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38卷  第11期

封面
2022年第38卷第11期 封面
2022, 38(11).
摘要:
目录
2022年第38卷第11期 中英文目次
2022, 38(11): .
摘要:
专栏 —— 健康中国行动: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
广东省2021年诺如病毒感染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李彩霞, 梁玉凤, 徐静, 张昌, 曾汉日, 龙勇, 柯碧霞
2022, 38(11): 1369-1372. doi: 10.11847/zgggws1138942
摘要(378) HTML (115) PDF 591KB(51)
摘要:
  目的  分析2021年广东省诺如病毒聚集性或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收集广东省2021年1 — 12月诺如病毒感染疫情样本及相关基本信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样本进行诺如病毒的鉴定,筛选诺如病毒GI型和GII型阳性样本,通过PCR扩增、建库、测序、序列拼接后对其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  2021年广东省共报告141起诺如病毒感染疫情,其中92.91 %(131起)的疫情发生在托幼机构或学校;疫情的流行季节为冬春季。73起疫情(51.77 %)确定了基因分型。94.52 %(133起)的诺如病毒感染疫情由GII型引起,其中GII.2[P16]和GII.4[P31]分别占比39.13 % 和23.19 %。  结论  广东省2021年诺如病毒疫情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学校,GII.2[P16]和GII.4[P31]分别是春季和冬季的主要流行型别,仍需继续加强诺如病毒疫情监测以及分子分型研究。
广州市2019年输入与本地登革热流行特征及病毒E基因比较
蒋力云, 刘远, 苏文哲, 罗雷, 曹毅敏, 刘文辉
2022, 38(11): 1373-1378. doi: 10.11847/zgggws1138549
摘要(140) HTML (117) PDF 866KB(21)
摘要:
  目的  对广东省广州市2019年登革热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和病毒E基因进行分析,评估输入病例对广州市登革热流行的影响。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广州市2019年登革热病例信息,统计分析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测定登革病毒E基因序列并构建最大相似度基因树。  结果  广州市2019年共计报告登革热确诊病例1655例,输入病例273例,本地病例1382例。输入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2.85 : 1,86.45 %的病例发病年龄集中在20~49岁,职业分布主要为商业服务、家务及待业和工人为主,全年12个月均有发生,发病高峰在6 — 8月,东南亚国家输入病例占境外输入病例的90.38 %。本地病例中男女性比为1.07 : 1,89.87 %的病例发病年龄集中在20~69岁,职业分布主要为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和离退休人员,发病时间为6 — 12月,发病高峰在8 — 10月。病毒E 基因显示本地病例序列与输入病例序列、东南亚国家序列亲缘关系较近。  结论  广州市登革热流行受输入影响较大,2019年的本地流行是由输入病例引起的可能性更大。
浙江省食源性病例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时空聚集分析
陈江, 陈莉莉, 王绩凯, 齐小娟, 贺悦, 章荣华, 刘婷
2022, 38(11): 1379-1381. doi: 10.11847/zgggws1137795
摘要(227) HTML (126) PDF 1922KB(32)
摘要:
  目的  了解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的时空聚集性特征,为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与防治提供建议。  方法  在描述性统计学的分析基础上,利用空间分析法和时空扫描统计法,对2016 — 2017年浙江省101家哨点医院上报的食源性疾病病例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副溶血性弧菌在8月有检出最高峰,检出主要集中在成年人群,尤其26~35岁年龄段。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明显的聚集性,其中空间聚集区域2016年3个,2017年3个,时间聚类情况为2016年8 — 10月,2017年7 — 10月。  结论  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具有年龄和季节性分布特点,并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
宁夏2018 — 2020年细菌性腹泻病原谱与耐药特征分析
魏琼, 沈梅, 张燕飞, 李娜, 刘翔, 田晓伟, 袁秀娟, 李蕾
2022, 38(11): 1382-1386. doi: 10.11847/zgggws1136450
摘要(203) HTML (84) PDF 629KB(14)
摘要: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感染性腹泻的细菌病原谱构成特征以及耐药情况,对预防感染性腹泻以及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集2018 — 2020年宁夏地区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点监测病例样本,采用分离培养的方法对细菌进行鉴定,并对优势菌株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  结果   2018 — 2020年共计监测腹泻病例3486例,检出各类病原细菌287株,包括沙门氏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志贺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奇异变形杆菌。83株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在各年度均为到最高,其次为四环素,头孢唑啉和萘啶酸;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在2019和2020年均达到100 %,其次为阿奇霉素。146株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在各年度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敏感率最高的是亚胺培南,其次为头孢他啶、头孢西丁以及阿奇霉素。  结论   2018 — 2020年宁夏地区细菌性腹泻病原谱较为多样,以沙门氏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居多,是近年来导致宁夏地区感染性腹泻的优势细菌,这2种病原菌均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但不同菌株对不同药物的耐药趋势不同,应继续加强监测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青海高原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时空特征分析
