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最新录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拟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排校对中,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显示方式:
深圳市南山区医院医务人员2021 — 2022年流感流行季流感疫苗接种干预效果评价
彭铭记, 姜世强, 蔡羽薇, 彭质斌, 郑建东, 吴娴波, 袁建辉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0334
摘要(19) HTML(6) PDF 475KB(5)
摘要:
  目的  评价以非强制性的具体接种率要求对提高医务人员流感流行季流感疫苗的干预效果。  方法  采用非随机分组的社区干预试验设计,对深圳市南山区7家医院进行分组,干预组4家医院共4 599人,对照组3家医院共2 139人。于2021年10月 — 2022年4月,对干预组实施“免费接种 + 现场接种 + 宣传提醒 + 接种率目标要求”的干预模式,对照组实施“免费接种 + 现场接种 + 宣传提醒”的干预模式;干预组高风险科室以80%的接种率作为目标,低风险科室以60%作为接种目标,采用调整比估计量的Pearsonχ2检验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基线接种率以及干预后的接种率进行检验。  结果  2021 — 2022年流感流行季,干预后干预组高风险科室医务人员当季流感疫苗接种率为62.67%,对照组接种率为23.71%,2组绝对率差(absolute rate difference,ARD)为38.96%(P < 0.05,95%CI = 14.17%~63.75%);干预组低风险科室医务人员当季流感疫苗接种率为34.57%,对照组接种率为22.96%,干预组所有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为43.90%,对照组接种率为23.19%,2组接种率接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以高接种率要求的干预效果具有显著差异,低接种率要求的干预效果无显著差异。  结论  在未设置奖惩制度的前提下,以非强制性的具体接种率要求提高医务人员的流感疫苗接种率时,需设置较高的接种率目标以达到预期效果。
深圳市南山区2021 — 2022年流感流行季中小学生接种流感疫苗效果评价
姜世强, 彭铭记, 蔡羽薇, 彭质斌, 袁建辉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0344
摘要(37) HTML(6) PDF 473KB(11)
摘要:
  目的  采用检测阴性设计(TND)病例对照研究评价中小学生接种灭活三价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VE)。  方法  对深圳市南山区2021年11月 — 2022年5月综合医院发热门诊发现的286例6~15岁中小学生流感样病例(ILI)进行流感病毒核PCR酸检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为阳性病例组,检测阴性者为阴性对照组,收集2组的流感疫苗接种记录,计算2组的流感疫苗接种比值比(OR)及VE。  结果  286例ILI中,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68例(23.78%),均为乙型流感,阴性218例(76.22%),病例组当季流感疫苗接种率为5.88%(4/68),对照组接种率15.14%(33/218),OR值为0.3886(95%CI = 0.1528~0.9880),VE为61.14%(95%CI = 1.20%~84.72%)。  结论  接种当季流感疫苗可以保护中小学生感染流感,鼓励中小学生接种当季流感疫苗以预防流感。
移动流行区间法在宁波市冬春季流感流行强度预警中应用
丁克琴, 谷少华, 劳旭影, 陈奕, 易波, 许国章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0803
摘要(28) HTML(9) PDF 1835KB(10)
摘要:
  目的  探索移动流行区间法(MEM)在浙江省宁波市冬春季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强度预警中的应用,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 — 2022年5月宁波市2家国家级流感哨点医院的流感监测数据,最终选择2013年1月 — 2019年12月的冬春季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建立MEM模型,对宁波市2019 — 2020年流感流行季(2019年第40周至2020年第20周)开始、结束以及流行强度进行分析,并与实际流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MEM模型的应用效果。  结果  宁波市2013 — 2022年流感病毒分为甲型H1N1、甲型H3N2和乙型(以Victoria株和Yamagata株为主),分别占24.59%、37.03%和38.38%;本研究建立的MEM模型参数 δ 为2.7,灵敏度为87.97%,特异度为87.68%,约登指数为0.76,拟合优度最高;经MEM模型拟合,2019 — 2020年流感季流行开始阈值为22.76%,流行结束阈值为25.05%,中流行强度阈值为43.18%,高流行强度阈值为63.22%,极高流行强度阈值为74.83%;2019年第40周至第48周为流行前期,在2019年第49周流感突破流行开始阈值进入低流行阶段,从第51周开始达到中等流行强度一直持续到2020年第3周,2020年第4周后再降为低流行强度;2020年第7周以后处于流行后阶段,第10周流感流行结束;2019 — 2020年与2013 — 2019年比较,流感流行季的开始时间提前了1周,但流行结束时间提前了3周。  结论  MEM模型在宁波市冬春季流感流行早期识别和流行强度预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突出生物安全问题
杨启凡, 王宇萍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0136
摘要(99) HTML(25) PDF 566KB(48)
摘要:
2020年10月17日,我国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将生物安全列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生物安全的重要地位。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背景下,公共卫生领域发展广受重视。本文通过阐述生物安全与公共卫生的范畴,从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实验室生物安全和微生物耐药等方面,对当前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综述,为促进我国公共卫生事业提供生物安全的参考视角。
我国农村儿童早期发展现状及建议
张悦, 李志新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0251
摘要(59) HTML(14) PDF 564KB(25)
摘要:
儿童早期发展不但对人一生的学习成绩、工作成就、社会融入及成年期健康等具有重要影响,并已证明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扶贫战略之一,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多个目标的重要措施。我国0~4岁乡村儿童约有2 800万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但在健康、营养及早期学习机会等养育照护的多方面与城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当今我国正处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施的关键时间节点,从根本上阻断贫困地区的代际传播,农村地区儿童早期发展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就我国农村儿童早期发展现状、养育照护状况及支撑环境作一概述,并对促进我国农村儿童早期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急性期人布鲁氏菌病血清学和PCR检测效能评价
于建梅, 张媛媛, 房明, 于晓琳, 李岩, 丁淑军, 冯开军, 马秀君, 寇增强, 邢薇佳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0324
摘要(33) HTML(11) PDF 594KB(13)
摘要:
  目的  评价血清学和巢氏PCR检测对急性期布鲁氏菌病的临床检测效能及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试管凝集实验(SAT)、抗人免疫球蛋白实验(Coomb′s)等血清学及巢氏PCR检测方法(nested-PCR)对115例布鲁氏菌病确诊患者血清样本进行检测,计算每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ELISA-IgA、ELISA-IgM、ELISA-IgG、巢氏PCR、SAT、Coomb′s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4.78%(109/115)、54.78%(63/115)、87.83%(101/115)、8.70%(10/115)、73.91%(85/115)、98.26%(113/115);发病到确诊时间 < 15 d、15~29 d、30~44 d、45~59 d、> 60 d组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 = 108.91、103.04、50.75、27.73、34.16,均P < 0.05);各检测方法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109.63,P < 0.05)。SAT与Coomb′s的实验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 9.08, P < 0.05)。   结论   血清学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巢氏PCR,因此,血清学检测依然是诊断布鲁氏菌病的最有效方法;Coomb′s检测阳性率最高,可作为SAT检测的补充方法。
公众抗生素合理使用行为模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丹, 韩萌, 段立霞, 林如娇, 钱盼, 张新平, 唐玉清, 刘晨曦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39506
摘要(44) HTML(13) PDF 562KB(25)
摘要:
  目的   定量探究公众抗生素使用行为模式及鉴别不同模式的影响因素,为公众抗生素使用精准管理、精准施策提供证据支持。  方法  于2020年11月5 — 19日,对湖北省、河北省、江苏省3省社区481名居民采用线上调查方式(问卷星)开展实证调查,搜集公众抗生素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和社会人口学信息,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鉴别公众抗生素使用行为模式,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探索不同抗生素使用行为模式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有效调查413人,共识别3种公众抗生素不合理使用行为模式,即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组(27.12%)、抗生素自我药疗组(27.12%)和抗生素相对合理组(45.76%)。多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组与抗生素使用相对合理组相比,公众在技能(OR = 0.663,P = 0.037)、社会影响(OR = 0.475,P = 0.002)、环境资源(OR = 0.643,P = 0.042)、能力信念(OR = 0.589,P = 0.034)、行为意向(OR = 0.504,P = 0.004)维度得分越高,是公众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危险因素;越有可能出现抗生素使用相对合理行为模式,家人患有慢性病(OR = 1.895,P = 0.039)抗生素自我药疗组与抗生素使用相对合理组相比,公众在社会影响(OR = 0.565,P = 0.004)、行为强化(OR = 0.486,P = 0.013)、知识(OR = 0.379,P = 0.019)维度得分越高,越有可能出现抗生素使用相对合理的行为模式。  结论   公众存在3种不同抗生素使用行为模式,技能不足、不良社会影响、不充分的资源环境、能力信念不足、强烈的抗生素使用意向以及家人患慢性病是影响公众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主要危险因素。
2011 — 2020年贵州省TB/HIV双重感染者流行趋势分析
黄爱菊, 陈慧娟, 李进岚, 何昱颖, 陈璞, 杨婕, 荀梦君, 安露, 周军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38095
摘要(45) HTML(8) PDF 648KB(14)
摘要:
  目的  了解贵州省2011 — 2020年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TB/HIV)双重感染流行情况,为TB/HIV双重感染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贵州省2011 — 2020年9个市州的TB/HIV双重感染防治资料的登记报告率、双向筛查率、三间分布、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时间动态变化趋势进行趋势 χ2检验分析。  结果   贵州省2011 — 2020年双重感染患者年均登记报告率为0.88/10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P < 0.05)。症状筛查率平均为85.89%(198785/231444),胸片或痰检筛查率平均为70.02%(162052/231444),诊断TB的检出率平均为0.91%(2103/231444),呈逐年下降趋势(P < 0.05);HIV抗体检测率平均为89.89%(360993/401572),HIV阳性检出率平均为0.29%(1039/360993),P < 0.05。2019年双重感染患者达到最多(472例),2011年最低(178例); ≥ 15岁男性占绝大多数;遵义市双重感染患者数最多,其次是黔南州、安顺市,黔西南州最少。TB/HIV双重感染共检出3142例,治疗2820例,治疗率为89.75%;同时抗病毒和抗结核治疗、单纯抗病毒治疗、单纯抗结核治疗的治疗率分别为65.75%(2066/3142)、7.70%(242/3142)、16.29%(512/3142)。  结论  贵州省双重感染筛查工作还需进一步做到系统、规范,双向筛查率有待提高,不断提高治疗依从性与成功治疗率,关注重点人群、重点地区。
6~18岁双生子BMI遗传度及与青春期关系
郭婷婷, 白云洁, 樊爱平, 范丽丽, 李元成, 陈天娇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0774
