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最新录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拟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排校对中,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
显示方式:
北京市朝阳区2023年2月 — 5月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株感染者特征分析
郝瑞祺, 许志远, 张晓凤, 陈建容, 张猛, 姜晓红, 齐啸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2905
摘要(33) HTML(8) PDF 478KB(7)
摘要:
  目的   分析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开展新型变异株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对北京市朝阳区2023年2月1日 — 2023年5月31日接报的除BA.5.2和 BF.7及其亚分支外,其他未在北京市本土流行的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株感染者进行个案调查,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共调查110例新型变异株感染者,其中100例(90.91%)检出XBB及其亚分支。感染者中,男性64例,女性46例,年龄中位数为32岁,72例(65.45%)为境外感染;境外感染者的年龄、疫苗接种率、再次感染率均高于本土感染者(P < 0.05)。100例(90.91%)感染者在此次病程中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66.00%)、咽痛(53.00%)、咳嗽(52.00%),35.00%的病例符合流感样病例定义;再次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的比例低于首次感染者(P = 0.004)。感染者核酸或抗原转阴时间为(5.92 ± 2.95) d,病程为5.00(4.00~8.75)d;再次感染者转阴时间(5.08 ± 2.60)d短于首次感染者(6.49 ± 3.06)d (P = 0.026)。未发现XBB及其亚分支与非XBB感染者在临床症状、转阴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P > 0.05)。共判定核心密接252人,续发率为12.70%,非XBB感染者的续发率(38.46%)高于XBB及其亚分支感染者(11.30%)(P = 0.015)。  结论  2023年2月 — 5月朝阳区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株感染者主要为境外感染,本土感染者多为首次感染,首次感染者在本次病程中出现临床症状的比例均高于再次感染者,核酸或抗原转阴时间更长。非XBB感染者的续发率高于XBB及其亚分支感染者,需引起关注。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腰围和体质指数变化与空腹血糖水平变化关系纵向数据研究
吴洵, 覃玉, 苏健, 陈路路, 崔岚, 陶然, 周金意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1575
摘要(158) HTML(25) PDF 484KB(55)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腰围和体质指数变化与空腹血糖水平变化的关系,为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5年9月 — 2016年6月基于“中国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在江苏省徐州市、连云港、盐城市等8个项目点招募71 758名 ≥ 35岁常住居民进行基线调查,对筛查出的12 369名初筛血糖水平记录完整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分别于2017、2018和2019年每年进行1次随访调查,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腰围和体质指数变化与空腹血糖水平变化的关系。  结果  江苏省完成3次随访且随访血糖水平完整的9 952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正常腰围、中心性肥胖前期和中心性肥胖分别有3045人(30.6%)、2130人(21.4%)和4777人(48.0%),体重过轻、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分别有56人(0.6%)、2669人(26.8%)、4540人(45.6%)和2687人(27.0%)。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是否高血压、是否糖尿病、是否血脂异常、基线腰围、基线体质指数和随访次序等混杂因素后,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腰围减少和腰围增加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空腹血糖升高风险分别为腰围稳定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0.911倍(OR = 0.911,95%CI = 0.867~0.958)和1.070倍(OR = 1.070,95%CI = 1.022~1.120);基线腰围每增加1 cm和基线体质指数每增加1,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空腹血糖水平分别增加0.011(β = 0.011,95%CI = 0.008~0.014)mmol/L和0.027(β = 0.027,95%CI = 0.013~0.041)mmol/L。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基线腰围每增加1 cm,男性、女性、城市、农村、非糖尿病和糖尿病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空腹血糖水平分别增加0.011、0.010、0.014、0.005、0.007和0.021mmol/L(均P < 0.001);基线体质指数每增加1,女性、城市、农村和非糖尿病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空腹血糖水平分别增加0.030、0.026、0.024和0.031 mmol/L(均P < 0.05)。  结论  心血管高危人群的腰围和体质指数变化均与空腹血糖水平变化存在正向线性相关关系。
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显示方式:
水体中致病菌富集和核酸提取方法及优化
吴妍, 张晓, 张良, 邢方潇, 张岚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1801
摘要(18) HTML(8) PDF 586KB(1)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灵敏、可靠、快速对水体中致病菌富集和核酸提取的前处理方法,用于水体致病菌荧光定量PCR检测。  方法  通过加标准菌株脓肿分枝杆菌、原菌液梯度稀释,采用离心柱法和磁珠法核酸提取试剂盒结合不同滤膜洗脱方式进行核酸提取;采用不同材质、尺寸、数量的击打物质及均质仪循环次数等对核酸提取条件进行优化;所得核酸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比较各方法的提取效率;采用最优提取条件,对加标水样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考察全流程回收率和检出限。  结果  采用0.20 μm滤膜过滤 + 7颗大锆珠均质仪循环6次 + TIANMicrobe Magnetic Envir-DNA Kit方法回收率最高(81.03% ± 19.23%),检出限达到6.20 CFU/100 mL。  结论  均质仪 + TIANMicrobe Magnetic Envir-DNA Kit法更适用于水体中致病菌的富集和核酸提取。
中山市体检老年人腹部肥胖指标与高血压患病关系
冯小燕, 王军义, 吴珊, 王之浩, 李律蓉, 黄纪龙, 陈青松, 沈天然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0468
摘要(18) HTML(6) PDF 703KB(3)
摘要:
  目的  探讨广东省中山市体检老年人腹部肥胖指标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基于2020年中山市 ≥ 65岁老年人免费体检项目收集2020年6 — 9月在中山市民众镇和火炬开发区参与体检的8318名 ≥ 65岁老年人的体检资料,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山市老年人颈围(NC)、腰围(WC)、腰臀比(WHR)、腰高比(WHtR)、脂质累积产物(LAP)和中国内脏肥胖指数(CVAI)等腹部肥胖指标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并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NC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剂量 – 反应关系。  结果  中山市 ≥ 65岁体检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5.5%,其中男性和女性体检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4.4%和46.4%;男性高血压和非高血压体检老年人的NC、WC、WHR、WHtR、LAP、CVAI平均值分别为(37.29 ± 2.83)cm和(36.41 ± 2.82)cm、(87.90 ± 9.51)cm和(84.40 ± 9.59)cm、(0.93 ± 0.07)和(0.91 ± 0.07)、(0.54 ± 0.06)和(0.52 ± 0.06)、(42.00 ± 38.70)和(32.54 ± 31.22)、(116.19 ± 42.01)和(98.42 ± 42.94),女性高血压和非高血压体检老年人的NC、WC、WHR、WHtR、LAP、CVAI平均值分别为(33.91 ± 2.67)cm和(33.04 ± 2.55)cm、(86.52 ± 9.48)cm和(83.24 ± 9.50)cm、(0.91 ± 0.07)和(0.90 ± 0.07)、(0.57 ± 0.06)和(0.55 ± 0.06)、(58.08 ± 46.96)和(46.98 ± 39.47)、(133.18 ± 30.78)和(119.80 ± 30.25),男性和女性高血压体检老年人的NC、WC、WHR、WHtR、LAP、CVAI平均值均高于非高血压老年人(均P < 0.001);在调整了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运动情况、有无咸菜食用习惯、体质指数(BMI)以及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体检老年人NC第三四分位数和最高四分位数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为NC最低四分位数的1.314倍(OR = 1.314,95%CI = 1.029~1.676)和1.512倍(OR = 1.512,95%CI = 1.131~2.022),男性体检老年人WHtR第二四分位数高血压患病风险为WHtR最低四分位数的0.636倍(OR = 0.636,95%CI = 0.469~0.863),女性体检老年人NC第二四分位数、第三四分位数和最高四分位数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为NC最低四分位数的1.214倍(OR = 1.214,95%CI = 1.009~1.463)、1.289倍(OR = 1.289,95%CI = 1.084~1.532)和1.503倍(OR = 1.503,95%CI = 1.223~1.846);在调整了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运动情况、有无咸菜食用习惯、BMI以及FPG、TC、TG、LDL-C和HDL-C水平等混杂因素后,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体检老年人NC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均存在线性剂量 – 反应关系(χ2 = 94.62和128.22,均P < 0.001)。  结论  中山市体检老年人NC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存在正向线性相关关系。
英、美两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健康战略重点的转移及启示
毛艾琳, 宋璟萱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2044
摘要(18) HTML(7) PDF 1438KB(4)
摘要:
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诉求,各国政府均将推进全民健康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中尤以美国和英国的国家健康战略最具代表性。本文基于政治系统理论框架,通过对英国和美国近年健康战略的政策文本及不同时间段两国政策文本的语义网络和词频分析以及共词矩阵分析,解读英国和美国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健康战略重点的转移与措施调整,并以此推断两国健康战略未来发展的方向,以为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提供借鉴和参考。
建筑环境与静态行为相关性研究进展
邓顺凤, 杨丽黎, 彭志杭, 周涛, 何姜琴, 叶静, 冉露露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0415
摘要(21) HTML(8) PDF 523KB(2)
摘要:
静态行为已成为居民闲暇时间中主要的生活方式,鉴于其对健康的严重危害,减少静态行为已被列为促进公共健康的优先事项。目前常通过促进身体活动或打断静态行为的方式对其进行干预。而建筑环境作为静态行为的决定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探究其与静态行为的联系,并提出采用环境干预身体活动和静态行为可能是一种更为经济、合适的方法,但目前鲜有研究明确建筑环境具体的特征对静态行为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本研究通过综述建筑环境特征及其与静态行为相关的研究现状、测量工具、环境干预等,为静态行为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2018 — 2021年济南市孕妇碘营养状况调查
王勤富, 曹萌, 王志飞, 时振东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1707
摘要(20) HTML(8) PDF 477KB(2)
摘要:
  目的  了解山东省济南市孕妇碘营养状况,为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和科学指导孕妇补碘提供依据。  方法  2018 — 2021年,在山东省济南市12个区县开展孕妇碘营养状况调查,每个区县按东、西、南、中方位划分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的20名孕妇,共4992人,并采集孕妇的盐样和尿样,检测样品的盐碘与尿碘含量。盐碘检测采用GB/T 13025.7《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的测定》,川盐及其他强化食用盐采用仲裁法;尿碘检测采用WS/T 107《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按照不同年份,区县,孕期[孕早期(≤ 12周)、孕中期(13~27周)、孕晚期(≥ 28周)]对盐碘及尿碘进行分析。  结果  共监测孕妇食用盐盐样4992份,盐碘含量MP25P75)为22.31(18.18,25.59)mg/kg,碘盐覆盖率为 88.92%(4439份),合格碘盐食用率为72.96%(3642份),不同年份、不同区县的碘盐覆盖率(χ2 = 72.54、271.04,P均 < 0.05)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3.03、492.25,P均 < 0.05),不同孕周的碘盐覆盖率(χ2 = 1.07,P > 0.05)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0.97,P > 0.05)。监测孕妇尿碘4992份,尿碘MP25P75)为145.70(87.70,216.00)μg/L,不同年份、不同区县、不同孕周的尿碘水平均有差异(H = 21.97, 348.78、41.18,P均 < 0.05),不同盐碘水平下的孕妇尿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13.23,P < 0.05)。  结论  济南市孕妇碘营养水平总体处于轻度碘缺乏水平。济南市要继续推行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防治策略,加强孕妇的健康教育和碘营养的监测工作,坚持分类指导、科学补碘。
2000 — 2021年中国对外卫生援助规模、渠道、区域和领域分析
杨丰一, 曹海军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3522
摘要(23) HTML(6) PDF 620KB(5)
摘要:
  目的  了解2000 — 2021年中国对外卫生援助的规模、渠道、区域和领域等实践状况,为完善中国对外卫生援助、融入全球卫生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1990 — 2021卫生发展援助数据库》和《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作为数据来源,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中国2000 — 2021年对外卫生援助的规模、渠道、区域和领域展开描述性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中国对外卫生援助取得的成效。  结果  2000 — 2021年中国对外卫生发展援助规模逐年扩大,援助金额由2000年的2.84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15.92亿美元,增幅达到460.56%。在援助渠道方面,中国对外卫生援助主要通过双边机构进行,通过该渠道进行援助的金额占援助总额的93.90%,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开发银行、联合国机构对外援助的金额占比持续上升;在援助区域方面,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是中国对外卫生援助的重点区域,对该区域的援助金额占援助总额的58.59%;在援助领域方面,卫生系统加强是中国对外卫生援助最为重要的领域,对该领域的援助金额占援助总额的92.90%。  结论  中国对外卫生援助渠道日益多元、专业程度不断提高、区域领域重点突出。为更好融入全球卫生治理、发挥对外援助效能,中国对外卫生援助应进一步践行多边主义、优化援助模式、完善资源配比。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在河北省麻疹疫情发病趋势预测中应用
许晓萌, 崔世恒, 王亚菲, 孙丽, 丛艳丽, 王晶辉, 李静, 张振国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1808
摘要(43) HTML(18) PDF 651KB(2)
摘要:
  目的  探讨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模型在麻疹疫情发病趋势预测上的可行性,为科学防控麻疹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中河北省发病日期为2004年1月 — 2020年12月的51012例麻疹病例发病数据构建LSTM神经网络模型,选择最优模型对河北省麻疹疫情发病趋势进行预测,并采用均方误差平方根(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评价模型预测效果。  结果  河北省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和2020年分别报告麻疹病例950、4837、7953、4973、2273、3359、14457、79、38、353、5365、3825、1825、287、241、130和67例,从2015年开始河北省麻疹发病数逐年下降,且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视窗长度分析结果显示,当视窗长度取3时,模型预测效果最好,RMSE和MAE值分别为17.288和12.334;本研究构建LSTM神经网络模型对河北省2017 — 2020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预测,模型预测的发病趋势与实际趋势基本一致,RMSE和MAE值在2017、2019和2020年均 < 10,但2018年误差略大。  结论  LSTM神经网络模型在河北省麻疹疫情发病趋势预测中效果较好,可用于麻疹发病趋势的研判和风险评估。
检测阴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评价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儿童保护效果
沈嘉铭, 刘肖飞, 黄莉莉, 陶云珍, 郑本锋, 赵根明, 田健美, 栾琳, 邵雪君, 张涛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1850
摘要(18) HTML(6) PDF 752KB(2)
摘要:
  目的   采用检测阴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评价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23-valent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 PPV23)对儿童肺炎球菌[即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 Spn)]相关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保护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 — 2020年12月31日期间因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llness, ARI)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2岁 ≤ 年龄 < 10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前瞻性收集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菌株,通过荚膜肿胀实验确定 Spn菌株血清型。采用检测阴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感染PPV23血清型肺炎球菌的患儿,对照组分别为非疫苗血清型(non-vaccine serotype,NVT)患儿(感染非PPV23血清型肺炎球菌患儿)(NVT对照组)和肺炎球菌阴性(Spn-)患儿(临床样本中未检出感染Spn的患儿)(Spn-对照组)。在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苗接种登记数据库中查询患儿 PPV23接种的相关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PPV23接种的调整比值比,评价PPV23的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 VE)。  结果   共纳入1 749株Spn菌株,其最常见的血清型依次为19F、6B、23F、6A 和19A;PCV13和PPV23疫苗血清型覆盖率分别为76.56%和72.27%。病例组共纳入1 264名患儿、NVT对照组485名、Spn-对照组1 590名,平均年龄分别为(3.88 ± 1.27)、(4.02 ± 1.43)、(4.52 ± 1.92)岁;病例组、NVT对照组和Spn-对照组PPV23的接种率分别为5.4%、6.8%和5.8%,接种疫苗的平均年龄为(2.53 ± 0.61)岁。以NVT患儿为对照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患儿年龄、临床诊断和其他疫苗接种情况后,PPV23对预防儿童疫苗血清型Spn肺炎球菌相关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总体保护效果(VE)为18.3%(95%CI = – 26.3%~47.1%),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VE为15.7%,对血清型19F、6B及15B的VE分别为32.8%、16.5%和57.5%,对2~5岁儿童的保护效果(26.0%)优于5岁以上儿童(7.6%)。以Spn-患儿为对照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患儿年龄、户籍、其他疫苗接种情况、就诊年份、就诊季节及临床诊断后,PPV23对2~5岁儿童的保护效果为29.9%(95%CI = – 22.0%~59.7%)。  结论   PPV23对预防儿童疫苗血清型Spn相关呼吸道感染疾病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但随接种后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北京市某区学龄前儿童安全乘车行为调查
何朝, 彭涛, 赵莹颖, 张艳艳, 李征, 白如冰, 胡建功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0215
摘要(13) HTML(7) PDF 481KB(0)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区学龄前儿童乘车行为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12月27 — 31日,通过网络对6所幼儿园的3 264名3~6岁幼儿家长进行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安全乘车行为的网络在线调查。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 143份,有效率为96.29%。儿童安全乘车行为比例为38.56%,非安全乘车行为占61.44%,其中车用安全带占31.88%,家长怀抱占21.16%,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占8.40%。独生子女家庭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乘车行为比例(43.75%)高于非独生子女(34.05%),知晓安全座椅立法家长(47.66%)高于不知晓家长(20.88%),儿童安全乘车正确认知(47.58%)高于错误认知(28.54%),高频次佩戴安全带家长(41.25%)高于低频次(11.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OR = 1.376)、家庭年收入 ≥ 24万元(OR = 1.368)、知晓安全座椅立法(OR = 3.325)、对儿童安全乘车正确认知(OR = 1.991)、高频次佩戴安全带(OR = 5.231)的家长是影响儿童安全乘车行为的保护因素。  结论  学龄前儿童安全乘车行为相对较低。应对不知晓安全座椅立法、儿童安全乘车认知错误、家庭收入偏低、非独生子女家庭且使用安全带频次偏低的家长进行重点干预,以确保儿童乘车安全。
基于下一代测序的污水中人星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赵云, 纪峰, 林小娟, 刘尧, 徐爱强, 陶泽新, 温红玲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39435
摘要(16) HTML(8) PDF 855KB(2)
摘要:
  目的  了解生活污水中人星状病毒的型别分布及遗传多样性。  方法  2018年1月 — 2019年6月在山东省济宁市按季度采集6份生活污水样本,通过阴离子膜吸附洗脱法进行浓缩后,提取核酸,进行ORF2完整编码区的RT-PCR扩增及扩增产物下一代测序,对产生的干净数据使用CLC Genomics Workbench 12.0 软件de novo 组装后,进行基因定型、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生学分析。  结果   检测地区生活污水中HAstV的检出率为100%,共获得HAstV序列43条,分属9种基因型,分别为HAstV-1、HAstV-2、HAstV-3、HAstV-4、HAstV-5等经典型和MLB1、VA1、VA2、VA3等新型HAstV,其中HAstV-5(47.53%)占比最高;基于ORF2完整编码区的系统发生学显示山东株与国内外其他参考株在一些分支上聚集在一起,表明不同型别在世界不同地区的传播。  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基于NGS的环境监测有助于提高对HAstV遗传多样性的认识。
西藏亚东县西藏血蜱携带微生物群落调查及主要病原体进化分析
孙世伟, 多吉欧珠, 李瑞山, 张文凯, 贺真, 陆振华, 邵中军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1835
摘要(17) HTML(8) PDF 992KB(0)
摘要: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亚东县西藏血蜱携带微生物群落的情况及主要病原体无形体的分型。  方法   2022年5月在亚东县采集寄生于牦牛身上的蜱虫样本141只。根据硬蜱线粒体16S rDNA 基因扩增序列进行分子鉴定以确定蜱种。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对西藏血蜱进行高通量测序,将测序得到的原始数据处理后对其进行组装、基因预测、丰度分析和分类学预测。利用巢式PCR扩增无形体的16S rDNA基因片段并测序及进行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  结果   121只成蜱样本鉴定为西藏血蜱。非冗余数据集经NCBI-NR数据库比对进行物种注释后,最常见的微生物种类是真核生物(19.78%)和细菌(13.54%)。在细菌中,优势门分别是变形杆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优势属分别是无形体属、锥虫属、冷杆菌属和立克次体属;优势种分别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泰勒虫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无形体的系统发育树与绵羊无形体遗传距离最近,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结论   西藏自治区亚东县地区优势蜱种为西藏血蜱。无形体的主要分型为绵羊无形体。当地人畜暴露在多种蜱传病原体中,存在潜在蜱传疾病的威胁,应针对性加强对蜱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
