/或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的风险分别为握力体重指数最低四分位数组的0.16和0.19倍、0.12和0.09倍、0.51和0.42倍、0.25和0.48倍、0.36和0.55倍(均P < 0.001)。  结论  握力体重指数与MS及其组分发生风险均呈负相关,可作为MS的筛查指标进一步推广。
学龄前儿童哮喘与睡眠障碍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发生的协同效应
严双琴, 高国朋, 顾春丽, 曹慧, 汪素美, 倪玲玲, 陶慧慧, 邵婷, 陶芳标
2021, 37(5): 824-828. doi: 10.11847/zgggws1123008
摘要(797) HTML (323) PDF 486KB(25)
摘要: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哮喘与睡眠障碍对ADHD症状发生的影响。  方法   2014年4 — 6月选择安徽马鞍山市区16 439名3~6岁在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由儿童主要带养人回顾经医院确诊的儿童哮喘病史、儿童睡眠问题发生情况,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评估学龄前儿童ADHD症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作用。  结果   哮喘和睡眠障碍相互调整的同时,进一步控制母亲文化程度、独生子女、户口、性别、年龄、每日看电视时间、被动吸烟等因素,学龄前儿童哮喘和睡眠障碍与ADHD症状正向关联(OR哮喘 = 1.45,95 % CI = 1.11~1.89;OR睡眠障碍 = 2.88,95 % CI = 2.56~3.25);学龄前儿童哮喘伴睡眠障碍者ADHD症状的发生风险为(OR = 4.3,95 % CI:3.06~6.04),分别高于有哮喘不伴睡眠障碍者(OR = 1.35,95 % CI = 0.88~2.07)和无哮喘仅有睡眠障碍者(OR = 2.86,95 % CI = 2.53~3.24),协同作用指数为1.49。  结论   学龄前儿童哮喘和睡眠障碍对ADHD症状的发生存在协同作用。
接受治疗的HIV长期不进展者Tregs细胞特异性研究
李月飞, 胡晓远, 倪祯, 王莉, 倪明健
2021, 37(5): 829-833. doi: 10.11847/zgggws1132865
摘要(605) HTML (246) PDF 916KB(17)
摘要: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长期不进展者(LTNPs)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人群与HIV进展者接受ART人群的调节性T细胞(Tregs)细胞表型与功能上的差异。  方法   2011年于新疆伊宁市现场招募HIV/AIDS患者资料库中发现的LTNPs+ART中至2019年12月1日仍存活者,共计38例为病例组。1 : 1匹配,以HIV进展者 + ART为对照组。取LTNPs + ART及HIV进展者 + ART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CD25/CD127/foxp3/CD69/CD39各亚组的Treg细胞比例,使用微量样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CB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评估Treg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  结果   本次研究纳入LTNPs + ART和HIV进展者 + ART各38例。LTNPs + ART组Treg细胞亚组表达频率高于HIV进展者 + ART组;LTNPs + ART组Tregs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 β(TGF-β)、白细胞介素 – 10(IL-10)、白细胞介素 – 35(IL-35)、白细胞介素 – 6(IL-6)和干扰素 – γ(INF-γ)],和趋化因子C – C – 基元配体 – 17(CCL17)和C – C – 基元配体 – 21(CCL21)水平高于HIV进展者 + ART组。  结论   接受治疗的LTNPs拥有较高比例的Tregs,且相对比接受治疗的HIV进展者Tregs表现出较好的免疫抑制作用。
实验研究
母鼠在不同应激状态下子鼠肠道菌群结构与环境因子关系
赵枫, 关素珍, 王凯, 付有娟, 刘红娅, 陈小惠, 戚发秋, 刘志宏
2021, 37(5): 834-839. doi: 10.11847/zgggws1130198
摘要(711) HTML (218) PDF 1037KB(23)
摘要:
  目的  探讨母鼠在不同应激状态下,对子鼠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的影响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雌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雄鼠24只,只用于交配。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建立模型。子鼠在出生后20 d收集新鲜粪便,出生后21 d断乳,在出生后28和42 d进行眼内眦静脉采血并称重。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酮水平,ELISA检测子鼠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表达水平,采用 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测定大鼠粪便中微生物16S rRNAV3-V4区序列,并对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进行交互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模型 + 枸杞多糖组母鼠血浆皮质酮水平明显升高(P < 0.05)。提示,母鼠在孕期处于不同的应激状态。母鼠在不同应激状态对子鼠体重、皮质酮水平、5 – 羟色胺(5-HT)、γ – 氨基丁酸(GABA)、短链脂肪酸(SCFA)、胆囊收缩素(CCK)含量均具有显著影响(P < 0.05);子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明显不同: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穆氏杆菌科(Muribaculaceae)、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在子鼠肠道中相对丰度较大;SCFA和CCK对于物种数据的影响程度最大,GABA和5-HT与食物谷菌科(Victivallaceae)呈负相关(P < 0.05),PND42体重与巴斯德菌科(Pasteurellaceae)呈负相关(P < 0.05),PND28皮质酮水平与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呈负相关(P < 0.05)。  结论  母鼠在不同应激状态下,通过影响子鼠环境因子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子鼠肠道菌群群落结构。
核桃低聚肽对急性酒精中毒大鼠保护作用
郝云涛, 刘睿, 珠娜, 刘欣然, 康家伟, 毛瑞雪, 麻慧娟, 张亭, 李勇
2021, 37(5): 840-844. doi: 10.11847/zgggws1123401
摘要(536) HTML (162) PDF 535KB(19)
摘要:
  目的  探讨服用核桃低聚肽(WOPs)对急性酒精中毒大鼠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选用SPF级SD雄性大鼠,设立爬网实验、翻正实验、转棒实验及血乙醇浓度检测共四项独立实验,各实验均设立模型对照组、乳清蛋白组(0.44 g/kg·BW)及3个WOPs干预组(0.22 g/kg·BW、0.44 g/kg·BW、0.88 g/kg·BW),每组6~10只,共140只。30天连续灌胃后,50 % Vol.酒精按5.6 g/kg·BW乙醇剂量灌胃,建立大鼠急性酒精中毒模型(翻正实验为7 g/kg·BW),进行三项行为学实验并检测多时点血乙醇浓度。  结果  相比模型对照及乳清蛋白组,WOPs高剂量组大鼠爬网时间显著增加(爬网时间平均秩次为8.83、8.33 vs 23.17)(P < 0.05),WOPs中、高剂量组大鼠翻正反射消失比率显著降低(30 %、30 % vs 80 %、80 %)(P < 0.05);相比模型对照组,WOPs中、高剂量组大鼠翻正反射消失的出现明显延迟(114.33 ± 50.50、128.33 ± 76.00 vs 35.75 ± 32.14 min)(P < 0.05),WOPs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翻正反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369.25 ± 149.50、331.67 ± 86.05、344.64 ± 107.53 vs 711.25 ± 200.63 min)(P < 0.05),WOPs低剂量组大鼠在180 min时点血乙醇水平明显降低(3.84 ± 0.86 vs 5.51 ± 1.65 mg/mL)(P < 0.05),WOPs中、高剂量组大鼠在60、90、120、180 min时点血乙醇浓度均明显降低(3.65 ± 0.69、3.79 ± 0.74 vs 4.49 ± 0.96 mg/mL;3.96 ± 0.75、3.99 ± 0.64 vs 5.02 ± 1.06 mg/mL;3.83 ± 1.16、3.78 ± 0.87 vs 5.41 ± 1.27 mg/mL;3.22 ± 1.29、3.20 ± 1.31 vs 5.51 ± 1.65 mg/mL)(P < 0.05);相比乳清蛋白组,WOPs中、高剂量组大鼠翻正反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331.67 ± 86.05、344.64 ± 107.53 vs 594.37 ± 198.06 min)(P < 0.05),WOPs中剂量组在180 min时点(3.22 ± 1.29 vs 4.94 ± 1.31 mg/mL)及WOPs高剂量组大鼠在120、180 min时点(3.78 ± 0.87 vs 5.06 ± 0.89 mg/mL、3.20 ± 1.31 vs 4.94 ± 1.31 mg/mL)血乙醇浓度明显降低(P < 0.05)。  结论  WOPs可有效降低急性酒精中毒对机体的损害。
芦丁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并促进米色脂肪细胞形成
徐红敏, 吴惠文