赵金华, 马斌忠, 赵建海, 王卫军, 王学文, 龙江
2022, 38(11): 1387-1390. doi: 10.11847/zgggws1135658
摘要(314) HTML (87) PDF 860KB(24)
摘要:
  目的   分析青海高原2010 — 202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OIDD)流行特征、时空聚集特征及发病三维趋势。  方法   按照发病日期、分月、分年、分县区导出《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2010 — 2020年青海省OIDD发病数、发病率数据,描述性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采用ArcGIS 10.2软件基于2010 — 2020年平均发病率指标进行地理空间可视化和三维趋势分析,采用SaTScan 9.5软件实现时空扫描。  结果   青海高原2010 — 2020年OIDD发病呈秋冬主高峰、夏季小流行的双峰现象,男性高于女性(χ2 = 1894.33,P ≤ 0.001),< 5岁儿童发病率897.26/10万,三维趋势呈现东北部严重于西南部的地理学分布特征,时空扫描显示主要聚集在西宁和海东2个市4个县区,次要聚集区覆盖5市州10个县区。  结论   青海省2010 — 2020年OIDD呈每隔2~3年的上升 – 平台 – 上升周而复始的流行态势,发病时间和范围均呈蔓延的严重态势,< 2岁是高危人群。
2015 — 2020年宁夏腹泻腺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石安琪, 魏开心, 曹慜, 袁芳, 赵瑜, 赵建华, 马江涛
2022, 38(11): 1391-1396. doi: 10.11847/zgggws1138973
摘要(236) HTML (75) PDF 662KB(19)
摘要:
  目的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腹泻患者腺病毒感染状况,流行病学特点和基因进化特征,为腺病毒所致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2015 — 2020年宁夏哨点监测医院门诊腹泻病例粪便样本,使用Real-time PCR方法筛选腺病毒阳性样本,通过PCR扩增腺病毒六邻体区基因,测序后进行病毒型别鉴定和基因进化分析。  结果  2015 — 2020年共收集腹泻病例样本6695份,共检测到腺病毒阳性样本278份(4.2 %)。其中,2017年腹泻样本数最多(1241份),且腺病毒阳性率最高(7.7 %,96份);腺病毒阳性率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78份腺病毒阳性样本中,测序获得80份腺病毒基因序列,经鉴定有3种基因型别,以F41型为主,其次为F40型和C1型。  结论  腺病毒F41型是造成宁夏回族自治区肠道腺病毒性腹泻的优势型别,全年均有病例,全年龄组人群均易感。
专栏 —— 健康中国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山东省农村老年人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
李杰, 杨士鋆, 李智贤, 闫琛, 厉文娟, 桂珍, 周成超
2022, 38(11): 1397-1400. doi: 10.11847/zgggws1136867
摘要(292) HTML (116) PDF 768KB(38)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后山东省农村老年人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为提高农村老年人睡眠质量及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济宁市曲阜市、德州市乐陵市抽取3600名农村老年人,分别于2019年5月和2020年8月新冠肺炎疫情前和疫情期间对其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交叉滞后路径分析模型分析其新冠肺炎疫情前和疫情期间睡眠质量与心理困扰的因果关系。  结果  山东省最终纳入分析的2749名农村老年人新冠肺炎疫情前和疫情期间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分别为(7.82 ± 4.52)和(9.03 ± 4.31)分,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K10)得分分别为(16.64 ± 7.44)和(18.23 ± 8.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β = 1.21、1.59,均P < 0.001);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年收入、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自评健康状况、是否患多重慢性病和身体锻炼情况等混杂因素后,交叉滞后路径分析模型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前睡眠质量可以预测疫情期间心理困扰(\begin{document}$\rho _1 $\end{document} = 0.041, P = 0.015),而心理困扰却不能预测疫情期间睡眠质量(\begin{document}$\rho _2 $\end{document} = − 0.005, P = 0.749),且两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egin{document}$\rho _1 $\end{document} > \begin{document}$\rho _2 $\end{document}, P < 0.001),睡眠质量与心理困扰存在单向因果时序关系。  结论  山东省农村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在新冠疫情发生后均较疫情发生前变差,且睡眠质量差的老年人更易出现心理困扰。