摘要(31) HTML(3) PDF 505KB(6)
摘要:
  目的  分析山东省6~18岁双生子BMI的遗传度及青春期影响。  方法  于2021年11月通过山东省3县区453对6~18岁同性别双生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计算BMI遗传度,探究青春期对BMI遗传度的影响及性别差异。  结果  调整性别、年龄后6~18岁儿童青少年BMI的遗传度为0.84(95%CI = 0.80~0.88),青春期前期BMI的遗传度为0.81(95%CI = 0.74~0.86),青春期后期BMI的遗传度为0.88(95%CI = 0.81~0.93);男生和女生青春期前期BMI遗传度分别为0.77(95%CI = 0.67~0.85)和0.85(95%CI = 0.77~0.91),青春期后期分别为0.92(95%CI = 0.82~0.97)和0.86(95%CI = 0.76~0.92)。  结论  遗传因素对青春期前后BMI变异具有重要影响,BMI的遗传度在青春期后期增加,且在男生中更为明显。
中国居民2008 — 2020年故意伤害死亡趋势分析及预测
张梦鸽, 李传苍, 孟晶婧, 屈梦冰, 蔡倩, 范浩浩, 孙亮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39482
摘要(63) HTML(5) PDF 639KB(13)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居民2008 — 2020年故意伤害死亡趋势并对2021 — 2025年的故意伤害死亡率进行预测,为开展故意伤害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08 — 2020)》中各死因监测点人口和分性别、年龄段、地区和城乡的故意伤害死亡数据,通过计算故意伤害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来描述死亡状况,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并应用灰色模型预测2021 — 2025年的故意伤害死亡率。  结果  中国居民故意伤害、自杀及后遗症、他杀及后遗症的标化死亡率分别从2008年的11.10/10万、10.11/10万和1.01/10万下降到2020年的5.76/10万、5.42/10万和0.31/10万(AAPC = – 5.85%、 – 5.62%、 – 10.77%,均P < 0.001);男性和女性居民故意伤害的标化死亡率分别从2008年的12.77/10万和9.70/10万下降到2020年的6.99/10万和4.58/10万(AAPC = – 5.50%和 – 6.12%,均P < 0.001),其中女性居民2008 — 2018年故意伤害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 = – 7.31%,P < 0.001),而2018 — 2020年故意伤害标化死亡率虽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C = 0.04%,P = 0.995);1 ~ 4、15 ~ 44、45 ~ 64和 ≥ 65岁居民故意伤害的标化死亡率分别从2008年的0.02/10万、0.59/10万、0.86/10万和0.77/10万下降到2020年0.01/10万、0.31/10万、0.46/10万和0.39/10万(AAPC = – 6.01%、 – 5.37%、 – 5.42%和 – 6.17%,均P < 0.01);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居民故意伤害的标化死亡率分别从2008年的9.08/10万、14.37/10万和10.73/10万下降到2020年的4.77/10万、6.92/10万和5.90/10万(AAPC = – 5.53%、 – 6.07%和 – 5.42%,均P < 0.001);城市和农村居民故意伤害的标化死亡率分别从2008年的6.69/10万和14.06/10万下降到2020年的4.18/10万和6.67/10万(AAPC = – 4.56%和 – 6.71%,均P < 0.001);灰色模型预测结果显示,中国居民2021、2022、2023、2024和2025年故意伤害死亡率依次为6.07/10万、5.83/10万、5.60/10万、5.38/10万和5.16/10万。  结论  中国居民2008 — 2020年及未来5年故意伤害死亡率均持续下降。
黑龙江省2018年急性胃肠炎发病情况及其疾病负担分析
高飞, 张剑峰, 李敬晶, 王佳玉, 张歆, 刘忠卫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38765
摘要(32) HTML(6) PDF 560KB(9)
摘要: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2018年急性胃肠炎的发病情况及其疾病负担,为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的制订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收集2018年1 — 12月黑龙江省社区人群调查、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和相关文献数据构建疾病负担金字塔模型估计黑龙江省急性胃肠炎的病例数,并采用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对急性胃肠炎导致的疾病健康负担进行分析。  结果  黑龙江省2018年急性胃肠炎估计病例数共计133814(95 % CI = 105635~169334)例,月患病率为3.54 %(95 % CI = 3.28 %~3.80 %),发病率为0.47次/人年;黑龙江省因急性胃肠炎所导致的DALYs共计11320.40(95 % CI = 9239.09~13947.73)人年,即0.30(95 % CI = 0.25~0.37)人年/千人,其中以<5岁和 ≥ 60岁年龄组人群急性胃肠炎疾病负担最重,分别为0.53(95 % CI = 0.21~0.42)人年/千人和0.68(95 % CI = 0.49~0.96)人年/千人。  结论  黑龙江省急性胃肠炎的发病率较高,< 5岁和 ≥ 60岁人群是急性胃肠炎发病的重点人群,应对其重点监测与防控。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暴露对甲状腺功能影响研究进展
刘晨阳, 王钜铃, 王晓峰, 徐沛维, 金永堂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38744
摘要(38) HTML(10) PDF 1799KB(18)
摘要: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 -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脂肪族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环境介质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潜在、持久性的危害,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大量实验室及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暴露于PFASs,不但会引起机体的各种毒性,且可导致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水平的改变,增加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风险,进而引起发育迟滞、代谢紊乱等各种相应的临床症状。本文就几种长链、短链及新型PFASs,对PFASs在人体内的毒代动力学过程、PFASs暴露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概述。
中国5省(直辖市、自治区) ≥ 40岁体检人群血糖异常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一方, 张纹菱, 田凯宁, 张海鑫, 江宇, 李晋磊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0103
摘要(39) HTML(18) PDF 521KB(18)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5省(直辖市、自治区) ≥ 40岁体检人群血糖异常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糖尿病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1年7 — 12月在天津、山东、重庆、贵州、新疆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选取24家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3749名 ≥ 40岁体检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糖检测。  结果  中国5省(直辖市、自治区)最终纳入分析的3743名 ≥ 40岁体检人群中,检出血糖异常者820人,血糖异常检出率为21.91%;男性和女性血糖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2.19%和2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48,P = 0.7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 60岁、在婚、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超重和肥胖为中国5省(直辖市、自治区)体检人群检出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和南方区域为中国5省(直辖市、自治区)体检人群检出血糖异常的保护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超重和肥胖为中国5省(直辖市、自治区)男性体检人群检出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和南方区域为中国5省(直辖市、自治区)男性体检人群检出血糖异常的保护因素;年龄 ≥ 60岁、在婚、吸烟、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超重和肥胖为中国5省(直辖市、自治区)女性体检人群检出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和南方区域为中国5省(直辖市、自治区)女性体检人群检出血糖异常的保护因素。  结论  中国5省(直辖市、自治区) ≥ 40岁体检人群血糖异常检出率较高,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区域、有无糖尿病家族史、是否高血压和体质指数(BMI)是体检人群血糖异常检出的主要影响因素。
山东省 ≥ 40岁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建立
董秋月, 高丛丛, 刘才睿, 张丙银, 郭晓雷, 贾存显, 鹿子龙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39182
摘要(35) HTML(7) PDF 827KB(13)
摘要:
  目的  建立山东省 ≥ 40岁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为提高COPD的早诊早治率及降低COPD的疾病负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9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中山东省4558名 ≥ 40岁人群监测数据,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相关因素建立COPD患病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拟合效应检验。  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 50岁、患慢性支气管炎、患肺结核、父母患慢性支气管炎、感冒时出现喘鸣音、有1次或反复发作的喘息、以前吸烟、现在吸烟、14岁及以前经常接触二手烟和14岁及以前患过肺炎或支气管炎是山东省 ≥ 40人群COPD患病的危险因素,女性、肥胖和做饭时通风是山东省 ≥ 40人群COPD患病的保护因素;以此12个变量建立山东省 ≥ 40岁人群COPD患病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95%CI = 0.766~0.806),C-index指数为0.786,模型拟合χ2值为0.40,P值为0.818,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此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山东省 ≥ 40岁人群COPD患病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在社区人群的COPD初筛中进行推广。
云南省成年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庞林鸿, 赵雅静, 朵林, 易春秀, 施艺, 唐铭婧, 刘伟, 方家煜, 付宏晨, 郭子宏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38579
摘要(31) HTML(11) PDF 585KB(12)
摘要:
  目的  了解云南省成年居民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MS防控及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1年1 — 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云南省8个县(区)抽取9600名 ≥ 18周岁成年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  结果  云南省有效调查的7396名成年居民中,MS患者1210例,MS患病率为16.4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 35周岁、有高血压家族史和体质指数(BMI) ≥ 24.0是云南省成年居民MS患病的危险因素,女性是云南省成年居民MS患病的保护因素;MS不同异常组分聚集模式中,云南省成年居民最常见的代谢异常组合为“中心性肥胖 + 血压异常 + 高甘油三酯(TG)”,为397例,患病率为5.37 %。  结论  云南省成年居民MS患病率较高,中老年男性、超重肥胖和有高血压家族史居民为该地区MS防控的重点人群。
国外药物滥用心理决策理论及社会传播机制研究进展
李晨, 宋官东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39887
摘要(32) HTML(8) PDF 544KB(6)
摘要:
药物滥用是国际上对吸毒行为的通用术语。药物滥用行为的产生受复杂的生理 – 心理 – 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明知药物滥用行为的严重危害和不良影响,但仍有人选择药物滥用,且其行为进一步通过社会环境机制进行传播。为了解药物滥用者的心理决策过程和药物滥用行为的社会传播机制,国外相关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建立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本文主要对国外药物滥用的心理决策理论及其模型、社会传染视角下药物滥用行为的社会传播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并阐述了药物滥用未来研究的拓展方向,可为我国开展药物滥用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浙江省 ≥ 40岁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检出情况及与职业暴露关系
