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38卷  第12期

封面
2022年第38卷第12期 封面
2022, 38(12).
摘要:
目录
2022年第38卷第12期 中英文目次
2022, 38(12): 1-1.
摘要:
专题报道 —— 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
中国急诊科护士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雷子辉, 冯晶, 申鑫, 夏雯琪, 周颖, 颜时姣, 甘勇
2022, 38(12): 1505-1509. doi: 10.11847/zgggws1138660
摘要(275) HTML (71) PDF 623KB(98)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急诊科护士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9年7 — 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取20 136名工作时间 ≥ 6个月的急诊科护士进行自填问卷调查,应用SPSS 22.0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χ2检验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急诊科护士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6.82 %。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 45岁(OR = 0.710)、已婚(OR = 0.707)、高级职称(OR = 0.677)、自评健康状况好(OR = 0.276)或一般(OR = 0.506)、睡眠质量好(OR = 0.358)或一般(OR = 0.575)是急诊科护士抑郁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饮酒(OR = 1.425)或已戒酒(OR = 1.391)、日均工作时长 ≥ 10 h(OR = 1.272)、工作压力较大(OR = 2.358)或非常大(OR = 5.731)、曾经历工作场所暴力(低频次:OR = 1.675;中频次:OR = 3.290;高频次:OR = 5.982)是急诊科护士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工作压力、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工作场所暴力与急诊科护士抑郁症状显著相关,需结合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现状完善急诊科护士的工作结构和管理方案。
抑郁症患者再入院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廖诗艺, 王洋洋, 蔡燕, 邱培媛, 周晓媛
2022, 38(12): 1510-1516. doi: 10.11847/zgggws1137561
摘要(381) HTML (121) PDF 638KB(49)
摘要:
  目的  研究抑郁症住院患者再入院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根据四川省成都市2013 — 2017年参保的抑郁症住院患者的住院报销记录,分析患者入院情况,使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纳入抑郁症患者共计16 556例,25 403条住院记录。抑郁症住院患者住院率随年份增加而增加,从2013年1.92次/万人增长到2017年5.35次/万人,且女性高于男性。30 d内的再入院人数1 519例,30 d再入院率为9.17 %,5年内的再入院人数3 854例,5年再入院率则升高为23.28 %。各个时段内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抑郁症患者再入院率低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抑郁症患者。在再入院的记录中,因为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再入院的人次数最多,占比28.35 %。因为循环系统疾病(I00-I99)再入院的人次数排名第2,占比20.17 %;因为呼吸系统疾病(J00-J99)再入院的人次数排名第3,占比16.27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在20 ~ 39、40 ~ 59、60 ~ 79和 ≥ 80岁,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者,住院天数在8 ~ 14、15 ~ 30和 ≥ 31 d,抑郁类别为复发性抑郁(F33)是抑郁住院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有其他共病,在一级、二级和三级医院就诊是抑郁住院患者再入院的保护因素。  结论  成都市抑郁住院患者再入院率较高,性别、年龄、医保类型、住院天数、抑郁类别、患病情况和医院等级是抑郁住院患者的主要影响因素。
中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交互作用与自杀相关行为关联
张至贤, 黄雪雪, 胡婕, 薛艳妮, 贾丽媛, 陶芳标, 万宇辉, 张诗晨
2022, 38(12): 1517-1522. doi: 10.11847/zgggws1138596
摘要(358) HTML (123) PDF 587KB(78)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交互作用与自杀相关行为的关联。  方法  于2020年10月 — 2021年6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广东省阳江市、河南省郑州市3个城市16853名在校中学生,使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量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等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理健康素养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自杀相关行为的关联。  结果  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检出率分别为31.3 %、16.3 %和7.5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检出率为28.9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具备心理健康素养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并且心理健康素养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对自杀相关行为存在相加交互作用和相乘交互作用。  结论  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检出率较高,不具备心理健康素养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自杀相关行为的危险因素,两者联合作用时可显著增加自杀相关行为的发生。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屈光度相关性分析