西藏自治区藏族居民社会资本与睡眠障碍关系
付瑶, 次德吉, 尼玛曲措, 王勤俭, 余宛琪, 杨淑娟
2022, 38(11): 1401-1407. doi: 10.11847/zgggws1135906
摘要(253) HTML (83) PDF 595KB(27)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西藏自治区藏族居民社会资本对睡眠障碍的影响,为改善其睡眠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8年5月 — 2019年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7 737名西藏藏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睡眠障碍以及健康相关社会资本(家庭资本和社区/社会资本)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西藏藏族居民社会资本对其睡眠障碍的影响。  结果  西藏藏族居民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1.41 %(2 430/7 737),家庭社会资本和社区/社会资本得分均值分别为8.2和10.0分。在控制人口学特征及健康危险因素的情况下,家庭社会资本越多的西藏藏族居民睡眠障碍发生风险越低(OR = 0.97,95 % CI = 0.95~0.99);社区/社会资本对睡眠障碍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按年龄分层后, ≥ 50岁西藏藏族居民的家庭社会资本越多,睡眠障碍的发生风险越低(OR = 0.95,95 % CI = 0.92~0.99);而 < 50岁西藏藏族居民中的家庭社会资本和社区/社会资本对睡眠障碍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西藏藏族居民的社会资本与睡眠障碍具有相关性,应增加其社会资本以改善睡眠质量。
安徽省成年居民睡眠不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徐伟, 戴丹, 贺琴, 许精巧, 邢秀雅, 曹丹, 陈叶纪, 刘志荣
2022, 38(11): 1408-1411. doi: 10.11847/zgggws1137004
摘要(304) HTML (69) PDF 506KB(26)
摘要:
  目的  了解安徽省成年居民睡眠不足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成年居民的睡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8年10 — 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安徽省12个疾病监测点抽取7 344名成年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复杂加权和事后分层权重的方法分析不同特征成年居民睡眠不足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安徽省成年居民日均睡眠时间为(7.5 ± 1.8)h;最终纳入分析的7 253名成年居民中,睡眠不足者2240人,睡眠不足率为24.5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 45岁、自评健康状况为一般和差/非常差是安徽省成年居民睡眠不足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是安徽省成年居民睡眠不足的保护因素。  结论  安徽省成年居民睡眠不足率较高,年龄、文化程度和自评健康状况是该地区成年居民睡眠不足的主要影响因素。
北京市18~79岁居民不良睡眠状况与慢性病共病患病关系
隗瑛琦, 马爱娟, 谢瑾, 方凯, 董晶, 谢晨, 董忠
2022, 38(11): 1412-1416. doi: 10.11847/zgggws1136854
摘要(244) HTML (61) PDF 509KB(24)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18~79岁居民不良睡眠状况与慢性病共病患病的关系,为慢性病共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7年8 — 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16个区抽取13 240名18~7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复杂抽样加权方法估计居民不良睡眠率和慢性病共病患病率,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打鼾/窒息、中间觉醒 ≥ 2次、早醒、入睡困难、服用安眠药5种不良睡眠状况与慢性病共病患病的关系。  结果  北京市13 240名18~79岁居民中,自述30 d内每周 ≥ 3 d出现打鼾/窒息3413人(25.8 %)、入睡困难2536人(19.2 %)、中间觉醒 ≥ 2次3103人(23.4 %)、早醒2671人(20.2 %)、服用安眠药367人(2.8 %),有 ≥ 1种不良睡眠状况者6490人,复杂抽样加权后不良睡眠率为52.1 %;慢性病共病患病者4 980例,复杂抽样加权后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41.7 %;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是否现在吸烟、近7 d是否饮酒、是否身体活动不足、是否主动体检和是否健康体重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打鼾/窒息(OR = 1.955,95 % CI = 1.731~2.208)、中间觉醒 ≥ 2次(OR = 1.914,95 % CI = 1.591~2.202)、早醒(OR = 1.802,95 % CI = 1.534~2.117)、入睡困难(OR = 1.625,95 % CI = 1.380~1.913)、服用安眠药(OR = 2.617,95 % CI = 1.907~3.592)这5种不良睡眠状况均与北京市18~79岁居民慢性病共病的风险有关。  结论  北京市18~79岁居民不良睡眠和慢性病共病患病状况均较为严重,且多种不良睡眠状况均与慢性病共病患病有关,应在治疗已有疾病的同时关注患者的睡眠问题。
安徽省池州市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不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程进, 魏锁, 潘淳, 王君
2022, 38(11): 1417-1422. doi: 10.11847/zgggws1138052
摘要(250) HTML (89) PDF 556KB(18)
摘要:
  目的  了解安徽省池州市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不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儿童睡眠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0年6 — 7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安徽省池州市幼儿园抽取1815名3~6岁儿童家长就学龄前儿童的睡眠质量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  安徽省池州市最终纳入1758名学龄前儿童的睡眠质量不良检出率为76.3 %,其中就寝习惯不良、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睡眠焦虑、夜醒、异态睡眠、睡眠呼吸障碍和白天嗜睡的检出率分别为85.6 %、46.6 %、46.6 %、84.7 %、19.4 %、45.1 %、11.0 %和71.0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亲人同床睡、与亲人同房分床睡、主要代养人就寝时间在22点及以后和主要代养人睡前使用电子产品是池州市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不良的危险因素,有安静睡眠环境和午睡习惯是池州市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不良的保护因素;每次使用电子产品时间 ≥ 30 min、与亲人同床睡和与亲人同房分床睡是池州市学龄前儿童就寝习惯不良的危险因素,有安静睡眠环境是池州市学龄前儿童就寝习惯不良的保护因素;主要代养人就寝时间在22点及以后是池州市学龄前儿童入睡潜伏期延长的危险因素,有安静睡眠环境是池州市学龄前儿童入睡潜伏期延长的保护因素;有安静睡眠环境和午睡习惯是池州市学龄前儿童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的保护因素;与亲人同床睡和与亲人同房分床睡是池州市学龄前儿童睡眠焦虑的危险因素,年龄5和6岁是池州市学龄前儿童睡眠焦虑的保护因素;有安静睡眠环境是池州市学龄前儿童夜醒的保护因素;男童和主要代养人睡前使用电子产品是池州市学龄前儿童异态睡眠的危险因素,有安静睡眠环境是池州市学龄前儿童异态睡眠的保护因素;主要代养人就寝时间在22点及以后是池州市学龄前儿童白天嗜睡的危险因素,有安静睡眠环境是池州市学龄前儿童白天嗜睡的保护因素。  结论  安徽省池州市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不良检出率较高,其中就寝习惯不良是最主要的睡眠问题;睡床方式、有无安静睡眠环境、有无午睡习惯、主要代养人就寝时间和主要代养人睡前是否使用电子产品是该地区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3省(直辖市)0 ~ 6岁儿童健康体检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昝子晴, 赵金红, 樊子暄, 尤莉莉
2022, 38(11): 1423-1428. doi: 10.11847/zgggws1137309
摘要(281) HTML (102) PDF 573KB(24)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基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0 ~ 6岁儿童健康体检异常检出情况及其与儿童家庭环境、服务利用情况的关系。  方法   基于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于2019年11 — 12月在我国浙江、山西、重庆3省(直辖市)抽取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进行0 ~ 6岁儿童家长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020份。  结果   龋齿(5.9 %,171/2919)、贫血(4.3 %,126/2922)、缺钙(3.5 %,101/2920)是儿童体检项目异常检出率排名前3位项目。≥ 3岁儿童龋齿问题更加突出。西部重庆儿童贫血(4.8 %,29/605)、缺钙(4.3 %,26/603)、心理行为发育偏异(1.0 %,6/604)检出率最高,东部浙江以及城区儿童缺钙及睡眠问题较严重。  结论   我国0 ~ 6岁儿童体检结果与健康状况在不同月龄、地区以及城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6省(直辖市)居民选择预包装食品能力与包装正面标识偏好关系
闫睿杰, 胡奕娈, 张竞雯, 蒋燕, 高超, 肖砾, 张娟, 杨月欣
2022, 38(11): 1429-1434. doi: 10.11847/zgggws1137061
摘要(178) HTML (35) PDF 920KB(17)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6省(直辖市)居民选择盐、糖和脂肪含量较低预包装食品的能力与其对不同类型食品包装正面标识(FOP)偏好的关系,为我国出台FOP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0年7月 — 2021年3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以18~70岁居民为研究对象在6省(直辖市)进行横断面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 002份,采用SAS 9.4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分别有54.6 %(1 639/3 002)、55.3 %(1 661/3 002)和54.1 %(1 624/3 002)的对象自报有能力选择盐、糖和脂肪含量较低的预包装食品,35.4 %(1 064/3 002)认为多重红绿灯标识更容易帮助其快速选择健康食品。以GDA型标识为参照,经调整人口学特征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自报有能力者相比,自报有一点能力选择盐、糖、脂肪含量较低预包装食品者均认为聪明选择标识和营养评分标识更容易帮助快速选择健康食品,自报有一点能力选择盐、糖含量较低预包装食品者亦认为多重红绿灯标识更有帮助,自报有一点能力选择盐含量较低预包装食品者还认为黑色警示标识更有帮助,而自报没有能力选择盐、糖、脂肪含量较低预包装食品者仅认为聪明选择标识更有帮助,以上均OR值 > 1(均P < 0.05)。  结论  我国6省(直辖市)中近一半居民选择盐、糖和脂肪含量较低预包装食品的能力较低,在多重红绿灯标识的基础上融入总体评价元素的FOP形式或有希望为我国公众轻松做出健康选择发挥作用。
PCV13对苏州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保护效果评价
李赵进, 陈庆会, 栾琳, 陶云珍, 冯爽, 张优仪, 田健美, 邵雪君, 赵根明, 张钧, 张涛