戴若骐, 陈向宇, 钟节鸣, 方乐, 陆凤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39850
摘要(18) HTML(4) PDF 509KB(4)
摘要:
  目的  了解浙江省 ≥ 40岁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检出情况及与职业暴露之间的关系,为慢阻肺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9年4 — 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温州市永嘉县、绍兴市嵊州市、衢州市衢江区和丽水市庆元县5个慢阻肺监测点抽取3000名 ≥ 40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肺功能检查,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阻肺检出情况及与职业暴露的关系。  结果  浙江省最终纳入分析的2926名 ≥ 40岁居民中,1004人(34.3%)有职业粉尘接触史,755人(25.8%)有职业有害气体接触史,48人(1.6%)从事过煤炭、采矿、采石、采气作业,53人(1.8%)从事过冶金、铸造、机械加工制造作业,95人(3.2%)从事过水泥、石棉、陶瓷、玻璃、石墨制造作业,119人(4.1%)从事过土木、建筑工程、交通建设作业,108人(3.7%)从事过石油化工、化学产品制造、制药作业,157人(5.4%)从事过木材加工、家具加工、装饰房修作业,100人(3.4%)从事过纺织、造纸、棉絮、皮毛加工作业,63人(2.2%)从事过服装干洗、清洁打扫、厨师、搬运工作业,551人(18.8%)从事过农田生产作业;经肺功能检查共检出慢阻肺患者361例,慢阻肺检出率为12.34%;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体质指数(BMI)和吸烟史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 ≥ 40岁从事过农田生产作业居民慢阻肺检出风险为未从事过农田生产作业居民的1.38倍(OR = 1.38,95%CI = 1.05~1.79)。  结论  从事过农田生产作业是浙江省 ≥ 40岁居民慢阻肺检出的危险因素。
浙江省2020年核电站周围三类海产品中有机结合氚和碳-14放射性水平及人群有效剂量评估
任鸿, 曹艺耀, 王鹏, 林峰, 俞顺飞, 邹华, 赖忠俊, 赵栋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38317
摘要(89) HTML(29) PDF 561KB(32)
摘要:
  目的  了解浙江省2020年核电站周围三类海产品中有机结合氚和碳 – 14放射性水平及人群有效剂量,为日本核废水排放后对浙江省环境和生物影响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于2020年4 — 10月分别在浙江省秦山核电站和三门核电站周围设立了嘉兴海盐县和台州三门县2个监测点,以舟山定海区作为对照点,采集海鱼、海虾、海贝三类海产品测定有机结合氚和碳 – 14放射性活度浓度并结合浙江省居民的食用量估算人群有机结合氚和碳 – 14年摄入量及其所致年待积有效剂量。  结果  嘉兴市海盐县、台州市三门县、舟山市定海区三类海产品中有机结合氚和碳 – 14放射性活度浓度分别为 < MDL~0.24和3.53~12.20、0.29~0.42和11.55~20.34、 < MDL~0.34和8.35~19.59 Bq/kg(鲜重),所致人群有机结合氚和碳 – 14年摄入量分别为4.79和242.19、8.61和397.55、11.56和529.63 Bq,所致年待积有效剂量总值为1.41 × 10 – 4、2.31 × 10 – 4和3.08 × 10 – 4 mSv/年,分别占年剂量约束值的0.06%、0.09%和0.12%。  结论  浙江省2020年核电站周围三类海产品中有机结合氚与碳 – 14放射性活度浓度与舟山地区基本一致,均处于本底水平,所致有机结合氚和碳 – 14年摄入量及年待积有效剂量值较小,人群有效剂量负担轻微。
湖北省监测地区 ≥ 40岁居民2014年与2019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特征比较
唐雨萌, 张岚, 李茜, 何田静, 潘敬菊, 周梦格, 沈妙言, 祝淑珍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38472
摘要(18) HTML(7) PDF 535KB(5)
摘要:
  目的  比较2014年和2019年湖北省监测地区 ≥ 40岁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流行病学特征,为COPD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分别于2014年12月 — 2015年3月和2019年11月 — 2020年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湖北省应城市、公安县、嘉鱼县和随县4个监测地区各抽取2400名 ≥ 40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查。  结果  湖北省监测地区2014年和2019年最终纳入分析的2389和2396名 ≥ 40岁居民中,患COPD者分别为213和272例,经复杂加权后COPD患病率分别为12.36%和11.95%;在COPD患者中,气流受限严重程度为轻度者所占比例从2014年的71.83%下降到2019年的52.94%,气流受限严重程度为中度者所占比例从2014年的22.07%上升到2019年的38.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湖北省不同年份监测地区 ≥ 40岁居民COPD相关因素比较,戒烟率从2014年的18.92%上升到2019年的23.11%(χ2 = 4.164,P = 0.041),职业粉尘和/或有害气体防护率从2014年的18.53%上升到2019年的54.69%(χ2 = 14.321,P < 0.001),家庭取暖煤燃料使用率从2014年的2.43%下降到2019年的0.38%(χ2 = 19.035,P < 0.001),儿童期严重呼吸道感染率从2014年的3.01%下降到2019年的1.30%(χ2 = 15.861,P < 0.001),呼吸困难流行率从2014年的8.14%下降到2019年的3.81%(χ2 = 4.767,P = 0.029)。  结论  2014年和2019年湖北省监测地区 ≥ 40岁居民COPD患病率无明显变化,部分COPD相关因素的流行趋势有明显改善,但仍需持续加强COPD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幼儿屏幕时间与父母因素关系
胡春梅, 吕晓, 何玲玲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37135
摘要(43) HTML(11) PDF 498KB(14)
摘要:
  目的   了解幼儿屏幕时间与父母因素的关系,为减少幼儿屏幕时间、提高屏幕时间达标率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年5 — 6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重庆市2区4所幼儿园共1300名3 ~ 6岁幼儿的父母进行屏幕时间评估、网络成瘾量表及父母溺爱迁就问卷调查,以幼儿屏幕时间每天累计 ≤ 1 h为屏幕时间达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因素与幼儿屏幕时间的关系。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180份,有效率为90.77%。幼儿屏幕时间达标率为62.3%。不同生源地,父、母学历的幼儿屏幕时间达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城市幼儿达标率(68.2%)高于农村(57.1%),父、母亲学历专科及以上幼儿达标率(68.9%、66.2%)高于父、母学历高中及以下者(56.2%、58.9%)。父亲学历高中及以下(OR = 1.744,95%CI = 1.278~2.463),父、母屏幕时间长(OR = 1.229,95%CI = 1.126~1.340;OR = 1.104,95%CI = 1.026~1.187)的幼儿屏幕时间更易不达标。  结论   父母是减少幼儿屏幕时间的关键,社会和学校应呼吁、督促、引导父母采取措施降低幼儿屏幕时间(控制在每天1 h内),提高幼儿屏幕时间达标率。
湖北省青少年艾滋病时空分布、影响因素及趋势预测
张涛, 闫晋博, 汤恒, 龚胜生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37654
摘要(40) HTML(8) PDF 5150KB(10)
摘要:
  目的  分析湖北省青少年艾滋病疫情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湖北省青少年艾滋病疫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基于湖北省疾控中心2009 — 2019年的湖北省青少年艾滋病疫情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地理探测器、ARIMA模型等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湖北省青少年艾滋病疫情持续加重,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16.2%。湖北省中东部,尤其是以洪山区为中心的武汉市及其周边县区是青少年艾滋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疫情在全省逐渐蔓延。武汉及其周边地区是稳定的疫情高值集聚区。疫情重心的分布迁移特征反映了疫情“向东向南”的发展规律。自然人文环境综合影响青少年艾滋病疫情发展,影响因素的作用存在强度和空间差异。路网密度、人口密度、学校数、医疗卫生机构数、城镇化率、海拔、人均GDP的影响强度依次降低。人口密度和路网密度均具有正向影响且存在空间差异。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疫情的扩散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任意两个影响因素之间交互作用时其影响力均呈现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预测2020 — 2023年湖北省青少年艾滋病疫情将进一步加重,武汉将持续是全省疫情中心,荆州、孝感、黄冈、襄阳、宜昌、恩施等地疫情加重。  结论  湖北省青少年艾滋病疫情呈蔓延趋势,应加强宣教和干预。
中国1990年与2019年新生儿疾病负担比较
王红心, 樊文龙, 杨晓雨, 陈东宇, 黄巧, 潘素跃, 王朴, 胡敏, 何玉清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38820
摘要(34) HTML(7) PDF 542KB(3)
摘要:
  目的  比较中国1990年与2019年新生儿疾病的疾病负担,为新生儿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中1990年和2019年中国新生儿疾病负担的相关数据,采用患病数、标化患病率、死亡数、标化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s)、标化YLLs率、伤残损失健康寿命年(YLDs)、标化YLDs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和标化DALYs率和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等指标分析中国1990年与2019年新生儿疾病负担的变化情况。  结果  2019年与1990年比较,中国新生儿疾病的患病数和标化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EAPC分别为2.83%(95%UI = 2.59%~3.07%)和2.52%(95%UI = 2.33%~2.72%);而死亡数和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 EAPC分别为 – 6.40%(95%UI = – 6.64%~– 6.16%)和 – 5.10%(95%UI = – 5.59%~– 4.62%);YLDs和标化YLDs率上升,EAPC分别为4.05%(95%UI = 3.88%~4.21%)和3.86%(95%UI = 3.68%~4.04%);而YLLs、标化YLLs率、DALYs和标化DALYs率下降,EAPC分别为 – 6.40%(95%UI = – 6.16%~ – 6.64%)、– 5.11%(95%UI = – 4.62%~– 5.59%)、– 4.75%(95%UI = – 4.48%~– 5.02%)和 – 4.09%(95%UI = – 3.74%~– 4.45%)。2019年中国新生儿疾病标化患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YLLs率和标化DALYs率最高的均为新生儿早产,标化YLDs率最高的为新生儿脓毒症及其他新生儿感染。  结论  2019年与1990年比较,中国新生儿疾病的患病率和YLDs率上升,新生儿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应落实新生儿保健的相关管理措施,对新生儿疾病早发现、早治疗,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疾病负担。
浙江省2021年中小学生午餐剩饭剩菜及影响因素分析
赵栋, 邹艳, 苏丹婷, 黄李春, 何梦洁, 顾炜, 章荣华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39947
摘要(29) HTML(10) PDF 528KB(9)
摘要:
  目的  分析浙江省中小学生午餐剩饭剩菜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21年在浙江省11个市共抽取城镇和农村中小学生20986人,采用学生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和剩饭剩菜原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剩饭剩菜的影响因素。  结果  浙江省中小学生剩饭剩菜率为58.93 %(12368人)。小学生的剩饭剩菜率为56.49 %(5880人),剩饭和剩菜频率都以每月有1 ~ 3 d为主,分别占71.67 %、45.65 %。初中生的剩饭剩菜率为61.34 %(6488人),剩饭频率以每月1~3 d为主,占63.67 %,剩菜频率以每周1~4 d为主,占49.3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 < 15岁、口味偏好(咸淡、油腻)、没上过营养与食品安全课程、食堂盛好的份饭、高频次吃零食是中小学生午餐剩饭剩菜的影响因素(P < 0.001)。  结论  浙江省中小学生在校午餐剩饭剩菜率较高,学校、家庭应针对中小学生剩饭剩菜的主要影响因素展开干预, < 15岁的消瘦型女生是重点干预对象。
阿尔茨海默病血液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连淑丽, 徐晶, 袁满琼, 方亚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0159
