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肠杆菌O
157:H
7 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一个主要菌型,自1982 年美国首次发生大肠杆菌O
157:H
7 污染牛肉而引起的食源性胃肠炎以来, 在欧美许多国家相继发生多起该菌所致的食物中毒
〔1〕。尤其1996 年5 - 8 月间日本发生了由大肠杆菌O
157:H
7 引起的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暴发流行, 累积患者近万人, 并有数人死亡, 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
〔2〕。我国在1987 年就发现由此菌引起的散在感染
〔3〕。大肠杆菌O
157:H
7被确认为一种新型肠道致病菌, 是近年来食品卫生、给水卫生及流行病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4〕。为了控制由大肠杆菌O
157:H
7 引起的食物中毒或感染的暴发与流行, 准确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
157:H
7 是关键。常规的分离培养与生化或血清学鉴定操作复杂、所需时间较长。近年来, 有人将分子生物学技术, 如核酸探针杂交、PCR 等技术用于大肠杆菌O
157:H
7的检测与鉴定。为了简化操作步骤, 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我们根据大肠杆菌O
157:H
7 的eaeA 基因序列, 设计了PCR 引物,在PCR 检测的基础上, 又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阳性样品进行鉴定, 不仅缩短了检测时间, 同时也可以对O
157:H
7 进行鉴别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