吴慧, 谢龙堂, 胡媛媛, 赵海强, 孙伟, 孙志毅, 吕太亮, 刘艺, 吴建峰, 毕宏生
2022, 38(12): 1523-1527. doi: 10.11847/zgggws1136667
摘要(284) HTML (82) PDF 540KB(49)
摘要:
  目的  掌握儿童青少年屈光和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健康状态与近视的相关性,了解影响儿童青少年屈光度及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为制定近视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0年9 — 12月在山东省13个地市调查8 672名3~8年级学生,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在线心理问卷调查。  结果  近视学生思维维度和情绪维度得分为(17.25 ± 2.87)分和(10.69 ± 1.93)分,高于非近视学生的(17.12 ± 2.86)分和(10.57 ± 1.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 1.97、 – 2.67,均P<0.05);随着年级的增长,近视学生和非近视学生在思维、情绪和意志行为等不同的心理维度得分出现差异;不同地理区域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同,儿童青少年屈光度与性别、年级、地区和情绪维度(t = – 38.85、 – 6.75、4.26、 – 2.63,均P<0.05)相关。  结论  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与性别、年龄、地区及心理因素有关;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不仅仅要关注视力发育和眼部健康,还需要结合儿童青少年人格、心理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以提高学生的眼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
中国严重精神障碍管理运行机制现状及其效果分析
俞沁雯, 施培武, 沈群红, 陈政, 蒲川, 徐凌忠, 胡志, 马安宁, 龚朝晖, 徐天强, 王磐石, 汪华, 郝超, 郝模, 李程跃
2022, 38(12): 1528-1532. doi: 10.11847/zgggws1136865
摘要(274) HTML (99) PDF 571KB(36)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严重精神障碍防制体系管理运行机制的现状,并探究其完善程度对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效果的影响,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31日之前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开发布的所有涉及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的政策文件,依据适宜公共健康体系评价标准,从管理监控、计划评价、筹资补偿、协调激励4个角度分析管理运行机制的完善程度;并应用固定效应模型结合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报告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4年1月1日 — 2018年12月31日管理数据分析其与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结果指标间的关系。  结果  2018年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严重精神障碍管理运行机制平均适宜程度为43.87 %,较2014年提升了22.08 %,但与适宜标准的85 %仍相差48.39 %;其中,筹资与补偿机制在4个要素中完善程度相对最高(64.96 %),协调与激励机制适宜程度最低(23.69 %);从具体定位看,内容形式完备程度和中长期规划覆盖程度均较高,分别达89.29 %和96.24 %,而职责分工明确程度仅为24.91 %,管理机制可行程度仅为6.48 %。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GDP的影响后,地区严重精神障碍管理运行机制完善程度提高了1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规范管理率提升了1.54 %,规律服药率提升了0.28 %(均P < 0.05)。  结论  中国严重精神障碍管理运行机制在2014 — 2018年稳步提升,其中管理规范、中长期规划覆盖已较为全面,有效改善了患者管理质量,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协调与激励机制建设并明确各方职责分工。
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职业人群肥胖强化健走处方干预效果评价
郭凯明, 赵一凡, 赵平平, 刘芳, 徐溪, 张朝, 林永青, 周脉耕, 姜莹莹, 蒋炜
2022, 38(12): 1533-1537. doi: 10.11847/zgggws1139360
摘要(245) HTML (103) PDF 503KB(48)
摘要:
  目的  评价中国职业人群肥胖强化健走处方干预效果,为推广适合中国职业人群适宜的体重控制方案提供借鉴。  方法  基于2021年5 — 8月中国职业人群健走项目,招募来自全国12个省份的31528名在职人员进行为期100 d的健走干预,根据是否接受强化干预分为强化干预组和阳性对照组(强化干预组实施4个健走处方,阳性对照组实行3个健走处方),对完成基线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且健走数据完整的28285名在职人员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共得到5208对10416名研究对象,比较2组职业人群干预前后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臀围和体脂率的变化情况以对中国职业人群肥胖强化健走处方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强化干预组职业人群万步率、集中健走率、4个处方完成率、体重监测完成率及阳性对照组万步率、集中健走率、3个处方完成率P25值和平均值均 > 85 %,2组职业人群的干预依从性均较好;强化干预组和阳性对照组职业人群的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臀围、体脂率在干预前分别为(65.98 ± 11.86)kg和(65.23 ± 11.87)kg、(23.77 ± 3.29)和(23.78 ± 3.30)、(82.75 ± 10.25)cm和(82.54 ± 10.14)cm、(96.15 ± 7.37)cm和(96.06 ± 7.17)cm、(27.92 ± 6.18)%和(27.75 ± 6.37)%,在干预后分别为(64.18 ± 11.50)kg和(63.86 ± 11.58)kg、(23.18 ± 3.16)和(23.31 ± 3.19)、(81.33 ± 10.05)cm和(81.09 ± 9.99)cm、(95.16 ± 6.88)cm和(94.97 ± 6.70)cm、(26.89 ± 6.11)%和(27.00 ± 6.29)%;干预前后强化干预组和阳性对照组职业人群分别比较,干预前、后2组职业人群的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臀围和体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干预前、后2组职业人群比较,干预前强化干预组职业人群的体重高于阳性对照组职业人群(t = – 3.25,P = 0.001);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后强化干预组职业人群的体重、体质指数和体脂率均低于阳性对照组职业人群(均P < 0.01)。通过多水平模型结合倍差法校正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是否患慢性病、慢性病知识得分、心理量表得分和睡眠时间等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干预后强化干预组职业人群体脂率较阳性对照组多下降了0.29 %(t = – 2.05,P = 0.04);进一步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体质指数水平为超重的职业人群通过强化干预可促进体重、体质指数和体脂率的下降,干预前体质指数水平为肥胖的职业人群通过强化干预可促进体质指数和体脂率的下降,干预前体脂率水平为超重和肥胖的职业人群通过强化干预可促进体脂率的下降。  结论  4个健走处方的强化干预模式可进一步降低中国超重和肥胖职业人群的肥胖程度,对体脂率的健康受益更大。
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猴痘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郑敏, 钱晓涵, 袁智, 陶锐, 马琳, 范家诚, 周凤, 陈文彦, 朱志霖, 姚永明
2022, 38(12): 1538-1543. doi: 10.11847/zgggws1140253
摘要(783) HTML (295) PDF 542KB(225)
摘要: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猴痘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与全国20个省份的MSM艾防社区组织合作,于2022年7月1 — 3日通过网络向日常进行服务的3889名MSM发送电子问卷,招募研究对象,对参与调查的MSM人口学特征、旅居史、性行为特征及猴痘防控相关知识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有效调查MSM 3563人,平均年龄为(31.0 ± 9.0)岁,同性恋占72.7 %(2592/3563),调查前1个月内发生过男男性行为的占53.4 %(1903/3563),自报感染HIV的占25.7 %(916/3563),有猴痘疫情地区旅居史的占2.7 %(95/3563)。猴痘预防知识知晓率为47.2 %(1681/35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为35~44岁(OR = 1.54, 95 % CI = 1.18~1.99)和45~54岁(OR = 1.90,95 % CI = 1.32~2.74)的猴痘预防知识知晓率高于16~24岁,婚姻状况为未婚(OR = 1.49,95 % CI = 1.15~1.92)、离异/丧偶(OR = 1.56,95 % CI = 1.12~2.18)高于在婚,文化程度为硕士及以上(OR = 1.92,95 % CI = 1.02~3.60)高于文盲及小学,担心猴痘疫情传入中国(OR = 2.68,95 % CI = 2.29~3.15)高于不担心疫情,有国外旅居史(OR = 1.73,95 % CI = 1.13~2.66)高于无国外旅居史,自报HIV阳性(OR = 1.69,95 % CI = 1.19~2.40)和HIV阴性(OR = 1.79,95 % CI = 1.28~2.50)猴痘知晓率高于未检测HIV者(均P < 0.05)。  结论  我国MSM人群对猴痘疫情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但猴痘防控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应特别加强对低年龄段、在婚、低文化程度和未进行HIV检测MSM人群的猴痘预防知识宣传教育,提升MSM人群的防护意识。
自然绝经年龄与绝经后肥胖关系
吴永君, 张维森, 周柏靖, 朱峰, 朱彤, 靳雅丽, 潘静, 江朝强
2022, 38(12): 1544-1548. doi: 10.11847/zgggws1138576
摘要(311) HTML (106) PDF 674KB(44)
摘要:
  目的  分析女性自然绝经年龄提前或推迟与绝经后肥胖的相关性,为绝经后女性健康保健提供参考。  方法  从2017年11月 — 2020年1月广州中老年人慢性病前瞻性队列研究基线调查中选取5 646名 ≥ 50岁广州自然绝经女性为研究对象,收集基线的一般人口特征指标和女性生理数据,检测肥胖相关指标;对基线横断面数据采用SPSS 25.0版的广义线性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STATA 16.0版的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5 646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0.0 ± 5.8)岁,平均绝经年龄(50.3 ± 3.1)岁;自然绝经年龄与肥胖呈近“U”型关联;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自然绝经年龄正常者相比,绝经年龄提前增加以腰围(OR = 1.32,95 % CI = 1.03~1.69)、腰臀比(OR = 1.32,95 % CI = 1.06~1.64)判定的中心性肥胖风险和以体质指数(BMI)(OR = 1.39,95 % CI = 1.13~1.71)判定的超重肥胖风险;绝经年龄推迟者增加以腰围(OR = 1.34,95 % CI = 1.11~1.63)、腰臀比(OR = 1.41,95 % CI = 1.19~1.68)判定的中心性肥胖风险和以BMI(OR = 1.49,95 % CI = 1.26~1.76)判定的超重肥胖风险。  结论  自然绝经年龄提前或推迟均与绝经后肥胖的患病风险增加相关。建议自然绝经年龄提前或推迟的中老年女性多注意强肌训练和平衡饮食,适当控制以提供能量为主的食物摄入。
男性静坐时长与精液质量关联性
张丽, 袁冠湘, 刘佩意, 刘瑜, 邹飞, 程锦泉
2022, 38(12): 1549-1554. doi: 10.11847/zgggws1137843
摘要(420) HTML (146) PDF 563KB(50)
摘要:
  目的   探究男性静坐时长与主要精液质量参数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招募2017 — 2019年在深圳市某医院生殖中心进行生育咨询的4 532名男性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设备检测精液质量常规参数(精子总数、精子浓度、总活动率、前向运动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静坐时长与精液质量参数间的关系。  结果  精子前向运动率:与静坐时长 < 4 h/d组[(55.29 ± 19.15)%]相比,静坐时长 ≥ 8 h/d组[(53.18 ± 19.59 %)]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96,P < 0.05);精子总活动率:与静坐时长4 h/d ~ 组[(66.57 ± 19.50 %)]相比,静坐时长 ≥ 8 h/d组(64.30 ± 20.16 %)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19,P < 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未校正混杂因素时,静坐时长 ≥ 8 h/d组精子前向运动率降低的风险[OR(95 %CI)]是 < 4 h/d组的1.28倍(1.02~1.60);校正混杂因素后,静坐时长 ≥ 8 h/d组仍与精子前向运动率的下降风险增加有关(P < 0.05)。  结论   久坐( ≥ 8 h/d)是男性精子前向运动率下降的风险因素。
云南省农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刘岚, 王旭明, 莫怡, 李锦波, 李国晖, 李芹, 左梅, 黄友, 蔡乐
2022, 38(12): 1555-1559. doi: 10.11847/zgggws1137807
摘要(308) HTML (116) PDF 572KB(46)
摘要:
  目的  分析云南省农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减轻云南省农村COPD疾病经济负担的卫生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0年11月 — 2021年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云南省抽取7572名 ≥ 35岁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查,计算其中确诊为COPD患者的直接和间接疾病经济负担,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云南省7572名 ≥ 35岁农村居民中,患COPD者954例,COPD患病率为12.6 %;COPD患者的人均疾病经济负担为5787.2元,其中人均直接经济负担为5700.5元(98.5 %),人均间接经济负担为86.7元(1.5 %);直接经济负担中,人均住院费、门诊费、药费和交通及住宿费分别为3020.7、1189.1、1418.6和72.1元。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情况(包括住院天数和住院机构)、1年内门诊次数和COPD患病对生活工作的影响(对工作影响、对做家务和日常生活影响)均对疾病经济负担有直接影响,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 0.43、0.36和 0.27;住院天数和住院机构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41和0.40;对工作影响、做家务和日常生活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6、0.23和0.23。  结论  云南省农村COPD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较重,早诊早治、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和降低住院机构的级别有助于减轻其疾病经济负担。
湖南省贫困地区营养包干预与婴幼儿营养和健康状况关系
李辉霞, 袁姗, 郑剑飞, 冯彬彬, 肖娟, 吴芳, 黄广文, 王爱华
2022, 38(12): 1560-1565. doi: 10.11847/zgggws1137868
摘要(228) HTML (116) PDF 532KB(43)
摘要:
  目的  分析营养包干预对6~23月龄婴幼儿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方法   于2020年8 — 10月,采用多阶段抽样和随机等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湖南省贫困地区42个县随机抽取12 619名6~23月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其身长、体重和血红蛋白等指标;根据营养包干预情况将婴幼儿分为未食用组(3 438人)、非有效食用组(3 119人)和有效食用组(6 062人),比较婴幼儿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患病率、贫血率和发热、腹泻2周患病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营养包有效食用和非有效食用对婴幼儿营养与健康状况的影响。  结果   营养包未食用组、非有效食用组和有效食用组婴幼儿生长迟缓率分别为4.5 %、5.4 %和4.3 %,低体重率分别为3.4 %、3.9 %和3.0 %,消瘦率分别为3.1 %、3.6 %和2.7 %,贫血率分别为29.6 %、20.8 %和15.3 %,发热2周患病率分别为14.3 %、14.5 %和11.5 %,腹泻2周患病率分别为12.0 %、12.1 %和9.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效食用营养包是婴幼儿贫血(aOR = 0.43,95 % CI = 0.39~0.48)、过去2周发热(aOR = 0.79,95 % CI = 0.70~0.90)和过去2周腹泻(aOR = 0.75,95 % CI = 0.65~0.86)的保护因素;非有效食用营养包也是婴幼儿贫血的保护因素(aOR = 0.61,95 % CI = 0.54~0.58)。未发现营养包食用与婴幼儿生长迟缓(aOR = 0.95,95 % CI = 0.77~1.17)、低体重(aOR = 0.89,95 % CI = 0.70~1.13)、消瘦(aOR = 0.91,95 % CI = 0.71~1.17)存在关联。   结论   有效食用营养包可有效改善婴幼儿贫血状况,降低发热和腹泻2周患病率;非有效食用营养包虽可降低婴幼儿贫血率,但效果远不及有效食用。
实验研究
CagA作用于胃癌细胞调控miR-142-3p表达及机制
吴蕾蕾, 姜飞, 陈晓伟, 沈伟涛, 许锐, 沈孝兵
2022, 38(12): 1566-1571. doi: 10.11847/zgggws1135771
摘要(304) HTML (256) PDF 644KB(42)
摘要:
  目的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主要毒力因子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CagA)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微小RNA(miRNA)可通过影响下游mRNA分子的表达进而发挥促癌或抑癌作用,本研究探讨CagA相关的miRNA及其参与胃癌进展的作用机制,以期为CagA感染胃癌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方法  在GEO数据库和TCGA数据库中筛选与Hp和胃癌均相关的miRNA,并对其进行基于TCGA数据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构建CagA原核表达系统,以不同浓度CagA转染胃癌AGS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目标miRNA的表达。最后借助DIANA mirPath 3.0在线网站对miRNA进行GO和KEGG分析。  结果  通过GEO、TCGA数据库及细胞实验确认miR-142-3p与感染CagA的胃癌相关。人群水平上发现mir-142 与男性胃癌Ⅰ期患者、女性45 ~ 54和55 ~ 64岁胃癌患者预后均明显相关(P < 0.05)。细胞水平上发现miR-142-3p在胃癌AGS细胞中表达上调(P < 0.01),且表达水平受CagA蛋白感染的影响(P < 0.01)。预测发现PIK3R2、PIK3R5和PIK3CD可能作为miR-142-3p下游靶标参与miR-142-3p在胃癌进展中的作用。  结论  miR-142-3p可能是CagA感染胃癌患者的潜在的治疗靶标,并可能通过PIK3R2/PIK3R5/PIK3CD发挥对胃癌进展的促进作用。
小鼠染毒α-鹅膏毒肽尿中代谢及毒性特征
吴智君, 赵文锦, 李海蛟, 程娟, 郑敏, 丁春光, 代静, 樊晶光, 孙承业
2022, 38(12): 1572-1575. doi: 10.11847/zgggws1137467
摘要:
  目的   建立小鼠染毒α – 鹅膏毒肽21 d完整中毒模型,探讨小鼠尿中毒素代谢及毒性特征。  方法   雄性小鼠20只,对照组(n = 5)和半数致死量(LD50)染毒组(n = 15),单次腹腔注射α – 鹅膏毒肽染毒。染毒后1~7 d,代谢笼收集尿液,通过液质联用法检测毒素;染毒后0~21 d,记录中毒症状、体重和死亡。21 d处死存活小鼠,测定肝肾重量、系数、生化、病理。  结果  染毒后1~4 d,染毒小鼠尿液均可检出毒素,且第1 d排出毒素占1~7 d排出量的67 %~98.35 %。染毒后3~10 d,LD50组共死亡6只小鼠。染毒后21 d,与对照肾脏重量(0.59 ± 0.05)g、肾脏系数(1.49 ± 0.09) %、肌酐(11.30 ± 7.60)µmol/L、碱性磷酸酶(78.00 ± 13.20)U/L相比,LD50组存活小鼠均有显著改变[(0.48 ± 0.05) g、(1.35 ± 0.11) %、(18.25 ± 8.80) µmol/L、(111.50 ± 32.30) U/L,P < 0.05],且肾脏病变部位主要为肾脏皮质外层结构,表现为肾小管病变及大量粉染蛋白管型。  结论  小鼠α – 鹅膏毒肽中毒早期尿液(1~4 d)可检测到毒素,中毒晚期以肾损伤为主。
调查报告与分析
基于门诊电子病历数据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共病模式分析
闫泽玉, 高蕊, 孙明月, 陈大方
2022, 38(12): 1576-1581. doi: 10.11847/zgggws1138135
摘要(253) HTML (132) PDF 1028KB(67)
摘要:
  目的  了解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共病模式和核心共病,为中医健康管理和临床治疗指南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 — 2019年12月31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就诊的21425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门诊电子病历数据,采用关联规则挖掘识别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二元共病模式,并构建2型糖尿病患者的共病网络,依据网络拓扑学指标判断共病网络中的核心共病。  结果  21425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共病者17843例(83.3 %);冠心病、充血性心衰、心房颤动、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慢性肾炎、慢性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抑郁症和焦虑症等16种慢性病共形成了76个有意义的二元共病模式,以支持度排序,最常见的二元共病模式为“冠心病 + 高血压”(支持度 = 0.45,提升度 = 1.31),高血压和冠心病存在于15个二元疾病模式中;在中医就诊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共病网络图显示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间的共患率较高,存在复杂的共患关系;共病网络中,节点度和紧密度最大的疾病为冠心病和高血压(节点度 = 15,紧密度 = 0.45);结合点度、点权、紧密度和特征向量中心性指标发现,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位于网络的枢纽位置,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核心共病。  结论  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是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核心共病,患者和医疗机构应针对这些疾病进行有效预防和管理。
浙江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获取态度和途径影响因素分析
邢鸣鸾, 李雪青, 伍立志, 王晓峰
2022, 38(12): 1582-1587. doi: 10.11847/zgggws1138093
摘要(277) HTML (110) PDF 537KB(37)
摘要:
  目的  探讨浙江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获取卫生知识的态度和途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9年选取浙江省湖州、嘉兴、绍兴和温州4个地市的五大类公共场所,调查1 290名从业人员获取卫生知识的态度(包括需求、意愿、行动)和途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1290份有效问卷中,有获取健康知识需求的从业人员986人(76.43 %),有获取意愿的1 092人(84.65 %),有主动学习行为的1 085人(84.11 %)。不同文化程度、性别、岗位和年龄的从业人员在获取卫生知识的态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获取卫生知识的途径前3位分别是上网(1 158人,占89.77 %)、听单位管理人员宣传(1 153人,占89.38 %)、看电视(1 126人,占87.29 %)。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小学或以下文化程度相比,选择上网获取的大专及以上人员OR值为6.819;与家庭年收入 < 5万的人相比,> 20万的人员OR值为5.268;与清洁岗位(91.24 %)相比,工程技术岗(83.09 %)工作人员更少选择听管理人员宣传卫生知识,OR值为0.367;与男性(82.77 %)相比,女性(89.68 %)更倾向选择看电视获取,OR值为1.720;与小学或以下文化相比,选择看电视获取的大专及以上人员OR值为3.438。  结论  浙江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对获取卫生知识的态度有待提升,网络、单位管理人员宣传以及电视可作为今后卫生知识宣贯的重点途径,年龄、性别、文化、岗位和家庭年收入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因素。
安徽省儿童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戴色莺, 刘爱文, 金琳, 张进, 吴建军, 吴家兵
2022, 38(12): 1588-1592. doi: 10.11847/zgggws1137822
摘要(287) HTML (105) PDF 554KB(28)
摘要:
  目的   了解安徽省儿童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现住址为安徽省的儿童艾滋病患者数据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329例儿童艾滋病患者,54 例死亡,艾滋病相关病死率为2.2/100人年。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儿童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与诊断时疾病状态、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有关,诊断时疾病状态为艾滋病的死亡风险是感染者的5.32倍,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是接受治疗的28.29倍。接受抗病毒治疗儿童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与诊断时年龄、诊断时疾病状态、治疗前基线CD4 + T淋巴细胞计数有关,诊断时年龄 < 5岁的死亡风险是11~15岁的6.18倍,诊断时疾病状态为艾滋病是感染者的5.07倍,治疗前基线CD4 + T淋巴细胞计数介于50~200、 < 50个/μL分别是 > 200个/μL的8.40倍和10.99倍。  结论   抗病毒治疗是影响儿童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治疗前基线CD4 + 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福建省不同地区食管鳞癌患者菌群差异比较
陈思婷, 饶雯清, 林征, 曾巧燕, 洪清莹, 侯晓蝶, 祖勒皮喀尔·祖农, 胡志坚
2022, 38(12): 1593-1599. doi: 10.11847/zgggws1135963
摘要(266) HTML (135) PDF 997KB(35)
摘要:
  目的  比较福建省不同地区食管鳞癌患者的菌群差异,为食管癌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3年2月 — 2017年10月整群抽取在福建省肿瘤医院和福建省漳州市医院就诊的经病理确诊的接受食管癌根治性手术治疗且能获得完整癌旁组织、术前2个月未使用过抗生素及术前未接受放疗或化疗等治疗、肿瘤分期明确、临床病理资料完整、近1个月内未接受过对试验结果有影响药物治疗、无其他感染性疾病的非转移性肿瘤和食管癌复发且在福建省本地居住 ≥ 10年的120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癌旁组织的16S rRNA V3-V4区双端测序,通过QIIME 2019.4分析样本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福建省不同地区食管鳞癌患者与食管菌群的关联性。  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120例食管鳞癌患者中,漳州50例,福州11例,莆田11例,泉州33例,其他地区15例,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饮茶情况、采样季节和肿瘤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福建省不同地区食管鳞癌患者的食管菌群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QIIME 2019.4软件分析得到食管癌旁组织15个门、22个纲、28个目、48个科、71个属、85个种的菌群丰度值。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饮茶情况、采样季节和肿瘤部位等混杂因素后,常见菌群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福州地区立克次氏体目和线粒体科的菌群丰度均较漳州地区高,鞘氨醇单胞菌目、瘤胃球菌科、鞘氨醇单胞菌科、粪杆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的菌群丰度均较漳州地区低;莆田地区放线菌纲、柄杆菌目、鞘氨醇单胞菌目、瘤胃球菌科、柄杆菌科、鞘氨醇单胞菌科和鞘氨醇单胞菌属的菌群丰度较漳州地区低;泉州地区OD1门、立克次氏体目和线粒体科的菌群丰度均较漳州地区高,红蝽杆菌纲、放线菌纲、杆菌目、柄杆菌目、鞘氨醇单胞菌目、瘤胃球菌科、柄杆菌科、鞘氨醇单胞菌科、红蝽菌科、粪杆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的菌群丰度均较漳州地区低,其他地区红蝽杆菌纲、杆菌目、柄杆菌目、瘤胃球菌科、柄杆菌科、红蝽菌科和粪杆菌属均较漳州地区低。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饮茶情况、采样季节和肿瘤部位等混杂因素后,罕见菌群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福州地区疣微菌门、疣微菌纲、疣微菌目、疣微菌科、罗斯氏菌属、枝动菌属、阿克曼菌属和嗜粘蛋白 – 阿克曼氏菌种均较漳州地区低;莆田、泉州和其他地区疣微菌门、疣微菌纲、疣微菌目、疣微菌科、布劳特氏菌属、多尔氏菌属、罗斯氏菌属、枝动菌属、阿克曼菌属、长脂链霉菌种和嗜粘蛋白 – 阿克曼氏菌种均较漳州地区低。  结论  福建省食管鳞癌患者的食管菌群分布受地区因素影响。
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现状及策略分析
秘玉清, 焦敏, 王镇德, 廖凯举, 王超男, 李冰, 许真
2022, 38(12): 1600-1606. doi: 10.11847/zgggws1138468
摘要(403) HTML (308) PDF 655KB(86)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现状,总结归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为相关部门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复合检索式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10月30日发表的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相关中英文文献,采用内容分析法和共词聚类法梳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特征以及应对中的问题和应对策略,采用重要程度序位计算法计算应对中的问题严重程度和应对策略重要程度并进行排序。  结果  纳入的116篇中英文文献通过内容分析法提取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特征29条,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特征归为本体特征、主体特征、内容特征、发展特征、传播特征、社会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八大类别。从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梳理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应对中存在的25个问题和26条应对策略;根据重要程度排序,每一阶段的问题严重程度和应对策略重要程度基本一致,其中预防、准备、响应、恢复4个阶段最严重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分别为“信息噪声多,缺乏系列主题宣传”和“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积极开展正面宣传”、“法律法规不完备,缺乏理论指导”和“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应对体系”、“缺乏主动性,处置措施滞后,谣言泛滥”和“积极抢占舆论先机,消除谣言”、“事后评估和追责制度不完善”和“建立舆情应急评估和追责制”,其严重程度和重要程度分别为0.0305和0.0257、0.0982和0.1016、0.1263和0.1062、0.0355和0.0360。  结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应对需融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全过程中,从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实施应对策略,促进突发公共卫生网络舆情有效应对,从而化解社会矛盾,满足公众需求。
综 述
儿童营养干预经济学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缐孟瑶, 徐海泉
2022, 38(12): 1607-1613. doi: 10.11847/zgggws1136739
摘要(316) HTML (100) PDF 647KB(26)
摘要:
伴随儿童营养干预评价技术的不断发展,儿童营养干预的效果评价已从单纯的健康效果评价发展至更为综合的总体效益评价。儿童营养干预项目的成本核算已细分出不同的核算方法,成本 – 效果分析中效果评价指标的选择不再局限于单一维度指标,成本 – 效用分析在评估儿童营养干预措施时建立起更为完善的分析框架并引入概率方法进行项目的成本效益估计。成本 – 效益分析因工资收入、医疗花费和生命年赋值的处理得以更全面地估计干预效益。为获得儿童营养干预后人力资本的提升程度,社会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也开始被引入,并从营养改善后儿童身高、受教育年限和认知能力的变化进行人力资本预测模型的构建。儿童营养干预的经济学评价研究正呈现出多学科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抗生素暴露与肥胖关系研究进展
初蕾, 苏德奇, 戴江红
2022, 38(12): 1614-1618. doi: 10.11847/zgggws1137759
摘要(256) HTML (95) PDF 562KB(56)
摘要:
抗生素常被用于治疗人与动物的疾病,残留在环境和食物中的抗生素可通过食物和饮水等途径暴露,被摄入到人体中。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它与肥胖症密切相关,进而影响人类的健康,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本文旨在综述抗生素的暴露及途径、抗生素与肥胖的关系进而影响人群健康的研究进展,从而为抗生素影响人群健康进行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标准化患者在卫生服务质量评估中应用研究进展
李钦楠, 吴健雄, 王菁, 龚言红, 李慧, 殷晓旭
2022, 38(12): 1619-1622. doi: 10.11847/zgggws1137819
摘要(307) HTML (109) PDF 606KB(45)
摘要:
卫生服务质量的科学测量是卫生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前提,而标准化患者(SPs)则被认为是评估卫生服务质量的黄金准则,能够有效捕获卫生服务提供者的真实工作表现。目前SPs在卫生服务质量评价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初级卫生保健、医患沟通和药学实践等方面,该方法较医疗记录收集到的信息更为全面且更加直接准确,但需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涉及到复杂的伦理问题,因此建议在开展SPs调查时应充分考虑道德风险,同时应设计合理的案例脚本并加强SPs培训的规范性,此外还应对SPs的有效性进行科学验证。
久坐间断的生理学基础及干预效应
高莹, 李青阳, 王健
2022, 38(12): 1623-1629. doi: 10.11847/zgggws1138062
摘要(283) HTML (225) PDF 749KB(36)
摘要:
长期久坐不动已经被证实会增加潜在的健康风险。研究发现,通过短时间运动干预间断久坐积累具有一定的健康效益。运动可以通过提升胰岛素敏感性、维持中枢和外周血流量以及分泌特殊神经递质等方式来逆转久坐对人体糖脂代谢、循环功能和认知功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往学者研究了不同的久坐间断方式,包括频率、强度和形式对不同特征人群产生的生理学效应。总的来说,不同间断频率对干预效果不会对糖耐量正常的个体产生显著差异,而30 min的单次和多次间断会通过不同的生物途径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干预效果;低强度运动间断对老年人和Ⅱ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的健康效益,但对于健康人群结论尚不一致;除了步行/跑步之外,通过其他的运动形式,如抗阻训练同样具有一定的健康效益。通过比较不同间断干预的生理学反应,结合久坐生理学理论基础,可以为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的久坐间断指导性运动干预,对于改善久坐人群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卫生论坛
中国艾滋病防制过程中的“社会”及其建构
孙权, 成君琦, 徐晓军
2022, 38(12): 1630-1635. doi: 10.11847/zgggws1138899
摘要(294) HTML (151) PDF 915KB(52)
摘要:
尽管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进入到了艾滋病防控领域,但少有能够以全景式的视角把握中国艾滋病防制事业的历史进程与社会效应的研究与讨论。基于此,本文尝试以重塑艾滋病作为“社会问题”的定位为出发点,回顾中国防艾抗艾近40年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中国的艾防理念实际上经历了从“防治”到“防制”的重大转变,中国艾滋病防制事业的发展与演进,实际上就是一个发现“社会”、重视“社会”的历史过程,其本质上是“社会”逐渐由“依从”走向“能动”。因此,从长远来看,积极重视和团结艾防场域中的社会力量与服务对象,持续培育和提升其主体性与能动性,才能真正构筑起艾滋病的社会防制共同体。
基于电子健康档案伤害住院病例登记系统构建与应用
彭娟娟, 徐乃婷, 施燕, 高宁, 毛丹, 周德定, 喻彦, 付晨
2022, 38(12): 1636-1640. doi: 10.11847/zgggws1137531
摘要(370) HTML (85) PDF 833KB(52)
摘要:
伤害监测为健全疾病综合监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上海市构建了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伤害住院病例登记系统并在医疗机构推广应用,以掌握不同类型原因致严重伤害事件的发生和变化趋势,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评价措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电子健康档案伤害住院病例登记系统的构建确定了病例定义、监测内容和信息标准、系统功能与规范等,实现了伤害住院病例信息基于医院电子病历的自动推送以及基于市、区两级信息平台的数据推送,并与居民健康档案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极大地提高了登记报告的质量和效率,并推动了《上海市伤害住院病例登记报告办法》的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