摘要(36) HTML(16) PDF 493KB(8)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程长,疾病负担沉重,目前尚无治愈药物,但在早期阶段进行干预可延缓其病情进展,因此早期诊断对AD的防治尤为重要。脑脊液检测需要进行腰椎穿刺,侵入性强;而影像学检测价格昂贵且对设备要求高,因此这2种检测均无法作为AD高危人群大规模筛查手段进行推广。血液样本采集为微创伤性、快速、价格经济,且部分血液生物标志物在AD临床症状出现前即已发生显著变化,由此检测血液生物标志物可作为筛查AD早期患者的理想手段。本研究就AD的4种血液生物标志物,即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Aβ)、Tau蛋白、β位点裂解酶1(beta-site APP cleaving enzyme 1, BACE1)、神经丝蛋白轻链(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 NfL)及多标志物联合检测的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以为AD的早期诊断、早干预、早治疗提供依据。
中国2016 — 2017年6~17岁儿童主要食物摄入状况及评价
琚腊红, 赵丽云, 房红芸, 郭齐雅, 朴玮, 许晓丽, 李淑娟, 成雪, 蔡姝雅, 于冬梅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39959
摘要(27) HTML(4) PDF 576KB(7)
摘要:
  目的  分析和评价2016 — 2017年中国6~17岁儿童主要食物摄入状况,为科学引导我国6~17岁儿童合理选择食物提供依据。  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6 — 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31省抽取275个监测点开展营养健康监测,6~17岁儿童纳入膳食调查分析的有效样本量为16 042人。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收集食物摄入信息,按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食物分类划分为粮谷类、薯类、全谷物和杂豆、新鲜蔬菜、新鲜水果、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奶类及其制品、坚果、大豆类等,计算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依据中国学龄儿童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将主要食物平均每人日摄入量占膳食宝塔推荐量的百分比按<60%、60%~、80%~、>100%分布进行分析。  结果   6~17岁儿童粮谷类、薯类、全谷物和杂豆、新鲜蔬菜、新鲜水果、坚果、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奶类及其制品和大豆类的日均摄入量分别为(236.20 ± 118.45)、(33.32 ± 51.86)、(12.12 ± 24.67)、(164.03 ± 127.08)、(47.85 ± 75.76)、(2.16 ± 8.68)、(103.39 ± 78.99)、(15.45 ± 32.45)、(33.25 ± 32.51)、(72.83 ± 113.66)和(9.29 ± 18.41) g 。粮谷类和畜禽肉的日均摄入量过高,超出中国学龄儿童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的比例分别为58.43%和76.06%,全谷物和杂豆、新鲜蔬菜、新鲜水果、坚果、鱼虾类、奶类及其制品和大豆类的日均摄入量较低,低于推荐量60%的比例分别为80.55%、76.21%、85.21%、88.99%、79.67%、86.93%和70.81%。除坚果外,其他食物的日均摄入量在年龄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粮谷类、全谷物和杂豆、新鲜水果、畜禽肉类、蛋类和坚果的日均摄入量在性别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主要食物的日均摄入量在城乡和不同地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我国6~17岁大部分儿童粮谷类和畜禽肉摄入充足,甚至过多;全谷物和杂豆、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鱼虾类、奶类及其制品、坚果和大豆类摄入不足;6~17岁儿童主要食物摄入量有明显的城乡和地域差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何佳, 杜威, 曾如双, 宫焱熹, 韩党, 杜群, 戚焱, 李毓, 文静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0116
摘要(28) HTML(6) PDF 555KB(9)
摘要:
  目的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中小学生遭受不同类型校园欺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防控校园欺凌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0年8 — 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随机选取7所城区和5所农村学校共3010名中小学生进行校园欺凌及相关因素问卷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通过χ2检验、logistic回归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中小学生遭受欺凌报告率为19.0%;欺凌报告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言语欺凌(17.8%)、情感忽视(5.1%)和躯体欺凌(3.9%)。男生、非住校生、睡眠时间>8 h者、有曾被家长打骂过者、小学生、打架 ≥ 2次者遭受欺凌和3种不同类型的欺凌报告率均较高(均P < 0.05)。影响因素分析显示,男生、曾被家长打骂是遭受欺凌(OR男生 = 1.253,OR曾被家长打骂 = 2.096)、言语欺凌(OR男生 = 1.339,OR曾被家长打骂 = 2.209)和躯体欺凌(OR男生 = 1.964,OR曾被家长打骂 = 3.742)的共同危险因素;打架(OR1次 = 3.184,OR ≥ 2次 = 5.730)、饮酒(OR = 1.964)、运动时间减少(OR经常 = 1.604)均是遭受欺凌的危险因素;其中,打架是遭受言语欺凌(OR1次 = 3.770,OR ≥ 2次 = 6.974)和情感忽视(OR1次 = 3.767,OR ≥ 2次 = 6.338)的共同危险因素;运动时间减少(OR经常 = 1.593)是遭受言语欺凌的危险因素,曾被家长打骂(OR = 3.173)是遭受情感忽视的危险因素。将遭受欺凌中有统计学意义且OR值降序排列前4的因素纳入累积效应分析,危险因素增加至 ≥ 3个时遭受欺凌的可能性是没有危险因素时的8.839倍(P < 0.05)。  结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中小学生遭受欺凌报告率较高,其中言语欺凌报告率最高,有打架行为、被家长打骂经历、运动时间减少以及男生群体应作为遭受校园欺凌的重点关注对象。
亚洲5国居民1990 — 2019年特应性皮炎发病 趋势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樊文龙, 陈东宇, 王红心, 杨晓雨, 何玉清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38656
摘要(34) HTML(11) PDF 1062KB(4)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和亚洲4个发达国家居民1990 — 2019年特应性皮炎(AD)的发病趋势及年龄、时期、出生队列对AD发病率的影响,为我国AD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库中1990 — 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以色列和新加坡亚洲5国居民AD发病率相关数据,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描述AD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并构建年龄 – 时期 – 队列(APC)模型分析AD发病率的年龄、时期、出生队列效应及其对发病率的风险。  结果  1990 — 2019年中国居民AD年龄标化发病率逐年递增,EAPC值为0.0212%(95%CI = 0.0077%~0.0347%);而日本、韩国、以色列和新加坡居民AD年龄标化发病率均逐年递减,EAPC值依次为 − 0.0433%(95%CI = − 0.0655%~− 0.0211%)、 − 0.0206%(95%CI = − 0.0380%~− 0.0032%)、 − 0.0073%(95%CI = − 0.0077% ~− 0.0069%)和− 0.0276%(95%CI = − 0.0452%~− 0.0099%)。AP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0~4岁和70~94岁居民是亚洲5国AD发病的高危人群;中国居民AD发病风险随时期推移而增加、随出生年份推进而下降,而日本、韩国、以色列和新加坡4个亚洲发达国家居民AD发病风险则随时期推移而下降、随出生年份推进而上升。  结论  中国居民1990 — 2019年A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较亚洲其他发达国家AD的防治工作需进一步完善,尤其应重点关注儿童和老年人AD的预防和控制。
青少年晚期大学生体质指数与健康相关体能关系
刘丽霞, 韩延柏, 汪宏莉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38889
摘要(42) HTML(7) PDF 589KB(15)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少年晚期大学生体质指数(BMI)与健康相关体能的关系,为青少年的健康促进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广西师范大学2017 — 2021年30523名大一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定》数据资料,分析青少年晚期大学生BMI与健康相关体能的关联性。  结果  30523名青少年晚期大学生的平均BMI为(20.46 ± 2.89),正常体重率、低体重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82.4%、7.5%、7.6%和2.5%;7 407名男生的平均BMI为(21.51 ± 3.47),正常体重率、低体重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71.8%、9.1%、13.3%和5.8%;23 116名女生的平均BMI为(20.13 ± 2.59),正常体重率、低体重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85.8%、7.0%、5.8%和1.4%。男生低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体能指数(PFI)分别为(0.006 ± 2.719)、(– 1.823 ± 2.995)和(– 4.621 ± 3.268),均低于正常体重组PFI的(0.708 ± 2.946)(均P < 0.01);女生超重组和肥胖组的PFI分别为(– 1.677 ± 2.944)和(– 3.787 ± 3.425),均低于正常体重组PFI的(0.177 ± 2.974)(均P < 0.01)。青少年晚期大学生PFI与体质指数呈二次曲线关系,当男生BMI为18.0、女生BMI为17.3时,PFI值分别为0.845和0.215,均为最大值。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低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PFI低分风险分别为正常体重组的1.82倍(OR = 1.82,95%CI = 1.49 ~ 2.22)、5.20倍(OR = 5.20,95%CI = 4.09~6.61)和16.81倍(OR = 16.81,95%CI = 9.21~ 30.68),女生低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PFI低分风险分别为正常体重组的1.21倍(OR = 1.21,95%CI = 1.07~1.36)、3.10倍(OR = 3.10,95%CI = 2.59~3.70)和8.13倍(OR = 8.13,95%CI = 4.76~13.91)。  结论  维持正常的BMI水平是保证青少年晚期大学生体能的基础;体重不足或体重过重对健康相关体能均具有负面影响,其中超重和肥胖降低体能的危害更为严重。
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本栏目内容尚未正式出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显示方式:
国内外症状监测在新冠病毒感染防控中的比较及经验借鉴
王晓雯, 邱箫仪, 段丽忠, 周晓芳, 戚艳波, 宋志忠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0595
摘要(24) HTML(5) PDF 548KB(7)
摘要:
症状监测是实现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和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梳理国内外有代表性国家和地区关于在新冠病毒感染防控中症状监测的特点和实施情况,归纳国内外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监测项目的设计经验,为开展症状监测体系的构建提供经验借鉴。
厦门市哨点医院2021 — 2022年流感样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任敏, 任倍乐, 张军能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0813
摘要(50) HTML(13) PDF 479KB(11)
摘要:
  目的  了解福建省厦门市哨点医院2021 — 2022年流感样病例(ILI)的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流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国家流感监测信息系统2021年8月 — 2022年7月厦门市哨点医院发热门诊报告的6018例ILI患者的相关数据,对其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厦门市哨点医院2021 — 2022年发热门诊报告的6018例ILI患者中,2022年6月报告的ILI患者最多,为3168例(52.64%);男性ILI患者为3129例(51.99%),女性ILI患者为2889例(48.01%);以3~6岁年龄组报告的ILI患者居多为2992例(49.72%)。厦门市哨点医院2021 — 2022年随机采集2794例ILI患者的咽拭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检测率为46.43%;其中流感核酸阳性1683例,阳性率为60.24%;ILI患者以单一流感病毒感染为主,为1536例(91.27%),其中甲型H1N1、甲型H3N2和乙型流感Victoria系感染分别占核酸阳性ILI患者的1.60%、57.75%和31.91%;混合病毒感染以乙型流感Victoria系合并人偏肺病毒感染最常见,为32例,占核酸阳性ILI患者的1.90%。  结论  厦门市ILI呈夏季单一年度高峰流行特点,甲型H3N2为流行的优势毒株,3~6岁学龄前儿童为防控的重点人群。