2022, 38(11): 1435-1439. doi: 10.11847/zgggws1137785
摘要(225) HTML (130) PDF 518KB(17)
摘要:
  目的  评价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13-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PCV13)对苏州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保护效果。  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以2017年12月1日 — 2019年6月30日到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SCH)就诊或住院治疗的苏州地区0~18月龄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免疫信息系统查询儿童疫苗接种信息建立队列,从SCH信息系统收集研究对象的门诊和住院信息进行随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接种不同剂次PCV13的保护率。  结果   2017年12月1日 — 2019年6月30日,共59927名苏州地区儿童纳入研究,其中接种组共7459人(12.4 %)。对于第一次门诊或住院诊断CAP,至少接种1、2和3剂次PCV13的保护率分别为10.1 %(95 % CI = 3.3 %~18.1 %)、15.7 %(95 % CI = 7.6 %~23.1 %)和20.3 %(95 % CI = 11.5 %~28.3 %),对于所有门诊或住院诊断全CAP,至少接种1、2和3剂次PCV13的保护率分别为13.1 %(95 % CI = 6.0 %~20.0 %)、17.5 %(95 % CI = 10.0 %~24.5 %)和22.2 %(95 % CI = 14.0 %~30.0 %)。  结论   PCV13对苏州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保护效果,接种满3剂次效果最好。
云南省罗平县农村居民2011与2021年可改变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暴露及其聚集性比较
李锦波, 刘岚, 莫怡, 范卢明, 王旭明, 李国晖, 蔡乐
2022, 38(11): 1440-1444. doi: 10.11847/zgggws1137907
摘要:
  目的  比较2011年和2021年云南省罗平县农村居民可改变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暴露及其聚集性,为当地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1年11月和2021年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在罗平县抽取3092和2539名 ≥ 35岁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比较其2011年和2021年可改变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水平。  结果  云南省罗平县农村居民的现在吸烟、被动吸烟、饮酒、一日三餐不按时吃、摄入腌制品 ≥ 3天/周和吃油或脂肪多的食物 ≥ 3天/周的暴露率分别从2011年的38.3 %、29.7 %、28.0 %、41.7 %、62.8 %和61.9 %下降至2021年的28.0 %、15.8 %、17.8 %、18.5 %、28.9 %和17.8 %,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高盐饮食和吃蔬菜水果频率 < 3天/周的暴露率分别从2011年的19.6 %、4.9 %、43.7 %、14.7 %和0上升至2021年的35.2 %、13.6 %、68.0 %、18.6 %和3.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云南省罗平县农村居民可改变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率从2011年的90.4 %下降至2021年的76.7 %(χ2 = 195.073,P < 0.001),2021年不同特征农村居民可改变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率均较2011年有所下降(均P < 0.05)。  结论  云南省罗平县农村居民2021年可改变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暴露率较2011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但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率均有所下降。
北京市城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内镜筛查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晴雨, 杨雷, 张希, 刘硕, 李慧超, 程杨杨, 李浩鑫, 季加孚, 王宁
2022, 38(11): 1445-1449. doi: 10.11847/zgggws1137594
摘要(294) HTML (113) PDF 576KB(15)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内镜筛查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健康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6年9月 — 2020年3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和石景山共6个城区的北京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点的73 240名40 ~ 69岁北京市户籍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评估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于定点医院接受内镜筛查,分析高危人群的内镜筛查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北京市73 240名城区居民中,有16 862人被评估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高危率为23.0 %;16 862名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中,有2 004人接受了内镜筛查,依从率为11.9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50岁、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精神创伤或压抑情绪、有上消化道疾病史、有癌症家族史、日常饮食为烫热食物、家庭做饭时有少许或较多油烟的北京市城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内镜筛查依从性较好,目前吸烟和经常体育锻炼的北京市城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内镜筛查依从性较差。   