2021, 37(5): 845-848. doi: 10.11847/zgggws1127663
摘要(847) HTML (483) PDF 651KB(59)
摘要:
  目的  探讨芦丁对米色脂肪细胞形成的影响。  方法  用不同浓度芦丁处理3T3-L1前脂肪细胞;细胞计数盒(CCK8)检测不同浓度芦丁对细胞活性影响,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大小;Western blot检测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 – γ(PPAR-γ)、aP2及解偶联蛋白1(UCP1)表达;RT-qPCR检测UCP1、PRDM16、Dio2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线粒体变化。  结果  芦丁在0~250 μmol/L范围内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且以药物依赖性方式减少脂滴生成;与对照组[aP2(1.12 ± 0.03)]、[PPAR-γ(0.87 ± 0.02)]比较,50、100、250 μmol/L芦丁使aP2[分别为(0.87 ± 0.03)、(0.64 ± 0.01)、(0.64 ± 0.05)]、PPAR-γ[分别为(0.73 ± 0.02)、(0.46 ± 0.02)、(0.43 ± 0.05)]蛋白表达降低,使UCP1蛋白表达[分别为(0.58 ± 0.03)、(0.42 ± 0.02)、(0.34 ± 0.01)]增加;与对照组比较,50 μmol/L芦丁可使UCP1、PRDM16、Dio2表达[分别为(7.02 ± 0.24)、(2.09 ± 0.06)、(10.40 ± 0.93)]升高;细胞免疫荧光显示,3T3-L1前脂肪细胞内线粒体含量增加。  结论  芦丁可减少3T3-L1前脂肪细胞脂滴生成,并促进米色脂肪细胞形成。
P物质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作用及机制
曾令军, 王文军, 李雪森, 杨茂, 潘英, 毕煜玲, 肖贵宝, 周蓉
2021, 37(5): 849-852. doi: 10.11847/zgggws1127521-new
摘要(702) HTML (211) PDF 671KB(23)
摘要:
  目的  探讨P物质(SP)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增殖与活化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MRC-5细胞,以P物质或与NK-1R抑制剂(L732138)及TGFβR1抑制剂(SB431542)联合培养细胞后,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天狼猩红染色检测胶原纤维含量,Western blot检测α-SMA、TGFβ1、Smad3及p-Smad3蛋白的表达。  结果  MRC-5细胞经P物质(1、10、100、1000、10000 nmol/L)处理后,24 h细胞增殖率无明显变化;在处理48及72 h后,100 nmol/L P物质可促进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100 nmol/L P物质处理72 h后的细胞胶原蛋白含量(54.04 ± 1.25)、α-SMA蛋白表达水平(2.48 ± 0.07)明显升高(P < 0.001)。与100 nmol/L P物质 + L732138组比较,100 nmol/L P物质组细胞胶原纤维含量、α-SMA、TGFβ1、p-Smad3蛋白相对表达量 [分别为(56.14 ± 1.25)、(0.89 ± 0.04)、(0.87 ± 0.05)、(1.06 ± 0.03)]明显升高(P < 0.001);与100 nmol/L P物质组比较,100 nmol/L P物质 + SB431542组细胞A450值、胶原纤维含量明显降低(P < 0.001)。  结论  P物质可以通过TGFβ1/ Smad3信号通路促进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增殖及活化。
调查报告与分析
基于政策工具的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刘霞, 闫温馨, 刘珏
2021, 37(5): 853-859. doi: 10.11847/zgggws1134142
摘要(875) HTML (436) PDF 644KB(81)
摘要:
  目的  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分析,探讨政策工具侧重点与不足,为优化政策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政策工具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从基本政策工具和应急管理2个维度对我国颁布的7个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分析。  结果  234个政策文本编号中,在基本政策工具维度上,环境型政策工具所占比例最高(60. 26 %,141/234),其次为供给型政策工具(35.90 %,84/234),而需求型政策工具所占比例较低(3.85 %,9/234)。在应急管理维度上,事中管理所占比例最高(66.24 %,155/234);而事前管理(29.91 %,70/234)和事后管理(3.85 %,9/234)相对较少。环境型政策工具(46.10 %)及需求性政策工具的(22.22 %)事前管理比例高于供给性政策工具(3.57 %)。  结论  从基本政策工具维度看,环境型政策工具占绝对优势,供给型政策工具占比适中,需求型政策工具显著短缺。从应急管理维度看,事中管理最为侧重,事前管理和事后管理占比较低。建议加快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相关政策的制定。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流出情况分析