云南省2010 — 2021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及暴发疫情分析
沈秀莲, 郑尔达, 黄甜, 贾豫晨, 何继波, 彭霞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0233
摘要(42) HTML(12) PDF 625KB(14)
摘要:
  目的  分析云南省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的流行特征及暴发疫情处置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传染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2010 — 2021年云南省报告的流感病例及暴发疫情事件相关信息,对云南省2010 — 2021年流感流行特征及暴发疫情处置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云南省2010 — 2021年共报告流感病例85018例,死亡1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9895/10万。各年龄段人群均有病例报告,以0~9岁组的发病人数居多,占52.64%(44752/85018); ≥ 60岁老年人发病数较少,仅占总病例数的7.18%(6101/85018)。年均发病率排前3位的州市分别是德宏州(82.7681/10万)、红河州(37.9560/10万)、迪庆州(34.1800/10万)。云南省2010 — 2021年报告病例中有实验室诊断结果的病例16000例,其中流感病毒型别甲型(占50.99%,8158/16000)和乙型(占48.14%,7703/16000)基本持平,混合感染占0.87%(139/16000)。2010 — 2021年共报告暴发疫情127起,其中乙型流感64起,甲型流感54起,混合型流感9起;每起事件平均涉及病例69.6例;首发病例的发病日期至暴发疫情的平均报告日期间隔为4.5~10 d;暴发疫情持续时间集中在12 d(8,19);暴发疫情的发现时间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s = 0.518,P < 0.05);120起暴发事件发生在学校。  结论  云南省2010 — 2021年流感发病高峰为每年11 — 12月份及次年1月份,儿童和老年人为流感高危人群,学校是流感的高发场所。针对高危人群,应加强流感疫苗接种宣传,以提高流感疫苗的接种率。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背景下公众大流行疲劳情况及影响因素
刘艳妮, 郝艳华, 王子予, 刘媛, 潘天一, 朱逸飞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1011
摘要(201) HTML(45) PDF 587KB(79)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公众大流行疲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21年2 — 3月对中国5省(直辖市)4325名 ≥ 18 周岁的人群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风险感知、防护行为、情绪状态、大流行疲劳情况,利用SPSS 22.0对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和疲劳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对大流行疲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082人存在大流行疲劳情况,占调查人群的25.0 %,其中单存在心身疲劳情况1844人(42.6 %),单存在信息疲劳情况1050人(24.3 %)。健康状况差(OR = 1.838,P < 0.05,95 % CI = 1.575~2.144)、认为疫情易感性强(OR = 1.435,P < 0.05,95 % CI = 1.236~1.667)、可控性差(OR = 1.760,P < 0.05,95 % CI = 1.495~2.070)、消极情绪程度高(OR = 3.493,P < 0.05,95 % CI = 2.987~4.086)的公众更容易形成大流行疲劳。  结论  公众存在一定的大流行疲劳现象,健康状况、疫情可控性和易感性程度、消极情绪是造成公众大流行疲劳的主要因素。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北京市属医院不同类别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分析
刘胤岐, 王喆, 张纯洁, 李岩, 李欢, 王倩, 沙莎, 王存亮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39423
摘要(112) HTML(20) PDF 615KB(51)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北京市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为关心关爱医务人员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于2020年10 — 11月,在线调查北京市22家市属医院疫情期间外派支援和坚守本院一线、二线医务人员,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估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描述与比较北京市不同类别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现况,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共调查医务人员4 931人,其中1 603人(32.51 %)发生焦虑情绪,1 729人(35.06 %)发生抑郁情绪,933人(18.92 %)发生失眠。在二线医务人员、坚守本院一线医务人员、外派支援医务人员中,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失眠状况的发生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疫情期间工作类型、年龄是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疫情期间工作类型、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失眠的影响因素。  结论  不同岗位医务人员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长期坚守本院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最突出。
一起由Omicron变异株BA.5.2引起的义乌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传播特征分析
王笑笑, 王凤英, 朱列波, 龚震宇, 何寒青, 戚小华, 古雪, 罗明宇, 庞志峰, 董选军, 俞敏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1188
摘要(153) HTML(30) PDF 1261KB(33)
摘要:
  目的  对浙江省义乌市一起由Omicron变异株BA.5.2引起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传播特征进行分析。  方法  将2022年8月2日 — 8月21日义乌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所涉及的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临床症状等信息,分析家庭续发率、传染性代际(transmission generations ,TG)、序列间隔(serial interval, SI)、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到核酸检测阳性间隔时间、实时再生数Rt等反映疫情传播特征指标。  结果  该起疫情为指示病例发病前7 d有外省高风险区域旅居史和外省阳性感染者的密切接触史后引入义乌市,基因测序显示病毒属于VOC/Omicron(BA.5.2进化分支)变异株。共报告713例感染者,疫情持续20 d。男性343例,女性370例。年龄MP25P75)为33(20,74)岁。义乌市除赤岸镇外的13个街道均有病例报告。家庭聚集性疫情138起(74.2 %),涉及425例感染者;在传播关系明确的101起家庭聚集性疫情中,家庭续发率为62.2 %(95 % CI:56.5 %~67.5 %),家庭成员全部续发的家庭占39.6 %(40/101),其中引入病例和197例续发病例TG的MP25P75)为1.7(1.0,2.8)d,TG ≤ 2 d的感染者所占50.8 %;在65起家庭聚集性疫情中,引入病例和99例续发病例均出现了临床症状,SI的MP25P75)为2.0(1.0,3.0)d,SI ≤ 2 d的感染者占44.4%。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时364例(51.1 %)感染者自述出现临床症状,以发热(64.3 %)、咳嗽(23.4 %)、咽痛咽干(20.1 %)为主。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到核酸检测阳性的时间间隔MP25P75)为0(0,1)d,124例(34.1 %)在出现临床症状后检出核酸阳性,滞后时间以1d为主(67.7 %),其次为间隔2 d(22.6 %)。未发现核酸滞后与非滞后组之间性别、年龄、采样方式、采样时间段、Ct值的差异。疫情初期时实时再生数(Rt)最高为6.18,在采取防控措施1周后(8月9日)降至1以下。  结论  本起由Omicron变异株BA.5.2引起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传播特征表现为家庭续发率高,传染性代际和序列间隔短,且存在较高比例的症状滞后于核酸阳性感染者,隐匿性强。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前后城镇中青年网络购药行为变化分析
成哲玉, 孙文俊, 赵子寅, 李慧宁, 祝贺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0533
摘要(131) HTML(46) PDF 576KB(40)
摘要:
  目的  了解城镇中青年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前后网络购药行为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21年10月21 — 28日,在问卷星线上调查平台数据库中随机抽取 ≥ 18岁成年人发放电子问卷,从中选取调查前1年(2020年11月 — 2021年10月)买过药的748名18~59岁城镇中青年为研究对象,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研究网络购药行为模式变化的影响因素。  结果  城镇中青年中有178人(23.80 %)在疫情前后均未网络购药,477人(63.77 %)在疫情前后均有网络购药,71人(9.49 %)在疫情前未购药但疫情后有过网络购药。回归结果显示,与疫情前后均未网络购药亚组相比,本科及以上学历(RRR = 3.64,95 % CI = 1.37~9.68)城镇中青年更有可能在疫情后开始网络购药,疫情后在医疗机构购药(RRR = 0.41,95 % CI = 0.22~0.75)的城镇中青年在疫情后开始网络购药概率更低;同时,本科及以上学历(RRR = 2.06,95 % CI = 1.25~3.39)和患有慢性病(RRR = 2.54,95 % CI = 1.65~3.92)城镇中青年更有可能在疫情前后均有网络购药,居住在中部地区(RRR = 0.53,95 % CI = 0.33~0.84)、西部地区(RRR = 0.58,95 % CI = 0.36~0.93)城镇中青年在疫情前后均有网络购药概率更低。  结论  在当下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城镇中青年网络购药行为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高学历、患有慢性病与疫情后未在医疗机构买药的群体是疫情后网络购药的重点人群。
成都市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重复感染Omicron变异株情况分析
戴映雪, 王瑶, 杜训波, 严可, 张双, 刘辉, 范双凤, 王亮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1316
摘要(280) HTML(76) PDF 553KB(92)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重复感染Omicron变异株情况,为新冠病毒重复感染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以2022年2 — 9月成都市5轮本土疫情涉及的2567例感染者为调查对象,于2022年12月18 — 22日进行电话随访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感染者基本人口学特征、近1个月内核酸及抗原检测情况、临床表现症状等。通过四川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查询感染者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不同特征人群重复感染率分析。  结果   2263例既往感染者完成调查,应答率为88.16 %。男性占44.68 %,女性占55.32 %;年龄最小1月龄,最大90岁,平均年龄(34.88 ± 19.22)岁;初次感染以轻型病例(61.82 %)和无症状感染者(31.64 %)居多。接种3剂次疫苗者占55.86 %,接种2剂次疫苗者占29.56 %,初次感染毒株主要为Omicron BA.2分支(98.89 %),2022年11 — 12月高峰感染疫情之前未报告新冠病毒重复感染者。在流行毒株为BA.5.2高峰感染疫情中重复感染197例,重复感染率为8.71 %,时间间隔MP25P75)为98(93~104)d;其中193例(97.97 %)自报有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咽痛、头痛等;113例(57.36 %)未就诊自行用药。未接种疫苗者重复感染率均高于接种2或3剂者(P = 0.006)。  结论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重复感染率整体较低,但重复感染者中临床症状明显,由于检测机会的的减少重复感染有可能被低估,建议扩大研究覆盖面,同时进一步加强人群免疫接种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健康教育。
封面
2023年第39卷第2期 封面
2023, 39(2).  
摘要(99) PDF 1454KB(36)
摘要:
目录
2023年第39卷第2期 中英文目次
2023, 39(2).  