结论  北京市城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的内镜筛查依从率较低,年龄、文化程度、有无精神创伤或压抑情绪、有无上消化道疾病史、有无癌症家族史、目前吸烟情况、是否经常体育锻炼、日常饮食冷热程度和家庭做饭时油烟情况是该地区城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内镜筛查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河南省成年人秋冬季维生素D缺乏患病情况调查
冯石献, 王国杰, 田惠子, 刘建涛, 王梦微, 杨国俊, 高莉
2022, 38(11): 1450-1454. doi: 10.11847/zgggws1137307
摘要(263) HTML (72) PDF 622KB(18)
摘要:
  目的  了解河南省成年人维生素D缺乏(VDD)情况,为减少VDD带来的健康损害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8年10月— 2019年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8 455名调查对象,对抽取的调查对象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应用复杂抽样加权调整方法,对河南省成年人秋冬季VDD患病率(PVDD)进行估算。  结果  估算的河南省成年居民PVDD为24.2 %(95 % CI = 19.5 %~29.6 %),男性PVDD为16.0 %,低于女性的32.0 %;在各年龄组中,18~39岁年龄组PVDD最高,为29.6 %;单身人群PVDD为37.2 %,高于非单身人群的22.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对数二项分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成人VDD与性别、婚姻状态、职业、文化程度、检查季节有关,以男性为参照,女性校正现患比(APR)及其95 % CI为2.04(1.56 ~ 2.68);以非单身为参照,单身人群APR(95 % CI)为1.29(1.01 ~ 1.64);以农林牧渔水业为参照,农林牧渔水业以外行业、无工作/家务、退休的人群APR(95 % CI)分别为1.81(1.27~2.58)、1.56(1.05~2.30)、1.76(1.22~2.54);以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为参照,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大专及以上人群APR(95 % CI)分别为1.33(0.99~1.80)、1.44(1.03~2.03)、1.78(1.32~2.40);以秋季为参照,冬季APR(95 % CI)为1.44(1.14~1.82)。  结论   河南省成年人秋冬季PVDD较高;女性、单身、较高文化程度、农林牧渔水业以外行业、冬季增加了VDD患病风险。
实验研究
氯乙烯染毒、高脂饮食及联合作用对小鼠肠道菌群影响
郝岩, 陈诗奇, 赵晓田, 沈永梅, 仇玉兰
2022, 38(11): 1455-1459. doi: 10.11847/zgggws1136689
摘要(252) HTML (127) PDF 887KB(11)
摘要:
  目的  探讨氯乙烯(VCM)染毒、高脂饮食及联合作用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SPF级C57BL/6J小鼠6周龄雄性20只,分为对照组、高脂组、VCM组(800 mg/m3)、氯乙烯联合高脂组(简称联合组)。高脂饮食和VCM染毒处理13周,取粪便做16S rDNA测序,分析肠道微生物的改变。  结果  高脂饮食及VCM染毒后,改变了肠道菌群的丰度及群落结构。门水平上,处理组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属水平上,各组肠道微生物聚集程度不同。样本复杂度分析中,高脂组物种数低于对照组和联合组(P<0.05);高脂组香农指数(Shannon)低于其他3个组(P<0.05);多样本比较分析中,各组菌群群落组成存在差异。  结论   氯乙烯染毒、高脂饮食及联合作用导致小鼠肠道微生物失调,两者联合主要改变肠道微生物属水平丰度。
打印机释放颗粒物时空分布及通风影响
郭鑫, 吕利枝, 王云
2022, 38(11): 1460-1464. doi: 10.11847/zgggws1135873
摘要(190) HTML (52) PDF 662KB(14)
摘要:
  目的   探究打印机释放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分布及通风因素的影响。  方法  在体积为0.606 m3(1.035 m × 0.711 m × 0.823 m)实验仓中进行实验,使用气溶胶粒径谱仪监测实验仓内不同位置的颗粒物浓度随打印机工作时间的变化;探究通风时机、通风流量和通风时长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结果  实验仓内不同位置的颗粒物数量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无差异;颗粒物浓度峰值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rs = – 0.740,P < 0.001),且随水平距离增加而衰减(rs = – 0.351,P < 0.01)。在打印前、打印开始、打印结束后通风和不通风时颗粒物浓度峰值分别为(– 26.96 ± 8.42)、(– 5.67 ± 4.72)、(39.23 ± 16.85)和(75.43 ± 15.37) p/cm3,有统计学差异(P < 0.05)。在打印开始时通风,颗粒物数量浓度峰值随通风流量增加和通风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  结论  打印机释放颗粒物在实验仓内扩散迅速,浓度峰值呈现垂直分布和距离衰减;通风时机、通风流量和通风时长可影响浓度水平。
调查报告与分析
中国长三角区域重点慢性病服务提供能力现状及其发展均衡程度分析
祁玉成, 施培武, 沈群红, 张朝阳, 陈政, 蒲川, 徐凌忠, 胡志, 马安宁, 龚朝晖, 徐天强, 王磐石, 汪华, 郝超, 李程跃, 周庆誉, 郝模
2022, 38(11): 1465-1468. doi: 10.11847/zgggws1137731
