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发表
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显示方式: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1847/zgggws1140595
摘要:
症状监测是实现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和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梳理国内外有代表性国家和地区关于在新冠病毒感染防控中症状监测的特点和实施情况,归纳国内外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监测项目的设计经验,为开展症状监测体系的构建提供经验借鉴。
症状监测是实现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和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梳理国内外有代表性国家和地区关于在新冠病毒感染防控中症状监测的特点和实施情况,归纳国内外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监测项目的设计经验,为开展症状监测体系的构建提供经验借鉴。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1847/zgggws1140813
摘要:
目的 了解福建省厦门市哨点医院2021 — 2022年流感样病例(ILI)的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流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国家流感监测信息系统2021年8月 — 2022年7月厦门市哨点医院发热门诊报告的6018例ILI患者的相关数据,对其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厦门市哨点医院2021 — 2022年发热门诊报告的6018例ILI患者中,2022年6月报告的ILI患者最多,为3168例(52.64%);男性ILI患者为3129例(51.99%),女性ILI患者为2889例(48.01%);以3~6岁年龄组报告的ILI患者居多为2992例(49.72%)。厦门市哨点医院2021 — 2022年随机采集2794例ILI患者的咽拭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检测率为46.43%;其中流感核酸阳性1683例,阳性率为60.24%;ILI患者以单一流感病毒感染为主,为1536例(91.27%),其中甲型H1N1、甲型H3N2和乙型流感Victoria系感染分别占核酸阳性ILI患者的1.60%、57.75%和31.91%;混合病毒感染以乙型流感Victoria系合并人偏肺病毒感染最常见,为32例,占核酸阳性ILI患者的1.90%。 结论 厦门市ILI呈夏季单一年度高峰流行特点,甲型H3N2为流行的优势毒株,3~6岁学龄前儿童为防控的重点人群。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1847/zgggws1141011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公众大流行疲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21年2 — 3月对中国5省(直辖市)4325名 ≥ 18 周岁的人群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风险感知、防护行为、情绪状态、大流行疲劳情况,利用SPSS 22.0对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和疲劳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对大流行疲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082人存在大流行疲劳情况,占调查人群的25.0 %,其中单存在心身疲劳情况1844人(42.6 %),单存在信息疲劳情况1050人(24.3 %)。健康状况差(OR = 1.838,P < 0.05,95 % CI = 1.575~2.144)、认为疫情易感性强(OR = 1.435,P < 0.05,95 % CI = 1.236~1.667)、可控性差(OR = 1.760,P < 0.05,95 % CI = 1.495~2.070)、消极情绪程度高(OR = 3.493,P < 0.05,95 % CI = 2.987~4.086)的公众更容易形成大流行疲劳。 结论 公众存在一定的大流行疲劳现象,健康状况、疫情可控性和易感性程度、消极情绪是造成公众大流行疲劳的主要因素。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1847/zgggws1139423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北京市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为关心关爱医务人员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于2020年10 — 11月,在线调查北京市22家市属医院疫情期间外派支援和坚守本院一线、二线医务人员,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估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描述与比较北京市不同类别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现况,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共调查医务人员4 931人,其中1 603人(32.51 %)发生焦虑情绪,1 729人(35.06 %)发生抑郁情绪,933人(18.92 %)发生失眠。在二线医务人员、坚守本院一线医务人员、外派支援医务人员中,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失眠状况的发生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疫情期间工作类型、年龄是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疫情期间工作类型、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失眠的影响因素。 结论 不同岗位医务人员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长期坚守本院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最突出。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1847/zgggws1140533
摘要:
目的 了解城镇中青年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前后网络购药行为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21年10月21 — 28日,在问卷星线上调查平台数据库中随机抽取 ≥ 18岁成年人发放电子问卷,从中选取调查前1年(2020年11月 — 2021年10月)买过药的748名18~59岁城镇中青年为研究对象,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研究网络购药行为模式变化的影响因素。 结果 城镇中青年中有178人(23.80 %)在疫情前后均未网络购药,477人(63.77 %)在疫情前后均有网络购药,71人(9.49 %)在疫情前未购药但疫情后有过网络购药。回归结果显示,与疫情前后均未网络购药亚组相比,本科及以上学历(RRR = 3.64,95 % CI = 1.37~9.68)城镇中青年更有可能在疫情后开始网络购药,疫情后在医疗机构购药(RRR = 0.41,95 % CI = 0.22~0.75)的城镇中青年在疫情后开始网络购药概率更低;同时,本科及以上学历(RRR = 2.06,95 % CI = 1.25~3.39)和患有慢性病(RRR = 2.54,95 % CI = 1.65~3.92)城镇中青年更有可能在疫情前后均有网络购药,居住在中部地区(RRR = 0.53,95 % CI = 0.33~0.84)、西部地区(RRR = 0.58,95 % CI = 0.36~0.93)城镇中青年在疫情前后均有网络购药概率更低。 结论 在当下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城镇中青年网络购药行为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高学历、患有慢性病与疫情后未在医疗机构买药的群体是疫情后网络购药的重点人群。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1847/zgggws1141316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重复感染Omicron变异株情况,为新冠病毒重复感染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以2022年2 — 9月成都市5轮本土疫情涉及的2567例感染者为调查对象,于2022年12月18 — 22日进行电话随访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感染者基本人口学特征、近1个月内核酸及抗原检测情况、临床表现症状等。通过四川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查询感染者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不同特征人群重复感染率分析。 结果 2263例既往感染者完成调查,应答率为88.16 %。男性占44.68 %,女性占55.32 %;年龄最小1月龄,最大90岁,平均年龄(34.88 ± 19.22)岁;初次感染以轻型病例(61.82 %)和无症状感染者(31.64 %)居多。接种3剂次疫苗者占55.86 %,接种2剂次疫苗者占29.56 %,初次感染毒株主要为Omicron BA.2分支(98.89 %),2022年11 — 12月高峰感染疫情之前未报告新冠病毒重复感染者。在流行毒株为BA.5.2高峰感染疫情中重复感染197例,重复感染率为8.71 %,时间间隔M(P25~P75)为98(93~104)d;其中193例(97.97 %)自报有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咽痛、头痛等;113例(57.36 %)未就诊自行用药。未接种疫苗者重复感染率均高于接种2或3剂者(P = 0.006)。 结论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重复感染率整体较低,但重复感染者中临床症状明显,由于检测机会的的减少重复感染有可能被低估,建议扩大研究覆盖面,同时进一步加强人群免疫接种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健康教育。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1847/zgggws1140233
摘要:
目的 分析云南省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的流行特征及暴发疫情处置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传染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2010 — 2021年云南省报告的流感病例及暴发疫情事件相关信息,对云南省2010 — 2021年流感流行特征及暴发疫情处置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云南省2010 — 2021年共报告流感病例85018例,死亡1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9895/10万。各年龄段人群均有病例报告,以0~9岁组的发病人数居多,占52.64%(44752/85018); ≥ 60岁老年人发病数较少,仅占总病例数的7.18%(6101/85018)。年均发病率排前3位的州市分别是德宏州(82.7681/10万)、红河州(37.9560/10万)、迪庆州(34.1800/10万)。云南省2010 — 2021年报告病例中有实验室诊断结果的病例16000例,其中流感病毒型别甲型(占50.99%,8158/16000)和乙型(占48.14%,7703/16000)基本持平,混合感染占0.87%(139/16000)。2010 — 2021年共报告暴发疫情127起,其中乙型流感64起,甲型流感54起,混合型流感9起;每起事件平均涉及病例69.6例;首发病例的发病日期至暴发疫情的平均报告日期间隔为4.5~10 d;暴发疫情持续时间集中在12 d(8,19);暴发疫情的发现时间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s = 0.518,P < 0.05);120起暴发事件发生在学校。 结论 云南省2010 — 2021年流感发病高峰为每年11 — 12月份及次年1月份,儿童和老年人为流感高危人群,学校是流感的高发场所。针对高危人群,应加强流感疫苗接种宣传,以提高流感疫苗的接种率。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1847/zgggws1141188
摘要:
目的 对浙江省义乌市一起由Omicron变异株BA.5.2引起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传播特征进行分析。 方法 将2022年8月2日 — 8月21日义乌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所涉及的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临床症状等信息,分析家庭续发率、传染性代际(transmission generations ,TG)、序列间隔(serial interval, SI)、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到核酸检测阳性间隔时间、实时再生数Rt等反映疫情传播特征指标。 结果 该起疫情为指示病例发病前7 d有外省高风险区域旅居史和外省阳性感染者的密切接触史后引入义乌市,基因测序显示病毒属于VOC/Omicron(BA.5.2进化分支)变异株。共报告713例感染者,疫情持续20 d。男性343例,女性370例。年龄M(P25,P75)为33(20,74)岁。义乌市除赤岸镇外的13个街道均有病例报告。家庭聚集性疫情138起(74.2 %),涉及425例感染者;在传播关系明确的101起家庭聚集性疫情中,家庭续发率为62.2 %(95 % CI:56.5 %~67.5 %),家庭成员全部续发的家庭占39.6 %(40/101),其中引入病例和197例续发病例TG的M(P25,P75)为1.7(1.0,2.8)d,TG ≤ 2 d的感染者所占50.8 %;在65起家庭聚集性疫情中,引入病例和99例续发病例均出现了临床症状,SI的M(P25,P75)为2.0(1.0,3.0)d,SI ≤ 2 d的感染者占44.4%。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时364例(51.1 %)感染者自述出现临床症状,以发热(64.3 %)、咳嗽(23.4 %)、咽痛咽干(20.1 %)为主。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到核酸检测阳性的时间间隔M(P25,P75)为0(0,1)d,124例(34.1 %)在出现临床症状后检出核酸阳性,滞后时间以1d为主(67.7 %),其次为间隔2 d(22.6 %)。未发现核酸滞后与非滞后组之间性别、年龄、采样方式、采样时间段、Ct值的差异。疫情初期时实时再生数(Rt)最高为6.18,在采取防控措施1周后(8月9日)降至1以下。 结论 本起由Omicron变异株BA.5.2引起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传播特征表现为家庭续发率高,传染性代际和序列间隔短,且存在较高比例的症状滞后于核酸阳性感染者,隐匿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