摘要(56) PDF 1902KB(22)
摘要:
专题报道 —— 关爱生命 科学防癌
我国癌症经济负担的成因与思考
宋丹红, 赵方辉, 张勇
2023, 39(2): 137-140.   doi: 10.11847/zgggws1139301
摘要(124) HTML(87) PDF 568KB(55)
摘要:
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上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从我国目前癌症发病情况及相关的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我国癌症经济负担沉重的主要成因,并对未来降低我国癌症经济负担提出意见和建议。
河北省城乡居民癌症防治素养具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郝雅慧, 李道娟, 张硕, 梁迪, 吴思奇, 刘言玉, 贺宇彤
2023, 39(2): 141-145.   doi: 10.11847/zgggws1138261
摘要(97) HTML(22) PDF 510KB(37)
摘要:
  目的  了解河北省城乡居民癌症防治素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癌症防治科普内容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国家癌症中心和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于2021年5月1日 — 6月30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河北省16个区(县)抽取6000名 ≥ 15岁城乡居民进行癌症防治素养面访调查。  结果  最终有效调查的5847名城乡居民中,具备癌症防治素养3921人,癌症防治素养具备率为67.06 %,其中男性和女性居民的癌症防治素养具备率分别为60.50 %和71.73 %,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癌症防治素养具备率分别为71.83 %和58.62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文化程度中学及以上、已婚、脑力劳动者(除外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其他劳动者、自评健康状况一般和较好、有癌症家族史的河北省居民更易具备癌症防治素养,居住在农村的河北省居民更不易具备癌症防治素养。  结论  河北省城乡居民癌症防治素养的具备率较高,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地、自评健康状况和有无癌症家族史是河北省城乡居民癌症防治素养具备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深圳市城市结直肠癌高危人群2017 — 2019年肠镜筛查结果分析
谢栋柳, 莫俊銮, 彭轲, 雷林, 梁雄顺, 龚春梅, 刘涛, 洪文旭
2023, 39(2): 146-150.   doi: 10.11847/zgggws1139019
摘要(71) HTML(20) PDF 553KB(26)
摘要:
  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城市结直肠癌高危人群2017 — 2019年的结直肠病变情况,为优化结直肠癌筛查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深圳市城市重点癌症早诊早治项目2017年5月 — 2019年8月通过结直肠癌危险因素调查和风险评估系统评估出的40~74岁城市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对进行问卷调查和肠镜筛查结果分析。  结果  深圳市2017 — 2019年共评估出城市结直肠癌高危人群6260人,其中完成肠镜检查者2622人,肠镜检查依从率为41.88 %;参与肠镜检查且问卷信息填写完整者1371人,检出结直肠癌3例、癌前病变152例、良性息肉473例、炎性肠病86例、良性息肉合并炎性病变38例、其他大肠疾病148例,检出率分别为0.22 %、11.09 %、34.50 %、6.27 %、2.77 %、10.80 %;深圳市不同特征高危人群比较,不同性别高危人群癌前病变、良性息肉和其他大肠疾病检出率不同,不同年龄、体质指数高危人群癌前病变和良性息肉检出率不同,不同新鲜水果、畜肉食用频率高危人群良性息肉合并炎性病变检出率不同,不同口味高危人群癌前病变、良性息肉和其他大肠疾病检出率不同,不同饮茶频率高危人群炎性肠病检出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深圳市城市居民结直肠癌高危人群肠镜筛查依从性较好,各结直肠病变检出率较低,不同特征高危人群各类病变检出率不同,应进一步优化结直肠癌筛查方案和精准识别高危人群,以实现结直肠癌的早诊早治。
胃癌预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任南, 吕雪洁, 何陈周, 康淑玲, 李沛欣, 颜伟, 刘宝英, 吕燕萍, 吴传城
2023, 39(2): 151-157.   doi: 10.11847/zgggws1138728
摘要(105) HTML(28) PDF 1266KB(17)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预后相关的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为识别胃癌预后生物标志物、开发个性化胃癌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对2013年4月 — 2017年12月在福建省仙游县医院新确诊的251例胃癌患者进行随访研究,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5年生存率,通过全基因组芯片检测胃癌患者的全基因组SNPs位点,并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胃癌预后相关的SNPs位点。  结果  有效随访胃癌患者218例,随访率为86.85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1.5 %、40.8 %、37.5 %,中位生存期为22.0个月;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begin{document}$\, \geqslant\,$\end{document} 65岁、TNM分期中期和晚期是胃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接受手术治疗和化疗治疗为胃癌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胃癌预后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发现165个与胃癌预后存在全基因组显著性关联的遗传位点,涉及33个功能区域,对应55个功能基因,主要参与生长因子反应通路、免疫逃逸、炎性相关通路等生物过程,其中7个基因的表达在TCGA数据库中显示与胃癌预后显著相关。  结论  SNPs与胃癌预后紧密相关,胃癌预后功能基因广泛参与癌细胞增殖、免疫、炎症等生物过程。
低分化和未分化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诺谟图模型构建
周锐, 高卓维, 黄华聪, 剧永乐
2023, 39(2): 158-163.   doi: 10.11847/zgggws1137689
摘要(70) HTML(31) PDF 966KB(20)
摘要:
  目的  了解低分化和未分化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胃癌患者的预后诺谟图模型,为胃癌患者的生存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应用SEER*Stat 8.3.9.2软件提取2000 — 2018年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中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登记的9223例美国部分州县医院诊断为低分化和未分化胃癌患者的相关数据,应用多因素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构建诺谟图模型通过校正曲线评估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9223例低分化和未分化胃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1.05 ± 29.12)个月,总生存率为29.3 %,其中第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2.4 %、36.4 %、18.6 %;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 60岁、黑种人、肿瘤N1~N3期、肿瘤II~III期、肿瘤直径5~10 cm、原发部位为胃窦/幽门及其他部位和术前放疗是影响低分化和未分化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女性、亚太黄种人、其他组织学类型、手术和化疗是影响低分化和未分化胃癌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以年龄、肿瘤T分期、肿瘤N分期、肿瘤分期、是否手术、是否化疗6个因素构建1、3、5年生存率诺谟图并绘制校正曲线,结果显示,1、3、5年生存率的校正曲线与诺谟图的预测结果均吻合较好。  结论  性别、年龄、种族、肿瘤N分期、肿瘤分期、肿瘤直径、原发部位、组织学类型、手术情况、放疗情况和化疗情况是低分化和未分化胃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构建的诺谟图模型对低分化和未分化胃癌患者生存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基于代谢组学和机器学习探究胃癌血浆诊断标志物
许楚璇, 姜飞, 沈伟涛, 孙岩, 沈孝兵
2023, 39(2): 164-169.   doi: 10.11847/zgggws1139011
摘要(83) HTML(29) PDF 1155KB(27)
摘要:
  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和机器学习算法探究血浆代谢物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分别收集2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20名健康自愿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浆样本,用甲醇提取血浆样本中代谢物,对提取的代谢物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通过与 mzCloud、mzVault 和 Masslist 数据库比对,对分析后的代谢物进行注释;以变量权重值(variable importance of projection,VIP) > 1、P < 0.05,log2|Fold Change| > 1的标准筛选2组血浆差异代谢物;采用超几何检验将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富集至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确定2组间的差异代谢通路;通过Boruta算法建立基于特征代谢物的诊断模型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确定胃癌血浆特征诊断性代谢物,并计算其在2组中的相对含量。  结果  从2组血浆提取物中共筛选出230个差异代谢物;富集到5条代谢差异通路,分别为苯丙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精氨酸的生物合成,组氨酸代谢,泛酸和辅酶A的生物合成;共确定9个重要的特征诊断性代谢物,分别为天门冬氨酸、苯乙胺、鸟氨酸、马尿酸、瓜氨酸、泛酰巯基乙胺、1 – 甲基组胺、酪氨酸及组氨酸。胃癌组血浆中9种特征诊断性代谢物相对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5)。  结论  富集到的5条代谢差异通路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展过程,确定的9种特征诊断性代谢物可作为胃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代谢组学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有助于确定胃癌诊断标志物。
中国癌症幸存者恐惧疾病进展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meta分析
苏思慧, 王佳琳, 唐萍, 杨鹏羽, 余诗雅
2023, 39(2): 170-176.   doi: 10.11847/zgggws1138235
摘要(81) HTML(34) PDF 883KB(24)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国癌症幸存者恐惧疾病进展(FoP)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PsycINFO数据库和CINAHL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1年8月3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癌症幸存者FoP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应用Stata MP16.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22篇文献(中文文献19篇、英文文献3篇),累计研究对象646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癌症幸存者FoP发生率为51.0 %(95 % CI = 42.0 %~61.0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华南、华中和华东区域癌症幸存者FoP发生率分别为56.0 %、54.0 %和4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43.3,P < 0.05);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血液肿瘤和呼吸道肿瘤癌症幸存者FoP发生率分别为40.0 %、56.0 %、58.0 %和5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43.3,P < 0.05);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月平均收入、临床分期、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就业状态、病程、有无家族史和有无焦虑是癌症幸存者发生FoP的影响因素;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 40岁(β = 4.29,P = 0.018)、月平均收入1000~2999元(β = – 3.80,P = 0.032)、月平均收入3000~4999元(β = – 4.56,P = 0.011)、月平均收入 ≥ 5000元(β = – 8.70,P < 0.001)、临床分期为Ⅰ期(β = – 5.55,P = 0.020)为异质性来源;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结果较为稳定;Egger′s 检验和漏斗图结果均显示,除家族史外,其他各因素和发病率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均较小。  结论  中国癌症幸存者FoP发生情况严重,不同地区和癌症种类间存在差异,年龄、月平均收入、临床分期、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就业状态、病程、有无家族史和有无焦虑均为中国癌症幸存者发生FoP的主要影响因素。
人体微生物组特征与肺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陈佳丽, 李士杰, 卓明磊, 张娜, 金美玲, 郭金鹏, 王长军, 陈勇
2023, 39(2): 177-180.   doi: 10.11847/zgggws1138835
摘要(72) HTML(27) PDF 1220KB(22)
摘要:
中国肺癌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居高不下,是最常见且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关微生物组与肺癌之间关联的研究增多,其主要目的是探索微生物组与肺癌之间的潜在关联和寻找早期肺癌的标志物诊断,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有研究提示肺癌患者与健康人群各部位的微生物组有明显差异,同时,也有研究提示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带来的微生物组变化也会影响肺癌的发生发展。本文对微生物组与肺癌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作出了展望。
六价铬致肺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朱瑞瑞, 李宁宁, 贾光, 余善法
2023, 39(2): 181-185.   doi: 10.11847/zgggws1138586
摘要(66) HTML(36) PDF 550KB(14)