河南省新乡县农村居民胆结石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王亚鑫, 刘万年, 李慧君, 丁宇, 吴辉, 吴卫东, 张国富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1094
摘要(19) HTML(9) PDF 471KB(3)
摘要:
  目的  了解河南省新乡县农村居民胆结石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胆结石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7年4 — 6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新乡县七里营和朗公庙2个乡镇共17个行政村抽取9511名 ≥ 18岁农村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腹部超声检查。  结果  新乡县最终调查的9461名农村成年居民中,患胆结石者299例,胆结石患病率为3.16%,标化患病率为2.2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 45岁、中心性肥胖和脂肪肝为新乡县农村居民胆结石患病的危险因素,饮酒为新乡县农村居民胆结石患病的保护因素。  结论  河南省新乡县农村居民胆结石患病率较低,年龄、是否饮酒、是否中心性肥胖和是否脂肪肝是该地区农村居民胆结石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基于GM(1,1)模型中国常见耐碳青霉烯类细菌耐药率预测
王婷, 管廷英, 郑超, 沈立岩, 阴佳, 孙强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1915
摘要(15) HTML(5) PDF 796KB(1)
摘要:
  目的   探讨GM(1,1)模型在中国常见耐碳青霉烯类细菌中的预测价值,为细菌耐药防控措施的制定以及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15年1月 — 2021年12月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中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杆菌(CR-E.coli)、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细菌耐药率数据,以2015年 — 2019年的数据构建灰色预测GM(1,1)模型,采用后验差比值C、小误差概率P评估模型拟合精度以及相对误差和残差评估预测模型拟合效果,采用2020 — 2021年的数据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并应用构建的GM(1,1)模型预测2022 — 2025年CR-E.coli、CRKP、CRPA和CRAB的耐药率。  结果  本研究构建的CR-E.coli、CRKP、CRPA和CRAB 4种常见耐碳青霉烯类细菌的GM(1,1)预测模型的后验差比值C均 < 0.50,小概率误差P均接近1.0,相对误差和残差均 < 10%,模型对CR-E.coli、CRKP、CRPA、CRAB 4种细菌耐药率的预测效果均较好,可应用于外推预测;预计到2025年,中国CR-E.coli、CRKP、CRPA和CRAB 4种常见耐碳青霉烯类细菌2022年预测的耐药率分别为1.668%、12.208%、16.663%和52.507%,2023年预测的耐药率分别为1.698%、12.886%、15.930%和51.549%,2024年预测的耐药率分别为1.729%、13.601%、15.229%和50.608%,2025年预测的耐药率分别为1.761%、14.355%、14.559%和49.685%,CR-E.coli和CRKP的耐药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而CRPA和CRAB的耐药率呈稳步下降趋势。  结论  GM(1,1)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中国耐碳青霉烯类细菌的耐药率的变化趋势,可为卫生健康部门调整细菌耐药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成年居民疫苗犹豫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潘天一, 樊凯盛, 关涵文, 郝艳华, 刘艳妮, 朱逸飞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1976
摘要(20) HTML(8) PDF 495KB(2)
摘要:
  目的  了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成年居民的疫苗犹豫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疫苗接种工作的推进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21年2 — 3月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法在广东省、湖北省、北京市、河北省和黑龙江省随机抽取4325名18~59岁居民进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疫苗犹豫情况调查。  结果  本次最终有效调查的4169名居民中,有疫苗犹豫者1479人,疫苗犹豫者比例为35.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自评健康差、患慢性病、风险感知程度高和信息关注度高的居民更易产生疫苗犹豫现象,接种流感疫苗、社会责任感高、身边有人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考虑疫苗安全性和考虑疫苗有效性的居民更不易产生疫苗犹豫现象。  结论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成年居民存在一定的疫苗犹豫现象,性别、自评健康状况、是否患慢性病、是否接种流感疫苗、社会责任感、风险感知程度、信息关注度、身边是否有人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否考虑疫苗安全性和是否考虑疫苗有效性是居民疫苗犹豫的主要影响因素。
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不同肥胖类型与慢性病共病患病关系
冯祥, 华召来, 施秋平, 刘耀, 周金意, 仝海员, 朱进华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1803
摘要(12) HTML(5) PDF 528KB(2)
摘要:
  目的  了解江苏省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不同肥胖类型与慢性病共病患病的关系,为优化肥胖诊断和慢性病共病的精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7年11月 — 2021年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在扬中市抽取的6899名40~69岁中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应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不同肥胖类型对慢性病共病患病的影响。  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的扬中市6581名中老年居民中,患慢性病共病者3 957例,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60.1%。体质指数(BMI)超重、BMI肥胖、腰围(WC)中心性肥胖、腰臀比(WHR)中心性肥胖和腰高比(WHtR)中心性肥胖者比例分别为40.7%、12.1%、35.3%、79.6%和63.7%,BMI + WC、BMI + WHR和BMI + WHtR复合型肥胖者比例分别为10.5%、11.4%和11.8%。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居住地、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蔬菜摄入是否充足、水果摄入是否充足、体育锻炼情况、每日睡眠时间和慢性病家族史等混杂因素后,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超重(OR = 1.736,95%CI = 1.575~1.915)、BMI肥胖(OR = 2.325,95%CI = 2.012~2.687)、WC中心性肥胖(OR = 1.773,95%CI = 1.615~1.947)、WHR中心性肥胖(OR = 1.956,95%CI = 1.739~2.200)和WHtR中心性肥胖(OR = 1.968,95%CI = 1.788~2.166)均为扬中市中老年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的危险因素,且以WC每增加1个标准差居民的慢性病共病患病风险为最大(OR = 1.475,95%CI = 1.406~1.547);BMI + WC(OR = 2.590,95%CI = 2.221~3.021)、BMI + WHR(OR = 3.488,95%CI = 2.908~4.185)和BMI + WHtR(OR = 2.845,95%CI = 2.438~3.321)复合型肥胖亦均为扬中市中老年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的危险因素,且复合型肥胖居民与单一肥胖类型居民相比慢性病共病的患病风险更高。  结论  BMI肥胖、WC中心性肥胖、WHR中心性肥胖、WHtR中心性肥胖和复合型肥胖均为扬中市中老年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的危险因素,其中WC中心性肥胖和复合型肥胖居民为该地区慢性病共病防控的重点人群。
2019年与2021年全球卫生安全指数指标及得分比较
李锦成, 许诗瑶, 王霄晔, 牛艳, 李群, 王志锋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1072
摘要(18) HTML(3) PDF 540KB(4)
摘要:
  目的  比较2019年与2021年全球卫生安全指数(Global Health Security Index, GHSI)指标及得分,以提高全球卫生安全能力。  方法  于GHSI官网(https://www.ghsindex.org)下载2019年和2021年GHSI评估报告及原始数据,描述2021年度GHSI指标得分情况及GHSI指标框架和内容的变化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019年与2021年GHSI指标得分差异及配对样本的相关性,采用一般线性回归分析2021年GHSI总得分及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比较总得分及各级指标间的共线性和相关性。  结果   2021年全球195个国家GHSI平均得分为38.9分(满分 100 分,分为 < 20、20~40、40~60、60~80、 > 80 分 5 个等级),与2019年(40.2分)基本持平;无一个国家得分进入GHSI全球卫生安全指数的最高级别( > 80分,第五级),且有66.7%的国家总得分低于40分。在2019年GSHI指标框架基础上,2021年GSHI新增加了3个指标(二级指标)、11个亚指标(三级指标)和31个问题。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2021年与2019年GHSI比较,平均得分提高了0.1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一级指标“预防”及“迅速应对”分别降低了 0.6 分和4.0 分(t = – 2.413、– 9.402,P < 0.05);二级指标“人畜共患病”和“贸易和旅行限制”分别降低了 4.8 分和58.3 分(t = – 6.590、– 33.158,P < 0.001);2019年和2021年GHSI指标中,除“贸易和旅行限制”二级指标呈现不相关(r = 0.117)、“执行应对计划”二级指标呈现弱相关(r = 0.237)外,其他二级指标均有极强的相关性。一般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GHSI中6个一级指标间不存在共线性,但与总得分有显著的相关性(P < 0.05)。  结论  全球各国均未做好防范大流行疾病的准备,各国应根据2021年GHSI评估结果对薄弱环节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中国2019年3省控烟投入现状研究
谢莉, 孟子达, 姜垣, 曲晨, 陈平, 万德芝, 肖琳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1760
摘要(16) HTML(5) PDF 482KB(1)
摘要:
  目的   测算2019年中国3省控烟投入情况,为控烟投入政策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0年7 — 12月从中国东、中、西部分别选取A、B、C 3省作为典型地区,采用分层抽样抽取9个市、18个区县的55家控烟卫生行政机构和业务机构,通过调查这些机构和137名控烟相关工作人员获取控烟经费和人员投入情况,根据人口数加权计算得到该省控烟投入。  结果   2019年东、中、西部3省控烟工作人员分别折合114.1、139.4 和154.2人。3省控烟总经费投入分别为4 508.9、2 730.8和3 617.6万元。中、西部两省非活动经费占比较高,均 > 80%。3省人均控烟经费投入分别为0.5、0.6、0.8元。控烟宣传、烟草流行监测和无烟环境建设为3省工作重点。  结论   2019年中国3省控烟经费投入与控烟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应加大控烟经费和人员投入并在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单独立项,加强地区、城乡和控烟活动间的均衡性。
中国13城市在校青年电子烟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梁声远, 郭铠文, 杨晓照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1844