摘要(239) HTML (56) PDF 618KB(19)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国长三角区域重点慢性病服务提供能力现状及其发展的均衡程度,为促进长三角区域重点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高质量均衡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09年1月1日 — 2019年12月31日长三角区域有关重点慢性病的公开文件资料,借鉴适宜公共健康体系中“服务功能”要素,构建服务提供种类覆盖率(SCR)和定量可考核服务种类覆盖率(ASCR)2个指标定量分析长三角区域重点慢性病服务提供能力,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长三角区域重点慢性病服务提供能力发展的均衡程度。  结果  中国长三角区域重点慢性病服务提供水平方面,SCR和ASCR平均值分别从2009年的21.2 %和10.0 %提升到2019年的82.8 %和51.5 %;从各级预防角度看,SCR和ASCR均以三级预防表现最好;从三级预防整体看,2019年上海市SCR覆盖率最高(96.0 %),安徽省SCR覆盖率最低(71.0 %),江苏省ASCR覆盖率最高(63.9 %),浙江省ASCR覆盖率最低(33.0 %);在长三角区域重点慢性病服务提供发展均衡水平方面,SCR和ASCR的耦合协调度值分别从2009年的38.97和11.58上升到2019年的90.73和70.72;2019年长三角区域SCR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均衡等级分别为9级、9级和10级,ASCR分别为7级、7级和8级。  结论  中国长三角区域重点慢性病服务提供能力及均衡水平逐年上升,三级预防优于一级和二级预防,SCR各级预防均衡发展水平优于ASCR。
跨省就医农村患者直接结算可及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郭珉江, 李亚子, 张芳源, 姜骁桐
2022, 38(11): 1469-1473. doi: 10.11847/zgggws1137544
摘要:
  目的   研究跨省就医农村患者直接结算的可及性,并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9年9月 — 2020年9月选取跨省就医直接结算量排名前100家定点医疗机构,以外省农村地区患者为调查对象,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选取上一年度有过跨省住院经历的2363例农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分层模型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对跨省就医农村患者直接结算可及性进行分析。  结果  跨省就医直接结算比例为19.2 %(454/2 363),大病转诊[31.7 %(152/480)]和三级医疗机构跨省就医[21.0 %(351/1 674)]的农村患者直接结算比例最大。长期在外居住和工作的农村患者直接结算概率仅为大病转诊人群的25.4 %和54.5 %。二级医院就诊的直接结算概率约为三级医院的64.4 %。跨省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占区域医疗机构比例每增加1 %,农村患者跨省就医直接结算的可能性就会增加36.8 %。  结论   农村患者跨省就医需求与直接结算网络的差异以及流动身份的制约造成了其直接结算可及性不足。应结合农村患者就医特点进一步扩展跨省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网络在基层医疗机构以及门诊服务的覆盖面,加强就医地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并建立适应其流动特点的宣传和备案方式,以进一步提升农村患者的直接结算可及性。
2020年上海市签约家庭医生健康素养水平现况调查
杨凯越, 万和平, 潘新锋, 张雪艳, 何碧玉, 康凯, 吴贞颐, 乐曲, 陈润洁
2022, 38(11): 1474-1477. doi: 10.11847/zgggws1137508
摘要(236) HTML (58) PDF 474KB(15)
摘要:
  目的  了解2020年上海市签约家庭医生健康素养水平,为制定签约家庭医生健康素养提升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0年10 — 12月,在上海市以普查的方式调查5826名签约家庭医生。  结果  上海市2020年签约家庭医生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94.22 %,3个方面素养水平从高到低分别为基本知识和理念(96.74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87.38 %)、健康技能(78.82 %);6类问题素养水平从高到低分别为安全与急救(94.82 %)、科学健康观(93.82 %)、健康信息(91.01 %)、基本医疗(85.96 %)、慢性病防治(84.14 %)、传染病防治(72.91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签约家庭医生健康素养水平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上海市签约家庭医生健康素养水平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健康技能、传染病防治素养仍需提升;此外,签约家庭医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行为和技能,呈现知行分离现象。
云南省脱贫地区居民健康素养具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普世传, 刘梅, 李灵清, 矣佳蓉, 马鸿玲
2022, 38(11): 1478-1480. doi: 10.11847/zgggws1138214
摘要(222) HTML (68) PDF 481KB(16)
摘要:
  目的  了解云南省脱贫地区居民健康素养具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乡村振兴战略中健康促进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0年8 — 10月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云南省脱贫地区抽取88个贫困县34510名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  结果   云南省脱贫地区调查的34510名居民中,具备健康素养居民5129人,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4.86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5~54岁和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的云南省脱贫地区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较高,少数民族和居住在农村的云南省脱贫地区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较低。  结论  云南省脱贫地区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较低,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和居住地是该地区居民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