摘要:
六价铬 [hexavalent chromium,Cr(VI)] 是通过将矿物中的三价铬在有氧条件下加热得到 ,其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中,研究表明,Cr(VI)可诱导机体氧化应激、DNA损伤和染色体不稳定,产生细胞毒性并造成遗传损伤,增加肺癌、鼻咽癌、肝和肾的毒性损伤、心脏功能障碍、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或铬溃疡等相关疾病的风险,长期职业接触Cr(VI)可导致肺癌的发生。近年,六价铬化合物先后被列入我国《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第一批)》和《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第一批)》的危险化学物质。本文就近年的相关文献报道,从Cr(VI)的细胞毒性、Cr(VI)暴露的动物和接触Cr(VI)的人群3个方面概述Cr(VI)诱发肺癌的潜在分子机制,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农村居民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时期口罩佩戴与更换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郑智源, 王萍, 王一洋, 吴玉高, 李卓阳, 梁承耀, 林白雪, 方菁
2023, 39(2): 186-190.   doi: 10.11847/zgggws1138910
摘要(129) HTML(36) PDF 581KB(43)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农村居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时期口罩佩戴和更换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防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1年7 — 1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抽取山东、山西、云南3个省共6个县的3864名 ≥ 15岁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的3832名中国农村居民中,有3586名(93.58 %)居民在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时期外出时佩戴口罩,其中仅1594名(44.45 %)居民口罩佩戴4 h能够及时更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居民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时期更易佩戴口罩,年龄 ≥ 35岁、职业为失业或无业人员、山西省和云南省的农村居民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时期不易佩戴口罩;女性、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和职业为企事业单位及退休人员的农村居民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时期更换口罩更及时,年龄 ≥ 35岁、离异/丧偶、山西省和云南省的中国农村居民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时期更换口罩不及时。  结论  中国农村居民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时期佩戴口罩者的比例较高,但及时更换口罩者的比例较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省份是中国农村居民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时期佩戴和更换口罩的共同影响因素。
中国6省(直辖市)居民营养成分表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唐玉香, 叶丽红, 相林, 闫睿杰, 张竞雯, 杨月欣, 蒋燕, 张娟
2023, 39(2): 191-195.   doi: 10.11847/zgggws1139331
摘要(78) HTML(22) PDF 561KB(28)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6省(直辖市)居民营养成分表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营养标签推广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0年7月 — 2021年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江苏、广东、黑龙江、河南和四川6省(直辖市)中抽取3037名居民进行营养成分表使用意愿问卷调查,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民营养成分表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中国6省(直辖市)最终纳入分析的3002名居民中,有1281名(42.67 %)居民购买预包装食品时愿意使用营养成分表;1281名愿意使用营养成分表居民对糖、蛋白质、盐(钠)、脂肪、能量、碳水化合物、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关注度分别为94.85 %、92.97 %、92.58 %、92.19 %、89.77 %、85.56 %、80.95 %和80.64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中/技校/中专及以上、家里有 < 18周岁孩子、认为不合理膳食会带来健康问题、饮食习惯一般和好的居民更愿意使用营养成分表,年龄 ≥ 60周岁、不知道自身体重状况和购买预包装食品 ≥ 1次/周的居民不愿意使用营养成分表。  结论  中国6省(直辖市)居民营养成分表使用意愿不高,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家里有 < 18周岁孩子、感知自身体重状况、是否认为不合理膳食会带来健康问题、饮食习惯和预包装食品购买频率为居民营养成分表使用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15~24岁有网约性行为青少年寻求性病艾滋病医疗服务意愿及相关因素分析
潘玲, 张大鹏, 蔡凌萍, 单多, 张蕾, 庞琳, 刘中夫, 李健
2023, 39(2): 196-200.   doi: 10.11847/zgggws1138309
摘要(253) HTML(113) PDF 582KB(76)
摘要:
  目的  了解有网约性行为青少年(网约青少年)对感染性病和艾滋病(STD/AIDS)的态度以及怀疑感染STD/AIDS时的就医意愿。  方法  2017年9 — 11月通过滚雪球法在我国部分网络社交平台调查15~24岁青少年网约性行为情况,收集一般个人资料、高危性行为及STD/AIDS就医意愿等信息。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调查对象就医意愿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730名调查对象对可能的就医方式共进行了1119次应答,选择就医方式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公立医院就诊或疾控中心咨询514人次(45.9 %)、自己检测或治疗264人次(23.6 %)、私人门诊或网络问诊217人次(19.4 %)和不理会或认为不可能感染124人次(11.1 %);不同特征和危险行为的调查对象中考虑选择公立医院就诊或疾控中心咨询的所占比例均为最高;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网约青少年中男性选择不理会或认为不可能感染的可能性高于女性(P < 0.05);网约对象为同性者选择去公立医院就诊或疾控中心咨询和自己检测或治疗比例较高(P < 0.05)。  结论  网约青少年对STD/AIDS服务的需求高,而其就医意愿/途径复杂,需要在青少年STD/AIDS宣教工作中重视就医行为和就医技能的教育,并通过多部门合作采取多种策略拓宽青少年获得适宜的STD/AIDS服务的途径。
老年人复原力与主观幸福感关系
王玉洁, 许吉祥, 陈瑛玮, 蒋俊佳, 高俊岭
2023, 39(2): 201-205.   doi: 10.11847/zgggws1139032
摘要(69) HTML(36) PDF 531KB(25)
摘要:
  目的  了解老年人复原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0年6月 — 2021年7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四川攀枝花市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抽取42个社区共16720名 ≥ 65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多因素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复原力及其力量性、乐观性和坚韧性3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的15319名 ≥ 65岁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中位数得分为77.1分;复原力总分中位数为57.0分,力量性、乐观性和坚韧性3个维度的中位数得分分别为19.0、9.0和29.0分。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蔬菜摄入情况、水果摄入情况和体育锻炼情况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最低四分位数组相比,老年人复原力总分第二四分位数组、第三四分位数组和最高四分位数组均与主观幸福感得分呈正相关[(β = 2.1,95 % CI = 1.5~2.7)、(β = 6.2,95 % CI = 5.5~6.8)和(β = 10.8,95 % CI = 10.2~11.5)],力量性维度得分第二四分位数组、第三四分位数组和最高四分位数组均与主观幸福感得分呈正相关[(β = 1.8,95 % CI = 1.0~2.6)、(β = 3.9,95 % CI = 2.9~4.9)和(β = 6.7,95 % CI = 5.5~7.9)],乐观性维度得分第二四分位数组、第三四分位数组和最高四分位数组均与主观幸福感得分呈正相关[(β = 1.1,95 % CI = 0.4~1.8)、(β = 2.3,95 % CI = 1.5~3.1)和(β = 3.4,95 % CI = 2.5~4.3)],坚韧性维度得分最高四分位数组与主观幸福感得分呈正相关(β = 2.3,95 % CI = 1.2~3.4)。  结论  老年人复原力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关系,提升力量性和培养老年人乐观心态可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小学生营养健康素养问卷编制及Rasch模型测评
顾晗昕, 张玉, 昝子晴, 王焕倩, 白媛媛, 张羽欧, 尤莉莉, 刘远立
2023, 39(2): 206-211.   doi: 10.11847/zgggws1138966
摘要(90) HTML(35) PDF 911KB(17)
摘要:
  目的  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开发不同学段版本小学生营养健康素养问卷,并运用Rasch模型进行质量评价。  方法  在参考国内外有关量表及相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组内讨论拟定我国小学生营养健康素养水平测评指标体系,构建低年级(1~2年级)、中年级(3~4年级)、高年级(5~6年级)三版小学生营养健康素养问卷,于2021年6 — 7月采用方便抽样选取北京市延庆区、青海省西宁市、山西省太原市3地区共计8所城乡小学,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2530名在校小学生,对低、中、高年级学生分别进行测评;采用Rasch模型中的项目区分度、项目信度、单维性检验、怀特图、项目拟合和误差统计进行问卷质量分析。  结果  3个年级段问卷均符合单维性假设,大多数条目拟合情况良好;低、中、高年级问卷项目区分度分别为9.57、6.03、13.68,项目信度分别为0.99、0.97、0.99;低年级问卷难度偏低,中高年级问卷难度略高,项目难度分别为2.72、 – 0.18、 – 0.42。  结论  小学生营养健康素养问卷与Rasch模型拟合良好,具有较好的信度和区分度,能够较好地测量小学生营养健康素养,修改条目表述及考察内容等方式进一步提高问卷质量,为小学生营养健康素养的测量提供科学有效的工具。
母亲产后抑郁症状在孕期心理弹性对小婴儿期亲子互动影响的中介和调节作用
张淑敏, 魏倩, 张蕴晖, 汪玲, 史慧静
2023, 39(2): 212-218.   doi: 10.11847/zgggws1139686
摘要(73) HTML(20) PDF 596KB(10)
摘要:
  目的  分析母亲孕期心理弹性对儿童出生后小婴儿期亲子互动的影响及产后抑郁症状的中介和调节作用。  方法  以上海亲子队列2016年4月 — 2020年6月纳入并完成产后2月随访的母亲及其婴幼儿3429对为研究对象,使用非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孕期高心理弹性对亲子互动不足影响,因果中介模型和分层分析评估产后抑郁症状的中介和调节作用。  结果  母亲孕期高、低心理弹性组分别为1738人(50.69 %)和1691人(49.31 %)。母亲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在高心理弹性组占比(56.24 %)高于低心理弹性组(36.94 %)。母亲分娩年龄 < 25岁、孕早期烟草暴露、有产后抑郁症状在高心理弹性组占比分别为9.23 %、14.84 %、17.86 %,均低于在低心理弹性组的16.46 %,19.33 %和22.90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非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重要混杂因素后,孕期高心理弹性的母亲在小婴儿期发生亲子互动不足的风险比低心理弹性组低25 %(aOR = 0.75,95 % CI = 0.63~0.89)。中介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孕期高心理弹性可通过降低产后抑郁症状对亲子互动不足起保护作用,中介效应百分比为7.19 %(自然间接效应值OR = 0.97,95 % CI = 0.95~0.99)。与母亲孕期高心理弹性且无产后抑郁症状相比,母亲孕期低心理弹性、有产后抑郁症状对亲子互动不足影响的独立效应(aOR值)分别为1.29(95 % CI = 1.06~1.56)和1.45(95 % CI = 1.08~1.97),两者的联合效应为2.20(95 % CI = 1.71~2.85)。  结论  母亲孕期高心理弹性对亲子互动不足具有保护作用,产后抑郁症状在其中起中介和调节作用。提高母亲孕期心理弹性水平可能是促进婴幼儿亲子互动的有效措施之一。
武汉市15~69岁居民分餐制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梅欣, 冯锦, 陈嫚, 黄远霞, 李俊林, 李毅琳
2023, 39(2): 219-224.   doi: 10.11847/zgggws1137840
摘要(81) HTML(24) PDF 637KB(31)
摘要:
  目的  了解湖北省武汉市15~69岁居民分餐制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有针对性的分餐制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20年12月采用电子自评问卷通过问卷星的方式线上对武汉市分层多阶段随机抽取的3600名15~69岁居民的分餐制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  武汉市最终纳入分析的3347名15~69岁居民中,分餐制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合格人数分别为2087、2883和1825人,合格率分别为62.35 %、86.14 %和54.53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和职业为公务员的武汉市居民分餐制知识合格率较高,女性、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职业为教师和公务员的武汉市居民分餐制态度合格率较高,女性和年龄 ≥ 35岁的武汉市居民分餐制行为合格率较高。  结论  武汉市15~69岁居民对分餐制持有较积极的态度,但知晓相关知识并采取正确行为者较少;性别是该地区居民分餐制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共同影响因素。
体成分与高血压相关性及生物电阻抗法与双能X射线吸收法一致性分析
刘婕妤, 李晓, 李艳辉, 马涛, 周侗, 马莹, 陈曼曼, 任燕泽, 高迪, 陈力, 董彦会, 马军
2023, 39(2): 225-232.   doi: 10.11847/zgggws1138216
摘要(96) HTML(48) PDF 1448KB(38)
摘要:
  目的   探究各体成分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生物电阻抗法(BIA)与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的一致性。  方法  于2020年8 — 11月,在北京市招募20岁以上常住居民1 221人,采用DXA作为金标准,同时使用BIA法测量了受试者肌肉量、肌肉率、脂肪量以及体脂率,通过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绘图分析探索DXA与BIA法的相关性及一致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体成分的连续型变量与高血压的关系。  结果  无论使用DXA法还是BIA法(Inbody 770、体成分分析仪)测量,均为女性脂肪量和体脂率高于男性(P < 0.01)。基于DXA法,体脂率与高舒张压发病呈正相关(OR = 1.067,95 % CI = 1.002~1.139),而肌肉率与高舒张压发病呈负相关(OR = 0.936,95 % CI = 0.881~0.997)。当高血压作为结局时也具有类似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BIA法测量时,较高的体脂率同样会增加高舒张压的风险,而肌肉率与高舒张压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  BIA法与DXA法测量的相关性及一致性较高。较高的体脂率是高舒张压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而高肌肉率是高舒张压的保护性因素。
调查报告与分析
浙江省居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沈灵智, 潘雪娇, 梁辉, 陈福星, 汪颖, 陈雅萍, 胡昱, 吕华坤
2023, 39(2): 233-238.   doi: 10.11847/zgggws1139650
摘要(73) HTML(23) PDF 532KB(31)
摘要:
  目的  了解浙江省居民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的参保意愿和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20年10 — 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浙江省1 530名居民进行线上问卷调查,了解浙江省居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参保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共收集有效调查问卷1 528份。分别有81.22 %、58.25 %、56.02 %的居民愿意参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基础保险、补充保险1(除了获得基础保险补偿金额外,还可额外再获得的补偿)和补充保险2(接种疫苗后发生其他原因引起的偶合症、疫苗接种后无保护效果等情形所获得的补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OR = 1.74,95 % CI:1.51~2.01)、本人或其亲朋曾发生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OR = 1.60,95 % CI:1.14~2.27)、知晓现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政策(OR = 1.56,95 % CI:1.07~2.28)的居民较其他居民更愿意参加基础保险;文化程度越高(OR = 1.50,95 % CI:1.33~1.70)、知晓预防接种异常反应(OR = 1.31,95 % CI:1.06~1.64)、知晓现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政策(OR = 1.79,95 % CI:1.36~2.36)的居民较其他居民更愿意参加补充保险1;文化程度越高(OR = 1.42,95 % CI:1.26~1.60)、知晓预防接种异常反应(OR = 1.28,95 % CI:1.03~1.59)、知晓现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政策(OR = 1.90,95 % CI:1.45~2.50)的居民较其他居民更愿意参加补充保险2。  结论  浙江省居民参加基础保险意愿较高,参加补充保险意愿较低,需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知识及补偿政策的宣传。
广东省柯萨奇病毒A8型流行及其VP1基因特征分析
陈晓丽, 曾汉日, 郑焕英, 龙勇, 张薇, 李彩霞, 柯碧霞, 邓小玲
2023, 39(2): 239-244.   doi: 10.11847/zgggws1138921
摘要(66) HTML(27) PDF 574KB(35)
摘要:
  目的  了解广东省柯萨奇病毒A8型(CVA8)的流行特点及其基因特征。  方法  收集2010 — 2020年广东省手足口病非EV71/CVA16/CVA6其他肠道病毒(其他EV)阳性样本,分型鉴定,选取CVA8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对获得的CVA8毒株进行VP1全长序列扩增与测序,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  结果  2010 — 2020年手足口病 2650份其他EV样本中,CVA8占2.6 %(69/2650),每年的构成比在0.5 %~12.0 %,其中2020年最高;广东省共有13个地市检出CVA8,其中2020年7 — 11月汕头市检出最多(28例);对CVA8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阳性分离率为73.9 %(51/69);遗传进化分析显示,CVA8可分为A、B、C、D和E等5个基因型,本研究44株CVA8毒株VP1核苷酸同源性为77.8 %~100.0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2.9 %~100.0 %,包括D基因型(5株)和E基因型(39株);2020年7 — 11月汕头市28株CVA8流行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3 %~100.0 %,高度同源。  结论  CVA8在广东省以散发流行为主,2020年7 — 11月在汕头市引起了手足口病的局部持续循环流行;广东省存在CVA8病毒D和E基因型的流行,其中E基因型是目前的流行株。
云南西双版纳百日咳博德特氏菌分离株抗原基因特征分析
张梦瑶, 何美燕, 左伟伦, 何燕琴, 蔡路奎, 温嘉纳, 杨玲, 廖宏玮, 梁疆莉
2023, 39(2): 245-248.   doi: 10.11847/zgggws1138720
摘要(75) HTML(31) PDF 926KB(27)
摘要:
  目的  比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新的百日咳临床分离株与疫苗株及其他地区流行的百日咳博德特氏菌基因特征,为百日咳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9年10 — 12月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采集的4株百日咳临床分离流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MegAlign 7.1.0软件确定分离株的ptxPptxAprnfim3基因型,并与我国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株CS株以及NCBI数据库中公开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流行的百日咳博德特氏菌ptxPptxAprnfim3抗原基因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使用RAxML软件基于对28株百日咳博德特氏菌全基因组SNP构建系统发育树。  结果  云南西双版纳4株百日咳临床分离株BP-L1、BP-L2、BP-L3、BP-L4基因组比CS株多产生了33~36个插入序列引起的基因重排。4株百日咳临床分离流行株的ptxPptxAprnfim3基因序列与CS株相似度在99.2 %~100 %。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CS株与参考株Tohama Ⅰ聚为1支,形成独立进化分支;近年来全球流行的百日咳博德特氏菌分成2个聚类,BP-L1、BP-L4与多数欧美国家百日咳博德特氏菌聚为1支,主要为ptxP3/ptxA1/prn2型菌株,BP-L2、BP-L3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流行的百日咳博德特氏菌聚为1支,主要是ptxP1/ptxA1/prn1型菌株。  结论  云南西双版纳临床分离株与疫苗株相比,主要毒力蛋白基因和进化分支发生了明显变化,与近年来国际流行的百日咳博德特氏菌遗传进化一致。
深圳市2008 — 202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EV71疫苗接种对其发病率影响
梁兆毅, 孟君, 张艳炜, 温莹, 肖凡, 程锦泉
2023, 39(2): 249-252.   doi: 10.11847/zgggws1138287
摘要(84) HTML(26) PDF 740KB(51)
摘要: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08 — 2020年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特征,评估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接种对手足口病发病率的影响,为促进疫苗的广泛接种和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和深圳市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收集深圳市2008 — 2020年手足口病发病数据和EV71灭活疫苗接种数据,通过病原学监测获取手足口病病原体的构成,对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EV71灭活疫苗接种对手足口病发病率、病原体构成的影响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深圳市2008 — 2020年手足口病累计报告469 686例,年平均发病率312.25/10万;夏季明显高于冬季,呈4 — 7月、9 — 10月双高峰流行态势;病例主要集中在外来务工人员庞大、人群居住密集度高的区域;发病人群主要为男性、4周岁及以下儿童、居家儿童,分别占60.54 %、89.69 %、76.58 %。随着EV71灭活疫苗累计接种率的逐年上升,深圳市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下降,由2016年的516.13/10万下降至2020年的84.42/10万;报告病例中EV71占比由2016年的16.19 % 下降至2020年的0。   结论  EV71灭活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别是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的流行。
2004 — 2021年国内外水痘疫苗不同免疫策略经济学研究质量评价
关百初, 陆一涵
2023, 39(2): 253-260.   doi: 10.11847/zgggws1138794
摘要(99) HTML(31) PDF 662KB(97)
摘要:
  目的  对2004年2月 — 2021年11月国内外水痘疫苗不同免疫策略经济学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为我国水痘疫苗免疫策略和免疫规划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  以“水痘疫苗”、“经济学评价”、“成本”、“成本效果”、“成本效用”、“成本效益”、“varicella vaccine”、“economic evaluation”、“cost”、“cost-benefit”、“cost-effect”、“cost-utility” 为检索主题,检索3个中文数据库和6个英文数据库,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2次筛选,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免疫规划项目的经济学评价标准指南》提取纳入文献中的相关信息,采用卫生经济研究质量评价工具(quality of health economic studies,QHES)对2004年2月 — 2021年11月国内外水痘疫苗不同免疫策略经济学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综合分析评价结果。   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9篇。分析结果显示,与不接种水痘疫苗相比,接种1剂次或2剂次水痘疫苗普遍具有成本效益;接种2剂次与1剂次相比,成本效益尚待进一步研究,但随着时间推移,2剂次接种的成本效益正逐渐提高。   结论  应进一步开展2剂次与1剂次水痘疫苗免疫策略成本效益的对比研究。我国应基于国内数据,开展水痘疫苗不同免疫策略经济学研究,从而采用成本效益佳的水痘疫苗免疫策略。
CXCL12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表达特征 及作用机制
陈维恩, 任群翔
2023, 39(2): 261-266.   doi: 10.11847/zgggws1136812new
摘要(29) HTML(27) PDF 2557KB(3)
摘要: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XCL12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表达特征及作用机制。  方法  利用UALCAN数据库分析肾透明细胞癌中CXCL12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利用TCGA数据库获取肾透明细胞癌中的CXCL12基因、BMP家族基因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筛选肾透明细胞癌中CXCL12高表达组/低表达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分析,获得相关信号通路。  结果   CXCL12基因及相应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呈低表达(P < 0.0001);CXCL12基因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率和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均高于CXCL12基因低表达患者(P < 0.05);CXCL12高表达组的上调基因主要集中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相关的信号通路中;进一步发现CXCL12与4个BMP家族基因(BMP6、 BMPR2、 BMP2K、 BMPR1A)呈正相关(P < 0.0001),且这4个BMP家族基因高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率均增高(P < 0.05)。   结论   CXCL12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疾病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BMP家族基因密切相关。
综 述
减少抗生素滥用行为社会规范反馈干预方法系统文献综述分析
曾颖超, 石林, 李伟彬, 刘立, 刘雨晨, 黄绮娴, 刘朝杰, 杨廉平
2023, 39(2): 267-272.   doi: 10.11847/zgggws1137916
摘要(107) HTML(51) PDF 702KB(49)
摘要:
  目的  了解减少抗生素滥用行为的社会规范反馈(SNF)干预方法,为中国开展SNF干预减少抗生素滥用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Scopus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法收集各数据库2000年1月 — 2021年10月公开发表的关于减少抗生素滥用行为SNF干预的相关英文文献,对减少抗生素滥用行为的SNF干预方法进行系统文献综述法分析。  结果  SNF干预的机构主要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包括三级医院、专科医院及研究纳入当地所有医院的某个部门;信息反馈的排名单位包括以机构为单位、以医生个体为单位和以医生群体为单位;同行比较时抗生素处方名次信息的展示方式主要为以模糊同行排名值进行展示、以精确同行排名值进行展示和以同行抗生素处方均数比较值进行展示;相邻2次反馈干预间隔大多为每月或每季度;医生的同行比较反馈信息可通过纸质邮寄信件、电子邮件或当地开发的可用于信息反馈的系统3种方式获得;SNF处方行为干预配套的干预包主要包括患者宣传教育、处方开药指导和处方沟通策略;SNF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包括评价干预前后抗生素处方的相关指标和评价干预前后成本效益的相关指标,其中评价抗生素处方的主要指标为干预前后标准化抗生素处方率的变化、标准化抗生素处方总量的变化、限定日剂量(DDD)和根据特定病种计算不恰当抗生素处方率,评价成本效益的相关指标主要评估干预后节约的处方费用、干预材料的成本和患者的收益指标。  结论  减少抗生素滥用行为的SNF干预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针对总抗生素处方指标高或抗生素处方不恰当指标高的医生进行干预,中国可借鉴国际社会开展SNF干预的经验为减少我国抗生素滥用寻求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