摘要(19) HTML(8) PDF 508KB(2)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在校青年电子烟使用情况及其风险因素,为落实控烟目标提供实证参考。  方法  于2022年9月 — 2023年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华北、长三角、珠三角和西南等4个地区的13个城市抽取 ≥ 15岁在校青年2 405人进行电子烟使用现状和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  受访对象使用电子烟人数为153人(6.36%),其中曾经和现在使用电子烟者分别为110人(4.57%)和43人(1.79%);首次使用年龄均值为(15.92 ± 2.03)岁;使用时友伴人数均值为(2.10 ± 1.34)人。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男性(OR = 4.81,95%CI = 3.24~7.15)、心理压力得分较高(OR = 1.63,95%CI = 1.15~2.33)、半年内遭遇失恋等情感问题(OR = 2.82,95%CI = 1.89~4.21)、失去朋友等友谊问题(OR = 1.67,95%CI = 1.17~2.38)和较高的可支配零用钱(OR800~1500 = 1.90,95%CI = 1.23~2.95;OR > 1500 = 2.22,95%CI = 1.44~3.41)是受访青年使用电子烟的风险因素,而父母在婚状态(OR = 0.44,95%CI = 0.29~0.67)则是约束受访青年使用电子烟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   我国受访青年电子烟使用率较低,性别、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负性事件经历、消费能力和家庭关系稳定性是受访青年电子烟使用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成都市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住院患者共病情况及其共病负担和经济负担比较
周笑楠, 廖诗艺, 赵琴, 王洋洋, 周晓媛, 邱培媛, 万洋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1941
摘要(11) HTML(4) PDF 489KB(1)
摘要:
  目的  了解四川省成都市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住院患者的共病情况及其共病负担和经济负担,为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成都市医保局2013年1月 — 2017年12月30436条帕金森病和3740条帕金森综合征住院患者的医保记录数据,通过《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编码识别疾病并用Charlson共病指数(CCI)评价共病负担,比较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住院患者的共病情况以及共病负担和经济负担,并应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CCI得分对其经济负担的影响。  结果  成都市30436例次帕金森病和3740例次帕金森综合征住院患者中,分别有72.23%和73.26%的住院患者有共病,2种疾病住院患者共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住院患者共病比例居于前3位的疾病均为脑血管病、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伴有终末器官损害),共病比例分别为49.21%和51.23%、19.25%和20.64%、15.54%和16.34%;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住院患者最主要的二元共病组合均为脑血管病 + 慢性肺部疾病,共病比例分别为9.45%和11.34%,最主要的三元共病组合均为脑血管病 + 慢性肺部疾病 + 糖尿病(伴有终末器官损害),共病比例分别为1.30%和2.03%;21983例次帕金森病和2740例次帕金森综合征共病住院患者中,患1、2、3、4、 ≥ 5种共病比例分别为51.95%和47.34%、34.67%和35.51%、11.44%和14.01%、1.74%和2.99%、0.20%和0.15%,2种疾病共病住院患者的共病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5.21,P < 0.001);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住院患者的CCI平均得分分别为(1.39 ± 1.28)分和(1.49 ± 1.36)分,次均住院医疗费用分别为(11031.75 ± 110.88)元和(12885.81 ± 288.57)元,2种疾病住院患者共病负担和经济负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医院等级和住院天数等混杂因素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住院患者的次均住院医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 = 0.017,95%CI = – 0.003~0.071),但会随患者CCI得分的升高而增加(β = 0.066,95%CI = 0.061~0.071)。  结论  成都市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住院患者的共病比例较高且共病负担和经济负担均较重,脑血管病、慢性肺部疾病和糖尿病(伴有终末器官损害)是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最主要的共病。
内蒙古自治区 ≥ 40岁居民肺功能检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刘慧敏, 张敏, 陈文婕, 乔丽颖, 钱永刚, 惠春霞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2008
摘要(23) HTML(8) PDF 486KB(1)
摘要: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 40岁居民肺功能检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9年5 — 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和通辽市奈曼旗4个监测点抽取2 400名年龄 40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估计肺功能检查率,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该地区 ≥ 40岁居民肺功能检查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  内蒙古自治区最终纳入分析的2302名 40岁居民中,接受过肺功能检查者142人,复杂加权后肺功能检查率为5.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企事业办事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其他劳动者或未就业者、知晓呼吸道疾病名称、有呼吸道症状和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内蒙古自治区 40岁居民的肺功能检查率更高,女性内蒙古自治区 40岁居民的肺功能检查率更低。  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 40岁居民的肺功能检查率较低,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是否知晓呼吸道疾病名称、有无呼吸道症状和有无呼吸系统疾病史是影响该地区 40岁居民肺功能检查的主要因素。
陕西省成年居民肥胖测量指标与血脂异常患病关系
刘蓉, 刘晨越, 飒日娜, 陶雅丽, 王艳平, 邱琳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1424
摘要(12) HTML(5) PDF 472KB(2)
摘要:
  目的  了解陕西省成年居民体质指数、腰围和腰高比等肥胖测量指标与血脂异常患病的关系,为科学制定血脂异常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于2018年5 — 11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陕西省10个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点抽取6202名 ≥ 18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偏相关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陕西省成年居民不同体质指数、腰围和腰高比水平与血脂异常患病的关系。  结果  陕西省最终有效调查的6036名成年居民中,血脂异常者1994例,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3.04%。体质指数为体重过轻/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成年居民总胆固醇(TC)水平分别为(4.56 ± 0.89)、(4.75 ± 0.95)和(4.79 ± 0.90)mmol/L,甘油三酯(TG)水平分别为(1.42 ± 0.99)、(1.80 ± 1.24)和(2.14 ± 1.3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别为(2.61 ± 0.78)、(2.79 ± 0.82)和(2.79 ± 0.81)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别为(1.45 ± 0.37)、(1.28 ± 0.32)和(1.17 ± 0.30)mmol/L;腰围为正常、轻度中心性肥胖和重度中心性肥胖TC水平分别为(4.52 ± 0.90)、(4.73 ± 0.89)和(4.83 ± 0.98)mmol/L,TG水平分别为(1.36 ± 0.96)、(1.76 ± 1.05)和(2.08 ± 1.57)mmol/L,LDL-C水平分别为(2.59 ± 0.77)、(2.77 ± 0.79)和(2.82 ± 0.86)mmol/L,HDL-C水平分别为(1.46 ± 0.37)、(1.31 ± 0.33)和(1.21 ± 0.31)mmol/L;腰高比为正常和肥胖成年居民TC水平分别为(4.46 ± 0.88)和(4.76 ± 0.92)mmol/L,TG水平分别为(1.32 ± 0.95)和(1.83 ± 1.24)mmol/L,LDL-C水平分别为(2.55 ± 0.76)和(2.78 ± 0.81)mmol/L,HDL-C水平分别为(1.46 ± 0.37)和(1.29 ± 0.34)mmol/L;不同肥胖测量指标成年居民比较,不同体质指数(BMI)、腰围(WC)和腰高比(WHtR)成年居民的TC、TG、LDL-C、HDL-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腰围和腰高比与TC、TG、LDL-C水平均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均P < 0.001)。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居住地、吸烟情况和饮酒情况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为超重和肥胖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分别为体重过轻/正常体重成年居民的1.58倍(OR = 1.58,95%CI = 1.36~1.82)和2.22倍(OR = 2.22,95%CI = 1.79~2.74),腰围为轻度中心性肥胖和重度中心性肥胖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风险为正常成年居民的1.49倍(OR = 1.49,95%CI = 1.23~1.81)和2.25倍(OR = 2.25,95%CI = 1.79~2.83),腰高比为肥胖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风险为正常成年居民的1.39倍(OR = 1.39,95%CI = 1.13~1.70)。  结论  陕西省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体质指数、腰围和腰高比水平与血脂异常患病密切相关,血脂异常的患病风险随肥胖程度的增加相应上升。
上海市郊区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慢性肾脏疾病检出情况及其与肥胖关系
严青华, 吴萃, 黄俭, 吴菲, 常兆玉, 陈秋艳, 吴国莉, 王玉恒, 杨沁平, 程旻娜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2075
摘要(14) HTML(6) PDF 484KB(2)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郊区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检出情况及其与肥胖的关系,为制定CKD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1年10 — 12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和罗泾镇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抽取1800例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其CKD检出情况,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肥胖对上海市郊区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CKD检出的影响。  结果  上海市郊区最终纳入分析的2991例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中,检出CKD者1037例,CKD检出率为34.67%;检出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者464例,eGFR下降检出率为15.51%;检出蛋白尿者677例,蛋白尿检出率为22.63%;检出血尿者99例,血尿检出率为3.31%。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身体活动水平、是否糖尿病、是否血脂异常和是否血压控制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市郊区社区管理肥胖高血压患者CKD、eGFR下降和蛋白尿的检出风险分别为正常及低体重高血压患者的1.498倍(OR = 1.498,95%CI = 1.203~1.866)、1.340倍(OR = 1.340,95%CI = 1.001~1.793)和1.388倍(OR = 1.388,95%CI = 1.088~1.771)。  结论  上海市郊区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的CKD检出率较高,其中肥胖高血压患者CKD的检出风险相对更大。
新疆维吾尔族农村居民慢性病和慢性病共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陈姚姚, 马儒林, 郭恒, 张向辉, 王馨平, 何佳, 李毓, 郭淑霞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1232
摘要(14) HTML(6) PDF 518KB(2)