郭利娜, 李南南, 席晶晶
2021, 37(5): 860-864. doi: 10.11847/zgggws1134229
摘要(789) HTML (180) PDF 502KB(57)
摘要:
  目的  系统了解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中心近5年(2014 — 2018年)人员流失现况并进行分析,为我国疾控系统人才培养和国家卫生健康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通过专家咨询法设计调查问卷,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中心填写问卷数据为依据,对全国省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现状统计分析。  结果   各省级疾控中心正式在册人员中女性(54.1 %,6718人)稍多于男性(45.9 %,5690 人),年龄集中在30~49岁,学历学位以本科及以上学历为主(44.9 %,5565人),岗位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87.6 %,10871人)。近5年各省级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流出情况看,从2015年开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男性(53.6 %,465人)多于女性(46.4 %,403人),以30~40岁(46.5 %,404人)、本科以上学历(44.9 %,5565人)、中级及以下职称(70.9 %,577人)、服务年限在10年以下(51.7 %,449人)的骨干人员流出为主,东、中、西部人员流出存在差异性(P < 0.001)。  结论   疾控中心人员流失不利于我国疾控事业的发展,疾控体系改革和疾控机构能力建设应重点关注人力资源建设,切实做好全国疾控系统人事人才工作,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疾控机构人才的激励机制,为我国卫生健康工作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膳食模式与中国2~5岁儿童营养不良关系
丁心悦, 杨振宇, 赵丽云, 赵文华
2021, 37(5): 865-870. doi: 10.11847/zgggws1133607
摘要(610) HTML (288) PDF 520KB(36)
摘要:
  目的  了解膳食模式与中国 2~5岁儿童营养不良的关系。  方法  对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进行挖掘,利用1 279名2~5岁儿童的膳食和身高体重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得到膳食模式,利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别分析不同膳食模式对2~5岁儿童生长迟缓、低体重、超重肥胖发生风险的影响。  结果  纳入分析的1 279名2~5岁儿童中,因子分析得到3种类型的膳食模式,分别为传统类、营养均衡类和西式类。分析发现与传统类膳食模式的儿童相比,营养均衡类膳食模式儿童的生长迟缓和低体重发生风险分别是其0.36和0.32倍,西式类膳食模式儿童的生长迟缓和低体重发生风险分别是其0.26和0.11倍。在营养均衡类膳食模式上得分较高的儿童会出现生长迟缓和低体重发生风险升高的现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膳食模式与2~5岁儿童营养不足发生的风险有关,营养均衡类和西式类膳食模式可降低儿童营养不足的风险,传统类膳食模式则可能会增加儿童营养不足风险,但这些膳食模式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无显著影响。
人工智能在疾病预测研究中可视化分析
杨文静, 杜然然, 吕章艳, 冯小双, 任建松, 池慧
2021, 37(5): 871-874. doi: 10.11847/zgggws1128486
摘要(1132) HTML (307) PDF 590KB(91)
摘要:
  目的  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国际人工智能在疾病预测应用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前沿,以期为中国人工智能在疾病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0 — 2019年国内外人工智能在疾病预测中应用研究的文献,通过Cite Space软件分别从国家/机构合作、知识基础、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共检索文献4323篇,发文量居于前3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1484篇)、中国(1032篇)和英国(300篇)。国家合作能力居于前3位的国家依次为法国、美国、英国,中心度值分别为0.18、0.16、0.16;中国居于第8位,中心度值为0.08。研究的疾病领域主要集中在癌症,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等,研究关注的热点主要是疾病的诊断和预后等,研究前沿除了方法学突破还有药学研究等。  结论  中国十分重视人工智能在疾病预测领域的研究,但研究质量和影响力有待提高,需进一步关注研究热点和前沿,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我国人工智能在疾病预测领域的发展。