新冠肺炎非药物干预策略对宁夏肺结核病伴随效应影响
王若男, 杨正贵, 刘炜晨, 龚瑞, 赵瑜
2022, 38(11): 1481-1485. doi: 10.11847/zgggws1138106
摘要(244) HTML (69) PDF 870KB(20)
摘要:
  目的  分析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非药物干预策略(NPIs)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肺结核发病的影响。  方法   构建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SARIMA)模型对2020年宁夏肺结核发病进行预测,并根据202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同的应急响应级别将肺结核实际发病数分别与2019年同期数据以及模型得出的预期发病数计算相对变化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2004 — 2020年宁夏肺结核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趋势;ARIMA(1,1,2)(1,1,2)12模型(RMSE = 1280.500,MAPE = 13.15 %)为筛选出的最优模型。202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至三级响应时发病的预期降幅分别为63.58 %、29.61 %和8.59 %。  结论   新冠肺炎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对宁夏肺结核病具有降低发病的伴随效应,且该效应与应急响应级别呈正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越高,该抑制作用越明显。
沈阳市改装场所室内氡污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吴浩岚, 赵航, 李梦格, 朱京海, 李彦慧, 贺淼
2022, 38(11): 1486-1488. doi: 10.11847/zgggws1132296
摘要(653) HTML (211) PDF 470KB(121)
摘要:
  目的  了解沈阳市改装场所室内氡污染水平,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沈阳市2017年建成的734处改装场所,检测其室内氡浓度,分析各种改装因素与氡浓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  与住宅(n = 581)相比,办公场所室(n = 153)内氡浓度较高[(69.285 ± 7.128)vs.(75.822 ± 4.090)Bq/m3P < 0.05];室内场所氡浓度最主要影响因素为层高;住宅室内氡浓度影响因素包括墙面使用大白、距主干道距离;办公场所室内氡浓度影响因素有墙面使用大白、使用地板、理石和地胶。  结论  应针对室内氡浓度相关影响因素制定科学防控措施,以控制其暴露水平。
综 述
人乳头瘤病毒相关头颈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贾鑫华, 苏征, 李煜霏, 吴婷, 乔友林
2022, 38(11): 1489-1493. doi: 10.11847/zgggws1136127
摘要(422) HTML (100) PDF 565KB(55)
摘要:
头颈癌(HNC)的病因主要是烟草和酒精的暴露,在戒烟行动的号召下,吸烟相关的HNC发病率下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导致HNC的病例逐渐增多,尤其是发达国家,其中在美国HPV相关HNC超过宫颈癌成为HPV相关的第一大肿瘤。此外,随HPV疫苗的陆续上市,宫颈癌的研究逐渐进入后疫苗时代,HPV其他相关肿瘤,尤其是HNC成为下一研究的热点。
公共卫生论坛
中国流感疾病负担现状、问题与挑战及应对策略
陈晨, 刘国恩, 曾光
2022, 38(11): 1494-1498. doi: 10.11847/zgggws1140026
摘要(743) HTML (971) PDF 564KB(313)
摘要: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均为呼吸道传染病,若二者合并感染,不但会加重病情、延长病程,且会使死亡率升高,特别是对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人群风险更大,同时还会给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经济负担。因此,在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背景下,加强对流感的防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中国流感防控现状和长期目标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流感防控的新形势和新要求2个方面概述目前中国流感疾病负担、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关流感防控的应对策略。
面向未来初级卫生保健新内涵构建
董忆晗, 李伯阳
2022, 38(11): 1499-1504. doi: 10.11847/zgggws1137914
摘要(257) HTML (159) PDF 767KB(42)
摘要:
初级卫生保健的传统概念和内涵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人类社会经济和健康领域的发展。本文基于对初级卫生保健传统概念的发展回顾和内涵分析,指出其与社会发展脱节的特征内容,在传统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地概述,构建面向未来的初级卫生保健新内涵为:以社区为基础,依靠科技、社会创新和多部门协作,提供以人为本的整合型服务,同时具备应对突发卫生事件及气候和环境变化的能力。此新内涵共包括以社区为基础、整合和连续性、技术与社会创新、应急管理、应对气候和环境变化、政策环境支持6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