摘要: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族农村居民慢性病和慢性病共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当地维吾尔族农村居民慢性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6年8 — 9月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51团招募14851名 ≥ 18岁维吾尔族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农村居民慢性病和慢性病共病患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的12792名新疆维吾尔族农村居民中,患慢性病者8937例,慢性病患病率为69.9%;患慢性病共病者5770例,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45.1%;纳入的18种慢性病中,慢性病患病率居于前3位的分别为代谢综合征(33.1%)、血脂异常(30.8%)和高血压(29.9%);慢性病共病患病率居于前3位的二元共病组合分别为血脂异常 + 高血压(12.2%)、代谢综合征 + 脂肪肝(9.7%)和血脂异常 + 脂肪肝(8.8%);慢性病共病患病率居于前3位的三元共病组合分别为代谢综合征 + 血脂异常 + 脂肪肝(6.8%)、代谢综合征 + 高血压 + 脂肪肝(6.0%)和代谢综合征 + 高血压 + 肌肉关节疾病(4.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 40岁、已婚和离异/丧偶、有慢性病家族史、肥胖和超重、中心性肥胖是新疆维吾尔族农村居民慢性病和慢性病共病患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是新疆维吾尔族农村居民慢性病和慢性病共病患病的保护因素。  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农村居民慢性病和慢性病共病患病率均较高,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慢性病家族史、体质指数和中心性肥胖为当地维吾尔族农村居民慢性病和慢性病共病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中国2010 — 2019年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健康促进工作进展情况分析
杜成欣, 张伟伟, 徐婷玲, 董文兰, 董建群, 蒋炜, 姜莹莹
当前状态:  doi: 10.11847/zgggws1142382
摘要(14) HTML(5) PDF 516KB(3)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2010 — 2019年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健康促进工作的进展情况,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证据。  方法  收集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管理信息系统中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0 — 2019年创建的483个示范区创建年和2019年的相关数据,从支持性环境创建、社区参与、个人技能发展和卫生服务方向调整4个方面对各示范区的健康促进工作进行综合评价,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MP25P75)进行统计描述。  结果  截至2019年,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支持性环境创建中健康教育活动室覆盖率为91.0%、社区宣传栏覆盖率为96.1%,社区参与中幼儿园每个班级平均健康教育课时数为6.0(6.0,10.0)个,中小学每个班级平均健康教育课时数为6.0(6.0,10.0)个,辖区平均群众健身团体个数为92.0(26.0,250.0)个,平均志愿者数为280.0(62.5,1200.0)人,有自我管理小组平均社区数为89.0(44.5,174.5)个,平均自我管理小组数为99.0(48.8,204.3)个,各区县平均自我管理小组覆盖人数为2137.0(842.5,7520.5)人,个人技能发展中健康教育讲座平均总次数为510.0(191.0,1241.0)次,慢性病核心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3.6%(57.8%,71.0%),平均健康素养水平为22.1%(17.0%,28.1%),卫生服务方向调整中健康指导员平均配备数为281.5(67.8,1207.8)人;与创建年比较,2019年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和第四批示范区健康教育活动室覆盖率、社区宣传栏覆盖率、幼儿园每个班级平均健康教育课时数、中小学每个班级平均健康教育课时数、平均志愿者数和平均健康素养水平与创建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2019年不同区域示范区比较,不同区域示范区健康教育活动室覆盖率、社区宣传栏覆盖率、辖区平均群众健身团体个数、有自我管理小组平均社区数、平均自我管理小组数、健康教育讲座平均总次数、平均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指导员平均配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2019年不同地区示范区比较,不同地区示范区社区宣传栏覆盖率、辖区平均群众健身团体个数、有自我管理小组平均社区数、平均自我管理小组数、各区县平均自我管理小组覆盖人数、健康教育讲座平均总次数、平均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指导员平均配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中国基于示范区开展的慢性病健康促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示范区健康促进工作仍存在区域和地区的差异。
封面
2023年第39卷第9期 封面 
2023, 39(9).  
摘要(33) PDF 4629KB(11)
摘要:
目录
2023年第39卷第9期 中英文目次
2023, 39(9): 1-1.  
摘要(26) PDF 1901KB(12)
摘要:
专题报道 —— 控制高血压,享受健康生活
中国省级区域高血压预防控制能力优势、短板与关键控制点分析
王兰, 俞沁雯, 王鑫, 施培武, 沈群红, 陈政, 蒲川, 徐凌忠, 胡志, 马安宁, 徐天强, 王磐石, 汪华, 郝超, 周庆誉, 郝模, 李程跃
2023, 39(9): 1089-1095.   doi: 10.11847/zgggws1140772
摘要(35) HTML(12) PDF 654KB(5)
摘要:
  目的  评价中国内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血压预防控制能力,明确其优势、短板及关键控制点,为提升高血压预防控制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中国内陆31个省级1995年1月 — 2019年12月所有涉及高血压预防控制的政策文件、信息报告、研究文献等公开资料,依据适宜公共健康体系评价标准评估各省级区域高血压预防控制能力,采用规范差距分析法明确其优势与短板,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合敏感性分析明确其关键控制点。  结果  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9年高血压预防控制能力适宜程度平均为47.10%,2000 — 2019年高血压预防控制能力适宜程度年均增长率为18.75%,呈上升趋势(Z = 6.067,P < 0.001);高血压预防控制能力的优势为组织架构较为完备、中长期计划已全面覆盖、管理监控机制内容形式较为健全,短板为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不足以及管理与协调、中长期目标和评价标准等各项管理机制的落实程度较低;人员有效激励程度、组织体系协调程度、激励机制覆盖范围、评价标准可落实程度和服务提供与需要匹配程度分别为资源配置、组织体系、管理机制建立、管理机制落实和服务提供指标群中的关键控制点,若达到适宜,可分别促进高血压预防控制能力的适宜程度提高23.14%、66.40%、15.77%、23.43%和7.06%。  结论  中国省级区域高血压预防控制能力水平持续提升,但亟需加强资源配置,解决各部门职责不清晰、管理机制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以促进能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中国18~65岁居民腰围动态变化与高血压发病关系前瞻性队列研究
郭凯明, 伊娜, 赵振平, 姜莹莹, 蒋炜, 周脉耕
2023, 39(9): 1096-1101.   doi: 10.11847/zgggws1141021
摘要(29) HTML(11) PDF 507KB(6)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18~65岁居民腰围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基于1993 — 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构建前瞻性动态队列,选择其中参与 ≥ 2次调查且在第1次调查时无高血压的9980名排除腰围异常值的18~65岁非孕妇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1997 — 2015年作为随访时间,新发高血压为随访结局,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基线腰围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  结果  中国9980名18~65岁居民在随访期间观察到新发高血压事件3132例,发病密度为32.60/1000人年;基线正常腰围、中心性肥胖前期和中心性肥胖居民在随访期间分别观察到高血压事件1983、496和653例,发病密度分别为26.71/1000人年、45.78/1000人年和59.45/1000人年;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吸烟情况、是否现在饮酒、总体力活动水平、脂肪供能比、基线患慢性病情况、基线腰围、入列年份和出列年份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围增量每增加1 cm,居民的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1.7%(HR = 1.017,95%CI = 1.011 ~ 1.024);腰围增量 ≥ 5 cm居民高血压发病风险较腰围增量< 0 cm居民增加29.5%(HR = 1.295,95%CI = 1.130 ~ 1.484);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腰围增量从4.9 cm开始高血压发病风险呈上升趋势;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吸烟情况、是否现在饮酒、总体力活动水平、脂肪供能比、基线患慢性病情况、入列年份和出列年份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围由正常转为异常和持续异常居民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较腰围持续正常居民增加27.2%(HR = 1.272,95%CI = 1.117~1.449)和77.5%(HR = 1.775,95%CI = 1.546 ~ 2.038);腰围由正常转为异常和持续异常男性居民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较腰围持续正常男性居民增加19.1%(HR = 1.191,95%CI = 1.004~1.412)和48.5%(HR = 1.485,95%CI = 1.218~1.810);腰围由正常转为异常和持续异常女性居民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较腰围持续正常女性居民增加37.4%(HR = 1.374,95%CI = 1.121~1.684)和106.1%(HR = 2.061,95%CI = 1.691~2.513)。  结论  基线腰围和腰围动态增加均可升高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将腰围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且增幅< 5 cm对于高血压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与全死因死亡及心脑血管死亡关系研究
刘仕俊, 张艳, 姜彩霞, 徐珏, 裘欣, 罗军, 刘冰
2023, 39(9): 1102-1107.   doi: 10.11847/zgggws1141233
摘要(25) HTML(9) PDF 464KB(4)
摘要:
  目的  了解高血压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与全死因死亡及心脑血管死亡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浙江省杭州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15年1月1日 — 12月31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的51438例高血压患者的相关数据,随后与死因监测平台进行匹配,追踪截至2021年2月28日的死亡结局,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与全死因死亡及心脑血管死亡的关系。  结果  截至2021年2月28日,高血压患者全死因死亡和心脑血管死亡分别为2365和842例,死亡比例分别为4.60%和1.64%;51438例高血压患者中,具有0、1、2和 ≥ 3项可干预危险者分别为3926例(7.63%)、20392例(39.64%)、20292例(39.45%)和6828例(13.28%);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居住地、是否流动人口和是否合并糖尿病等混杂因素后,未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全死因死亡风险和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分别为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的1.39和1.52倍,现在吸烟高血压患者全死因死亡风险和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分别为现在不吸烟高血压患者的1.21和1.24倍,未每日锻炼高血压患者全死因死亡风险和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分别为每日锻炼高血压患者的1.52和1.73倍,具有1、2、≥ 3项可干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全死因死亡风险和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分别为具有0项可干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的1.53和1.69倍、1.97和2.32倍、2.35和2.94倍,肥胖高血压患者全死因死亡风险为非肥胖高血压患者的0.84倍。  结论  高血压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越多,其全死因死亡风险和心脑血管死亡风险越高。
高血压并发症高风险人群快速识别方法构建与实证分析
陈凯悦, 蒋绮蕴, 王佳韵, 张一英, 李安乐, 李俊, 李程跃