疟原虫棒状复合体红细胞结合受体基因筛选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铭宇, 丁祎, 郑丽
2021, 37(5): 875-878. doi: 10.11847/zgggws1126954
摘要(606) HTML (209) PDF 701KB(13)
摘要: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RhopH complex相应红细胞受体的候选基因,为防治疟疾提供依据。  方法  对小鼠11号染色体D11Mit10和D11Mit284区间表达的基因进行红细胞转录、信号肽、跨膜区以及GPI结构评估。  结果  小鼠11号染色体D11Mit10 和D11Mit284区间表达的基因共339个,通过红细胞蛋白组学数据库筛选出137个在红细胞表达的基因,进一步分析137个红细胞蛋白组基因发现拥有跨膜区的7个,具有信号肽的4个,但均不具有GPI位点。Atp5g1、Slc4a1、Itgb3等基因可能表达在红细胞膜表面,具有成为棒状体蛋白结合受体的可能。  结论  利用NCBI、Uniprot、ExPASy-PortParam等网络资源评估以Slc4a1和Itgb3为代表的基因可能为RhopH complex与红细胞结合的受体基因。
一起出境游旅行团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调查
张怡雯, 姜晓林, 陈德颖, 吕涛, 张国英, 张化江, 王茂林, 王显军, 姜宝法
2021, 37(5): 879-882. doi: 10.11847/zgggws1127661
摘要(637) HTML (174) PDF 666KB(12)
摘要:
  目的  了解某出境旅行团基孔肯雅热(CHIKF)发病和感染情况,评估疫情输入后本地传播的风险。  方法  对2019年9月18 — 21日往返于缅甸曼德勒、蒲甘两市旅行团20名成员逐一进行个案调查,采集血清和尿液标本进行病毒核酸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用双层叠帐法和布雷图指数法对核心区进行蚊媒调查。间隔14 d后再次采集成员血清标本进行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测。  结果  旅行团成员85 %(17/20)有蚊虫叮咬史,初次采集得到血清标本20份,尿液标本17份,经检测,基孔肯雅病毒核酸阳性1份。核心区应急蚊媒监测布雷图指数为5.38。再次采集得到血清标本20份,经检测,病毒特异性IgG抗体阳性1份。  结论  基孔肯雅热继续发生跨境传播到山东省的风险已不可避免,口岸、医院、疾控3方快速联动是防止境外传染病输入造成本地传播的关键。
中国临床医生罕见病认知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唐山调研数据
常精华, 宋海, 丁若溪, 赵艺皓, 陈功, 郑晓瑛
2021, 37(5): 883-886. doi: 10.11847/zgggws1128096
摘要(773) HTML (353) PDF 495KB(18)
摘要:
  目的  评估中国临床医生对罕见病的认知程度,为进一步提高罕见病认知度和诊疗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2018年唐山地区医生罕见病诊治现状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认知度在医生个人特征、所在医院特征、日诊疗量和知识获取渠道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临床医生罕见病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本科和硕士及以上临床医生对于罕见病的认知得分相对于专科医师高出0.59分(P < 0.01)和0.79分(P < 0.01),在三级医院工作的医生对于罕见病的认知得分比二级医院高出0.64分(P < 0.01);与治疗1~2位患者的医生比较,治疗3~5位患者/h和治疗 > 5位患者/h的医生认知得分分别高出0.24分(P < 0.05)和1.10分(P < 0.05)。  结论  提升临床医生教育水平和临床治疗经验,有助于罕见病的及时发现、减少误诊率及减少患者因误诊导致的额外负担。
吸烟对职业人群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功能影响
丁甘玲, 陈冲, 汪嘉琦, 张永青, 涂青云, 张琳, 向全永
2021, 37(5): 887-892. doi: 10.11847/zgggws1131241
摘要(757) HTML (221) PDF 556KB(12)
摘要:
  目的  了解江苏省南京某大型化工企业男性职业人群吸烟状态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为职业人群糖尿病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8年6 — 12月选取该企业储运车间和化机车间的3 135名男性职业人群为调查对象。根据其不同的吸烟包年数分成不吸烟、轻度吸烟、中度和重度吸烟4组,采用稳态模型(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计算出每个对象相应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计算吸烟组的OR值。将调查对象每日平均吸烟支数分成0支、1~15支和 >15支,采用logistic回归计算OR值。  结果  该职业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为6.35 % [以空腹血糖(FPG)≥ 7.0 mmol/L和/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 6.5 % 为标准],随着吸烟量的增加,HbA1C、空腹血糖逐渐升高,空腹胰岛素、HOMA-β逐渐降低,且有显著的剂量 – 效应关系,HOMA-IR在轻度吸烟者中显著增加,中度和重度吸烟者中逐渐降低。重度吸烟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缺乏是不吸烟组的3.57倍(95 % CI = 2.77~4.59),相关变量调整后的OR值是1.64(95 % CI = 1.22~2.22)。平均每日吸烟>15支人群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缺乏危险是不吸烟的1.62倍(95 % CI = 1.33~1.99),变量调整后的OR值是1.10(95 % CI = 0.87~1.40)。  结论  吸烟可以剂量依赖性引起胰岛细胞分泌功能下降,且可引起一定程度的胰岛素抵抗。
循证医学
血清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治疗中的价值研究
潘雯, 张灵健, 沈智文, 贾敏, 王俊彦, 朱晓红
2021, 37(5): 893-895. doi: 10.11847/zgggws1133983
摘要(611) HTML (197) PDF 454KB(7)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抗感染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以“ 降钙素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随机对照试验”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相关的文献,提取相关信息,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  最终纳入了6项RCTs,共1096例患者;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PCT组的抗菌药物处方率比对照组低27 %(RR = 0.73,95 % CI:0.58~0.92,I 2 = 65.3 %)。  结论  血清 PCT在AECOPD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具有重要提示意义,其临床价值较确定,但具体临界值尚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综 述
COVID-19疫苗免疫应答及保护效力研究进展
杨朝国, 刘继芬, 蒋宏
2021, 37(5): 896-901. doi: 10.11847/zgggws1134410
摘要(1701) HTML (475) PDF 615KB(215)
摘要: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为全球性流行病和公共卫生威胁。人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去认识和治疗COVID-19,更可取的是防止感染及临床疾病形成。COVID-19疫苗包括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和亚单位疫苗接种都可诱导绝大多数受试成人产生强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形成高滴度S蛋白特异性抗体、中和抗体及强Th1细胞因子应答,疫苗对成人COVID-19的保护效力 > 70 %。多个因素会影响疫苗保护效力。
公共卫生论坛
新形势下医学社团参与国际组织实践与思考
伊赫亚, 王芃, 邴丛萱, 张誉元, 李川, 梁晓峰
2021, 37(5): 902-904. doi: 10.11847/zgggws1133830
摘要(720) HTML (272) PDF 512KB(25)
摘要:
世界公共卫生联盟成立于1967年,秘书处设在瑞士日内瓦,致力于促进全球健康,由全球104个国家预防医学会或公共卫生学会组成,代表全球500万公共卫生专家的声音。本文主要介绍世界公共卫生联盟的发展历程、组织机构框架、重点工作,分析世界公共卫生联盟在促进全球卫生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回顾中华预防医学会在世界公共卫生联盟的工作实践,探讨利用世界公共卫生联盟工作平台,发挥医学社团优势,有效开展公共卫生领域民间外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