2023, 39(9): 1108-1113.   doi: 10.11847/zgggws1141912
摘要(28) HTML(10) PDF 505KB(3)
摘要:
  目的  构建高血压并发症高风险人群快速识别方法,为社区识别高血压并发症高风险人群提供技术支持。  方法  系统评阅截至2021年4月的国内外高血压并发症相关文献275篇、专业机构网条目36条、协会联盟官网条目89条、新闻舆情网站条目529条、指南规范10份和专业书籍7本,采用边界法梳理资料形成高血压并发症清单和主要并发症共性危险因素清单,邀请34名专家开展3轮专家咨询,确定高血压并发症高风险人群快速识别方法,并利用上海市闵行区2014年1月 — 2020年1月的62150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数据,对37483例无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  高血压并发症的13个关键危险因素分别为血压控制不佳、高盐饮食、超重/肥胖(体质指数 ≥ 24.0)、服药不规律、年龄 ≥ 60岁、吸烟、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中心性肥胖、病程长、血脂异常、缺乏体育锻炼(包括久坐的生活工作方式)、心理压力大和过量饮酒;3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100.0%和91.2%,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0.86和0.88,专家的积极程度和权威程度均较好;第1轮咨询的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281(P < 0.05),专家意见协调性较好;最终确定的高血压并发症高风险人群快速识别方法为“具备 ≥ 5个关键危险因素”,对上海市闵行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快速识别方法筛出的高风险人群占高血压患者的9.17%,数量适宜,有利于社区医生开展更精细化的管理。  结论  构建的高血压并发症高风险人群快速识别方法判断方式简单、可操作性强,能为社区发现高血压并发症高风险人群提供便捷工具。
云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影响因素
马敏, 何利平, 庞林鸿, 朱秋艳, 王化丹, 唐铭婧, 郭子宏, 朵林, 卢江
2023, 39(9): 1114-1119.   doi: 10.11847/zgggws1140381
摘要(29) HTML(8) PDF 517KB(1)
摘要:
  目的  探讨云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服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为控制血压提供建议。  方法  于2021年1 — 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云南省8个县/区抽取 ≥ 18周岁常住居民,共对9 600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将 ≥ 35岁的1 521例既往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使用身份证号与云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进行匹配,把匹配到的既往高血压患者作为管理组,未匹配到的作为非管理组,对比两组的一般特征、血压控制情况、接受服务内容情况及血压控制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 ≥ 35岁的既往高血压患者1 521例,其中管理组1 011例,非管理组510例。管理组的血压控制率(33.2%)高于非管理组(22.0%)(P < 0.05)。管理组中,曾经接受过限盐(89.5% vs. 81.7%)、规律运动(86.9% vs. 79.2%)、体重控制(84.6% vs. 77.4%)、戒烟(83.8% vs. 78.7%)、限酒(84.1% vs. 78.3%)、心理指导(81.3% vs. 72.9%)等生活方式指导服务的比例均高于非管理组的(均P < 0.05);接受6项服务内容的管理组血压控制率分别为33.6%、33.5%、34.3%、33.7%、34.0%、33.4%,均高于非管理组的22.8%、22.0%、22.3%、22.4%、22.5%、21.7%(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较高者、城市居民、遵医嘱服药者、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者是血压控制保护因素。  结论  云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较高,相较于未管理组,高血压管理能有效提升患者血压控制率。
上海市郊区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吴菲, 杨美, 严青华, 常兆玉, 陈秋艳, 王玉恒, 杨沁平, 程旻娜, 徐健蓉, 孟杨, 施燕
2023, 39(9): 1120-1129.   doi: 10.11847/zgggws1141964
摘要(32) HTML(8) PDF 531KB(1)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郊区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的高尿酸血症(HUA)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HUA的预防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1年10 — 12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和罗泾镇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抽取1800例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其HUA患病情况,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上海市郊区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HUA患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上海市郊区最终纳入分析的2899例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中,HUA患病882例,HUA患病率为30.42%;男性和女性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的HUA患病率分别为31.96%和29.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慢性肾脏疾病和超重肥胖是上海市郊区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HUA患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服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和钙通道阻滞剂(CCB)类降压药物是上海市郊区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HUA患病的保护因素;高脂血症、慢性肾脏疾病和超重肥胖是上海市郊区社区管理男性高血压患者HUA患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是上海市郊区社区管理男性高血压患者HUA患病的保护因素;年龄 ≥ 80岁、高脂血症、慢性肾脏疾病和超重肥胖是上海市郊区社区管理女性高血压患者HUA患病的危险因素,服用ARB类和CCB类降压药物是上海市郊区社区管理女性高血压患者HUA患病的保护因素。  结论  上海市郊区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中HUA患病率较高,尤其要重视有高脂血症、慢性肾脏疾病和超重肥胖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对已合并HUA的患者应谨慎选择降压药物。
南京市成年高血压患者夜间睡眠时间与血压控制关系
吴洁, 戚圣香, 王琛琛, 秦真真, 洪忻
2023, 39(9): 1130-1134.   doi: 10.11847/zgggws1140949
摘要(18) HTML(7) PDF 468KB(1)
摘要:
  目的   探讨江苏省南京市成年高血压患者夜间睡眠时间与血压控制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7年 1 月 — 2018 年 6 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苏省南京市抽取 61 098 名成年居民进行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最终纳入其中15 686例高血压患者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夜间睡眠时间与血压控制的关系。  结果   南京市15 686例成年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者7 082例,血压控制率为45.1%;夜间睡眠时间 < 6、6~、7~、8~和 ≥ 9 h/d成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分别为43.8%、45.6%、47.2%、43.7%和40.2%,不同夜间睡眠时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3.354,P < 0.00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是否现在吸烟、是否有害饮酒、是否身体活动不足、是否使用降压药、是否糖尿病、是否血脂异常和体质指数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南京市夜间睡眠时间 < 6 h/d和 ≥ 9 h/d成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可能性分别为夜间睡眠时间7 h/d~成年高血压患者的0.88倍(OR = 0.88,95%CI = 0.77~0.99)和0.75倍(OR = 0.75,95%CI = 0.65~0.87)。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是否现在吸烟、是否有害饮酒、是否身体活动不足、是否使用降压药、是否糖尿病、是否血脂异常和体质指数等混杂因素后,男性夜间睡眠时间 < 6 h/d、8 h/d~和 ≥ 9 h/d成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可能性分别为夜间睡眠时间7 h/d~成年高血压患者的0.74倍(OR = 0.74,95%CI = 0.62~0.89)、0.86倍(OR = 0.86,95%CI = 0.76~0.95)和0.75倍(OR = 0.75,95%CI= 0.62~0.92),女性夜间睡眠时间 ≥ 9 h/d成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可能性为夜间睡眠时间7 h/d~成年高血压患者的0.73倍(OR = 0.73,95%CI = 0.59~0.91);在控制了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是否现在吸烟、是否有害饮酒、是否身体活动不足、是否使用降压药、是否糖尿病、是否血脂异常和体质指数等混杂因素后, ≥ 60岁夜间睡眠时间 < 6 h/d和 ≥ 9 h/d成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可能性分别为夜间睡眠时间7 h/d~成年高血压患者的0.80倍(OR = 0.80,95%CI = 0.68~0.94)和0.68倍(OR = 0.68,95%CI = 0.56~0.83)。  结论   夜间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均会降低南京市成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尤其在男性和 ≥ 60岁高血压患者中更为明显。
深圳市2013 — 2020年极端体感温度对高血压患者120急救量影响
哈永婷, 刘宁, 李冬梅, 彭远舟, 周丽, 黄园园, 程锦泉, 谌丁艳
2023, 39(9): 1135-1140.   doi: 10.11847/zgggws1140715
摘要(27) HTML(13) PDF 2144KB(0)
摘要:
  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极端体感温度(AT)对高血压患者120急救量的影响,为建立或修改与高血压患者相关的公共卫生政策和调整救护车分布等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深圳市急救接报平台2013年1月 — 2020年12月高血压患者120急救数据及深圳市同期气象数据资料,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极端AT对高血压患者120急救量影响的单日滞后和累积滞后效应的相对危险度(RR),并估计人群归因危险因素百分比(PARP)。  结果  深圳市2013 — 2020年高血压患者120急救量为14491例,日急救量最少1例,最多28例,日均急救量为(9.28 ± 0.90)例;同期AT最低 – 4 ℃,最高39.4 ℃,平均AT为(25.62 ± 7.95) ℃。AT对高血压患者急救量影响的3D图及复合图显示,极端AT对高血压患者120急救量的影响呈非线性趋势,高血压患者急救量随AT的升高呈降低趋势,但在30 ℃之后又呈上升趋势。累积滞后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与适宜AT相比,极端体感低温和极端体感高温对高血压患者120急救量影响滞后0~21 d的累积滞后效应RR值分别为1.783(95%CI = 1.303~2.433)和1.315(95%CI = 0.994~1.747),其中极端体感低温对男性和 < 65岁高血压患者120急救量影响的RR值分别为1.721(95%CI = 1.050~2.811)和1.872(95%CI = 1.184~2.982)。有13.64%的高血压患者急救量归因于极端体感低温,其中男性和 < 65岁人群更易受极端体感低温的影响。  结论  深圳市极端体感低温对高血压患者急救量的影响较大,尤其对男性和 < 65岁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更大。
流行病学研究
云南省农村居民2011年与2021年哮喘患病情况及社会经济地位对其疾病经济负担影响比较
刘岚, 李国晖, 孙承欢, 莫怡, 李锦波, 黄友, 李芹, 左梅, 蔡乐
2023, 39(9): 1141-1146.   doi: 10.11847/zgggws1139640
摘要(22) HTML(10) PDF 495KB(2)
摘要:
  目的  比较云南省农村居民2011年与2021年哮喘患病情况及社会经济地位对其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为当地哮喘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1年1 — 11月和2021年1 — 11月在云南省分别抽取8300名和7700名 ≥ 35岁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011年与2021年该地区农村居民的哮喘患病情况及社会经济地位对其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  结果  云南省2011和2021年最终纳入分析的8187名和7572名农村居民中,哮喘患者分别为111例和122例,哮喘患病率分别为1.36%和1.61%,2011年与2021年哮喘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021年云南省农村哮喘患者的人均直接经济负担、人均间接经济负担和人均疾病经济负担分别为(4230.11 ± 1767.06)元、(69.57 ± 23.97)元和(4299.68 ± 1385.83)元,分别高于2011年云南省农村哮喘患者人均直接经济负担、人均间接经济负担和人均疾病经济负担的(2776.85 ± 1203.58)元、(49.86 ± 15.36)元和(2826.71 ± 1049.80)元(均P < 0.05);2021年与2011年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哮喘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比较,2021年社会经济地位低、中等偏下、中等偏上和高的人均疾病经济负担均较2011年有所加重(均P < 0.05),哮喘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的增加量由多至少依次为社会经济高、低、中等偏下和中等偏上。  结论  云南省2011年与2021年农村居民的哮喘患病率无明显变化,但2021年哮喘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有所加重,且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哮喘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变化存在差异。
上海市松江区 ≥ 40岁社区居民COPD患病情况及抗生素认知水平对其自我使用抗生素影响
尹欣, 侯珊珊, 吴毅凌, 赵琦, 赵根明, 姜庆五, 姜永根, 罗炜, 王娜
2023, 39(9): 1147-1151.   doi: 10.11847/zgggws1140880
摘要(26) HTML(7) PDF 491KB(2)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中老年社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情况及抗生素认知水平对其自我使用抗生素的影响,为加强COPD患者的抗生素治疗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1年6 — 12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上海市松江区新桥、中山、佘山和泖港4个社区建立的自然人群队列中随机抽取3500名 ≥ 40岁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检查,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PD患病情况及抗生素认知水平对自我使用抗生素的影响。  结果  上海市松江区最终纳入的3184名社区居民中,患COPD者259例(8.1%);抗生素认知水平得分为0、1、2和3~4分者分别为969人(30.4%)、461人(14.5%)、1462人(45.9%)和292人(9.2%);自我使用抗生素者537人,抗生素自我使用比例为16.9%;在调整了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吸烟情况、是否运动、有无睡眠问题、有无消化系统疾病、有无呼吸系统疾病、有无咳嗽咳痰症状、有无气促症状和BMI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市松江区 < 60岁患COPD社区居民自我使用抗生素的可能性为未患COPD社区居民的3.31倍(OR = 3.31,95%CI = 1.11~9.90), ≥ 60岁患COPD与非患COPD者社区居民自我使用抗生素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进一步调整年龄因素后,上海市松江区抗生素认知水平得分1、2和3~4分社区居民自我使用抗生素的可能性为抗生素认知水平得分0分社区居民的0.26倍(OR = 0.26,95%CI = 0.18~0.36)、0.17倍(OR = 0.17,95%CI = 0.13~0.22)和0.17倍(OR = 0.17,95%CI = 0.10~0.26)。  结论  上海市松江区 ≥ 40岁社区居民抗生素自我使用比例较高,COPD患病情况和对抗生素认知水平较低会增加抗生素的自我使用现象。
苏州市2017 — 2020年儿童全因中耳炎发病率分析
林婉靖, 陈庆会, 钱晨, 李赵进, 诸俊, 赵根明, 田健美, 张涛
2023, 39(9): 1152-1158.   doi: 10.11847/zgggws1140023
摘要(30) HTML(10) PDF 647KB(3)
摘要:
  目的  了解江苏省苏州市5岁以下儿童全因中耳炎(Otitis Media, OM)发病情况。  方法  于2017年1月 — 2021年6月,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为基础,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纳入出生于2017年1月1日 — 2020年12月31日的就诊儿童并建立队列,通过门诊和住院记录随访全因中耳炎病例,并估计0~4.5岁各年龄组儿童全因中耳炎发病率。  结果  队列共纳入507678名儿童,2017 — 2020年共有7 903例儿童罹患9 378例次中耳炎,其中门诊与住院中耳炎病例分别有8 979和399例次,中耳炎总发病率为6.37/103人年,门诊和住院的发病率分别为6.10/103人年和0.27/103人年。儿童中耳炎发病高峰集中于3~4.5岁,其中4~4.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达24.59/103人年。患有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中耳炎相关危险因素的儿童具有较高的发病率(21.45/103人年)。  结论  苏州市儿童全因中耳炎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中耳炎发病率因不同年龄和不同风险人群而异。
COVID-19确诊病例及灭活疫苗接种者不同时期血清IgA、IgM、IgG抗体检测结果比较
李东晓, 卢世栋, 胡晓, 宋云, 毋碧聪, 李亚飞, 李懿, 马红霞, 王海峰, 叶莹, 黄学勇
2023, 39(9): 1159-1164.   doi: 10.11847/zgggws1139954
摘要(22) HTML(6) PDF 822KB(4)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时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病例及接种2019-nCoV灭活疫苗人群的抗体免疫应答规律及特点。  方法   于2020年1月—2021年10月采集河南省43例COVID-19确诊病例的86份血清标本,46名灭活疫苗接种者的184份血清标本,50名未感染健康人的50份血清标本,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20份血清标本检测并分析其抗体水平。  结果   确诊病例恢复期IgA、IgM、IgG抗体阳性率高于急性期(P值均 < 0.05);恢复期的IgM、IgG抗体水平高于急性期(P值均 < 0.05)。灭活疫苗接种后31周,IgG和IgA抗体阳性率分别维持在63.04%(29/46)和36.96%(17/46),IgM抗体全部转阴;疫苗接种者第4、8、12、31周IgA抗体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2.365,P = 0.073),IgM、IgG抗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期确诊病例的IgA、IgM抗体阳性率高于疫苗接种者,IgM、IgG抗体水平高于疫苗接种者(P值均 < 0.05)。  结论   IgG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早期和恢复期阳性率最高。IgA、IgG抗体出现时间较IgM早,在疫苗接种者体内持续时间超过31周。同时期确诊病例的IgM、IgG抗体水平高于疫苗接种者。
实验研究
岩藻多糖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肠粘膜屏障功能保护作用
曲瑞莲, 李婧, 张亚斌, 张楠, 薛美兰, 梁惠
2023, 39(9): 1165-1170.   doi: 10.11847/zgggws1141819
摘要(36) HTML(11) PDF 2312KB(1)
摘要:
  目的  探讨岩藻多糖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采用40只C57BL/6J小鼠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高尿酸血症模型组、岩藻多糖干预组、别嘌呤醇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比色法测定小鼠血清尿酸(UA)水平,ELISA 法检测脂多糖(LPS)、二胺氧化酶(DAO)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 – 1β (IL-1β)水平。小鼠回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苏木精 – 伊红(HE)染色法进行观察,生物素示踪实验观察回肠组织通透性,蛋白印迹法测定小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自噬相关蛋白等的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岩藻多糖使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下降52.45%、TNF-α水平明显下降29.18%、IL-1β水平明显下降25.36%;与对照组比较,LPS水平明显降低27.24%、DAO水平明显降低21.78%(P < 0.05),改善肠黏膜细胞通透性,增加ZO-l、occludin的表达水平(P < 0.05)。与模型组相比,岩藻多糖组LC3BⅡ/Ⅰ比值及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p38 MAPK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 < 0.05),p-mTOR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1)。  结论  岩藻多糖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并通过上调 p38 MAPK/mTOR通路增强小肠黏膜细胞自噬水平,减轻肠黏膜屏障损伤。
聚苯乙烯微塑料激活cGAS-STING通路诱发小鼠小肠炎症
屈家源, 吴明珠, 牟利, 陈旭慧, 吴利玲, 刘长江
2023, 39(9): 1171-1179.   doi: 10.11847/zgggws1141631
摘要(20) HTML(7) PDF 3835KB(1)
摘要:
  目的   了解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暴露对小鼠小肠炎症诱发的潜在危害及作用机制。  方法  将35只BABL/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及50 nm、500 nm、5 μm、50 μm粒径的PS-MPs染毒组,连续灌胃染毒42 d,苏木精 – 伊红(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PS-MPs在小鼠小肠上皮细胞(MODE-K)中内化情况。MTT法检测PS-MPs对MODE-K细胞生长的影响。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S-MPs暴露后小肠组织和MODE-K细胞中炎性因子、cGAS-STING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  结果  PS-MPs暴露引起小鼠小肠组织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PS-MPs(50 nm)可内化进入MODE-K细胞;MTT检测发现PS-MPs可抑制MODE-K细胞活性;PS-MPs(50 nm)暴露可促使小肠组织中炎症相关因子IL-6IL-10IL-22TNF-β基因表达水平分别较对照组升高5.89、5.73、4.75、1.77倍(P < 0.01),且IL-1β、IL-6、IL-10蛋白PS-MPs 50 nm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 < 0.05);MODE-K细胞中PS-MPs(50 nm)暴露使高剂量组(20 μg/mL)中IL-6IL-10IL-22TNF-αTNF-β基因较对照组分别升高了74%、85%、83%、75%和69%(P < 0.05)。小鼠小肠组织50 nm组中cGASSTING基因较对照组分别升高4.85、1.36倍(P < 0.05);STING、p-NF-κB蛋白较对照组分别升高了61%、54%(P < 0.05)。MODE-K细胞中PS-MPs(50 nm)暴露使高剂量组(20 μg/mL)中STING、p-NF-κB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分别升高0.96、1.78倍(P < 0.05)。  结论  PS-MPs可诱发小鼠小肠炎症,其中PS-MPs(50 nm)可通过内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激活cGAS-STING通路,从而介导小肠慢性炎症的发生发展。
调查报告与分析
基于德尔菲法中国县(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周亚霖, 张艺馨, 田新宇, 韩扬, 孙成玺, 马景宇, 李群, 许真, 马吉祥
2023, 39(9): 1180-1184.   doi: 10.11847/zgggws1141479
摘要(44) HTML(14) PDF 485KB(10)
摘要:
  目的  构建中国县(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为评估县(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水平及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能力提高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基于理论研究和文献分析初步确定县(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遴选18名从事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3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  结果   3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88.9%和88.9%,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0.84和0.87;3轮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207、0.210 和0.295(均P < 0.001),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经过3轮专家咨询后建立了县(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61个,最终专家对各指标重要性和可行性评分分别为(4.83 ± 0.13)分和(4.48 ± 0.21)分,变异系数分别为0.00~0.18和0.07~0.22;在构建的评估指标中,一级指标权重为0.094~0.290,二级指标权重为0.011~0.119,三级指标权重为0.001~0.087。  结论  构建的县(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可用于评价县(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工具,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其信度和效度及应用效果仍需进一步评估。
2018年中国8省糖尿病规范管理现状分析
张思佳, 朱晓磊, 胡诗琪, 耿叶, 张晓畅, 吴静
2023, 39(9): 1185-1190.   doi: 10.11847/zgggws1141646
摘要(27) HTML(8) PDF 474KB(0)
摘要:
  目的  了解糖尿病健康管理项目开展现状,分析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及规范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知识、行为、服药以及血糖控制的影响,为后续糖尿病患者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8年8 — 10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患者管理评估研究”8省(自治区)随访的3 978例 ≥ 35岁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管理接受情况以及管理效果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和血糖测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规范管理与糖尿病患者知识、行为、服药以及血糖控制的关系。  结果  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为71.28%,服药治疗率、血糖控制率分别为88.69%和51.98%。规范管理组糖尿病患者的知识知晓较好率、膳食多样性较好率和血糖控制率分别为56.11%、48.79%和53.61%,均高于未规范管理组糖尿病患者的41.54%、43.26%和4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规范管理组糖尿病患者现在吸烟率和饮酒率分别为10.17%和13.34%,均低于未规范管理组的12.49%和18.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规范管理与知识知晓较好以及膳食多样性较好存在正向关联(P < 0.05),与现在吸烟及饮酒存在负向关联(P < 0.05)。  结论  糖尿病规范管理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上升空间。规范管理与糖尿病患者知识知晓较好以及膳食多样性较好存在正相关,与现在吸烟以及饮酒存在负相关。
城市定制型补充医疗保险参保恶性肿瘤患者经济毒性影响因素分析
邱增辉, 蒋俊男, 姚岚
2023, 39(9): 1191-1196.   doi: 10.11847/zgggws1140926
摘要(19) HTML(6) PDF 523KB(1)
摘要:
  目的  了解城市定制型补充医疗保险(定制险)参保恶性肿瘤患者的经济毒性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完善定制险及制定经济毒性干预措施提供政策参考。  方法  于2021年7 — 8月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经济毒性综合评分量表(COST)对在Z市恶性肿瘤患者数据库中随机抽取的600例在2020年12月之后前往当地公立医院就诊过的定制险参保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调查,应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定制险参保恶性肿瘤患者经济毒性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的560例定制险参保恶性肿瘤患者的COST量表评分为(17.90 ± 8.01)分,其中轻度经济毒性89例(15.9%)、中度经济毒性307例(54.8%)、重度经济毒性164例(29.3%);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业户籍、年龄45~59岁、过去1年自费药品支出 ≥ 10000元、过去1年因癌症治疗而借过钱和过去1年因经济困难而放弃治疗的定制险参保恶性肿瘤患者的经济毒性较高;参加了其他商业健康保险、过去1年家庭总收入 ≥ 100000元、过去1年家庭消费性支出 ≥ 100000元和过去1年因癌症住院治疗次数为1 ~ 4次的定制险参保恶性肿瘤患者的经济毒性较低。  结论  经济毒性在定制险参保恶性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社会人口学因素和家庭经济因素均会对其经济毒性产生影响,应从多方面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经济毒性进行有效干预。
中国公众“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知晓情况及实施效果
覃朗, 郑婉姝, 宁佩珊, 胡国清
2023, 39(9): 1197-1200.   doi: 10.11847/zgggws1141219
摘要(18) HTML(7) PDF 433KB(0)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公众对“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的知晓情况及实施效果,为相关部门制定交通安全政策、减少道路交通伤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1年7 — 8月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法对中国18个省、5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564名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骑乘人员和汽车驾乘人员进行了调查,分析公众对“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的知晓情况及行动实施后头盔佩戴和安全带使用增加情况。  结果  本次调查的564名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骑乘人员和汽车驾乘人员中,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骑行人员314人(55.68%),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搭乘人员17人(3.01%),汽车驾驶员137人(24.29%),汽车乘客96人(17.02%);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骑行人员和汽车驾驶员对“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的总知晓率为91.13%,其中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骑行人员和汽车驾驶员的知晓率分别为92.04%和89.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有74.02%的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骑乘人员表示在行动实施后的头盔佩戴情况有所增加,其中骑行人员头盔佩戴增加比例(76.11%)高于搭乘人员头盔佩戴增加比例(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973,P < 0.001);有43.78%的汽车驾乘人员表示在行动实施后的安全带使用情况有所增加,其中汽车驾驶员和乘客安全带使用的增加比例分别为43.07% 和44.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实施1年后,中国公众对其知晓情况较好,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骑行人员头盔佩戴和汽车驾乘人员安全带使用情况均有增加。
湖北省2011 — 2020年新报告 ≥ 50岁HIV/AIDS患者基本特征及趋势分析
郑武, 张艺, 汤恒, 蒋洪林, 张薇
2023, 39(9): 1201-1206.   doi: 10.11847/zgggws1138076
摘要(19) HTML(10) PDF 751KB(3)
摘要:
  目的  分析湖北省新报告 ≥ 50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基本特征及趋势,为后期疫情估计及制定针对性的宣传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获取2011 — 2020年湖北省新报告的 ≥ 50岁HIV/AIDS患者信息,采用joinpoint分析对不同性别及传播途径的新报告病例进行时间趋势回归分析。  结果  2011 — 2020年湖北省新报告 ≥ 50岁病例共有9224例。趋势检验显示,各年度新报告的病例数呈逐年上升(Z = 21.01,P < 0.001);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新报告 ≥ 50岁HIV/AIDS病例数性别趋势变化折点在2017年,男性2011 — 2017年呈上升趋势(APC = 24.68),2017 — 2020年呈下降趋势(APC = – 1.93);女性2011 — 2017年呈上升趋势(APC = 23.91),2017 — 2020年上升趋势减缓(APC = 2.25)。男性经性行为和非性行为传播途径的新报告病例数趋势变化转折点在2016年,2011 — 2016年呈上升趋势(APC = 29.31),2016 — 2020年上升趋势减缓(APC = 2.76);男性非性行为传播途径的新报告病例数2011 — 2020年呈下降趋势(APC = – 13.76)。男性经同性性行为传播新报告病例数趋势变化的转折点在2017年,2011 — 2017年呈上升趋势(APC = 26.12),2017 — 2020年呈下降趋势(APC = – 6.34);经异性性行为传播新报告病例数趋势变化的转折点在2016年,2011 — 2016年上升趋势明显(APC = 28.77),2016 — 2020年上升趋势减缓(APC = 3.73)。女性病例中经性行为传播新报告病例数趋势变化转折点在2017年,2011 — 2017年呈上升趋势(APC = 26.01),2017 — 2020年上升趋势减缓(APC = 1.47);非性行为传播途径的新报告病例数2011 — 2020年呈下降趋势(APC = – 25.66)。  结论  湖北省2011 — 2020年新报告 ≥ 50岁的HIV/AIDS患者增长趋势较快,主要以异性性行为传播为主,应尽快制定 ≥ 50岁老年群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和防控策略,减缓趋势进一步增长。
综 述
国内外医学通用数据模型研究现状及跨队列研究模型建立模式
陈佳齐, 吕明, 王泽, 杨孝荣, 武睿婕, 张同超, 李紫琳, 张媛
2023, 39(9): 1207-1211.   doi: 10.11847/zgggws1141655
摘要(284) HTML(83) PDF 571KB(87)
摘要:
由于医疗信息资源的多来源、多类型、非标准等特征,“信息孤岛”现象在医学研究中普遍存在。中国大型队列数据来源复杂、类型丰富,在实现队列间数据的整合、共享和利用时存在较大难度。为促进医疗健康资源数据的标准化融合,本研究在深入剖析国内外医学通用数据模型(CDM)研究现状的同时,进一步探索跨队列研究CDM建立模式,并结合我国精准医学背景下医疗数据融合共享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此为跨队列研究数据的集成、整合、共享及利用提供参考思路。
公共卫生论坛
群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法若冰, 王长青
2023, 39(9): 1212-1216.   doi: 10.11847/zgggws1141818
摘要(91) HTML(24) PDF 463KB(25)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并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健康中国”战略提出实现“以健康为中心”,加强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使医疗和预防有效融合。群医学是运用、融合当代医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技术、艺术和学术,作为公共卫生的医学基础,实现人群整体与长远健康效益最大化的一门医学学科。群医学人才队伍建设符合人才强国战略,群医学实践与健康中国建设趋向一致。本文分析探讨了群医学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与现实性,并通过总结和借鉴国外群医学人才培养的相关经验与实践,提出了我国群医学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深圳市智慧校园卫生健康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
吴宇, 汪骞, 丁海元, 李晓恒, 李昌勇, 陈柯帆, 程锦泉
2023, 39(9): 1217-1220.   doi: 10.11847/zgggws1141632
摘要(42) HTML(14) PDF 1374KB(7)
摘要:
信息化是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的有效手段,但现有的学校卫生信息化系统千头万线、孤岛林立、缺少集成、信息壁垒严重,且部分系统功能不全、智能化程度较低、更新迭代缓慢,严重制约了学校卫生信息化发展。因此,为打破信息壁垒、促进学校卫生信息化发展,进而促进学校卫生工作、保障学生健康,同时也为提高学校卫生健康管理水平和学生健康水平提供科学手段,建设智慧型、综合型学校卫生健康管理系统平台势在必行。本文系统地概述了深圳市智慧校园卫生健康管理系统建设目标、技术框架、应用及应用效果。
基于政务云的辽宁省区域流行病学调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
李健思, 王子江, 张翠, 孙雪峰, 庞帅, 卢春明, 杨佐森
2023, 39(9): 1221-1224.   doi: 10.11847/zgggws1138879
摘要(39) HTML(11) PDF 2113KB(7)
摘要:
为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本研究借助政务云信息系统算力性能强、数据交换安全可靠、服务器部署灵活、数据采集高效等优势,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图像识别、语音识别,5G、GIS等技术,设计基于政务云的辽宁省区域流行病学调查管理信息系统,以流行病学调查为源头,构建空间、时间和人物关系的多维疫情传播模型及大数据分析,实现省、市、区三级联动、跨省协查实时协同,联防联控信息全流程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