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国艾滋病防制过程中的“社会”及其建构

孙权 成君琦 徐晓军

孙权, 成君琦, 徐晓军. 中国艾滋病防制过程中的“社会”及其建构[J]. 中国公共卫生, 2022, 38(12): 1630-1635. doi: 10.11847/zgggws1138899
引用本文: 孙权, 成君琦, 徐晓军. 中国艾滋病防制过程中的“社会”及其建构[J]. 中国公共卫生, 2022, 38(12): 1630-1635. doi: 10.11847/zgggws1138899
SUN Quan, CHENG Jun-qi, XU Xiao-jun. Evolution of whole society participation in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 a brief discussion[J].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22, 38(12): 1630-1635. doi: 10.11847/zgggws1138899
Citation: SUN Quan, CHENG Jun-qi, XU Xiao-jun. Evolution of whole society participation in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 a brief discussion[J].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22, 38(12): 1630-1635. doi: 10.11847/zgggws1138899

中国艾滋病防制过程中的“社会”及其建构

doi: 10.11847/zgggws1138899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6ASH01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孙权(1995 – ),男,湖北武汉人,博士在读,主要从事边缘人群的社会融入研究

    通信作者:

    徐晓军,E-mail:xuxiaojun98@ccnu.edu.cn

  • 中图分类号: C 913

Evolution of whole society participation in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 a brief discussion

  • 摘要: 尽管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进入到了艾滋病防控领域,但少有能够以全景式的视角把握中国艾滋病防制事业的历史进程与社会效应的研究与讨论。基于此,本文尝试以重塑艾滋病作为“社会问题”的定位为出发点,回顾中国防艾抗艾近40年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中国的艾防理念实际上经历了从“防治”到“防制”的重大转变,中国艾滋病防制事业的发展与演进,实际上就是一个发现“社会”、重视“社会”的历史过程,其本质上是“社会”逐渐由“依从”走向“能动”。因此,从长远来看,积极重视和团结艾防场域中的社会力量与服务对象,持续培育和提升其主体性与能动性,才能真正构筑起艾滋病的社会防制共同体。
  • 图  1  中国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制的模式变化示意图

    图  2  构筑艾滋病的社会防制共同体

  • [1] 潘绥铭, 黄盈盈, 李楯. 中国艾滋病“问题”解析[J]. 中国社会科学, 2006(1): 85 – 95.
    [2] 王超, 卢祖洵. 疾病的社会属性与社会防控[J]. 中国公共卫生, 2022, 38(8): 1093 – 1096.
    [3] [英]哈夫洛克·霭理士. 性心理学[M]. 潘光旦, 译. 北京: 台海出版社, 2020: 4.
    [4] 白梅, 陈一筠. 艾滋病肆虐 —— 是关注社会健康, 还是只谈疾病医治[J]. 社会学研究, 1993(1): 54 – 55.
    [5] 翁乃群. 艾滋病传播的社会文化动力[J]. 社会学研究, 2003, 18(5): 84 – 94.
    [6] 辜嵘, 吕柯, 刘婧, 等. 中国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状况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1, 17(5): 506 – 508, 518. doi: 10.13419/j.cnki.aids.2011.05.006
    [7] 俞志元. NGO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项基于艾滋NGO的研究[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56(6): 151 – 160.
    [8] 潘绥铭, 侯荣庭. 中国艾滋病防治事业的价值理念[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46(4): 113 – 119.
    [9] 李循. 法律评估: 艾滋病防治[R]. 日内瓦: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2002.
    [10] 陈明侠. 防治艾滋病立法问题探讨[J]. 法学研究, 1998(3): 71 – 79.
    [11]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 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R]. 北京: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07.
    [12] 夏国美. 论中国艾滋病社会预防模式的变革[J]. 社会科学, 2005(11): 65 – 78. doi: 10.3969/j.issn.0257-5833.2005.11.010
    [13] 李斌, 代群. 我心里一直惦记着你们[N]. 人民日报, 2008 – 12 – 01(01).
    [14] 辜嵘, 郭蕾, 郭浩岩, 等. 国家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项目实施成效与社会组织参与项目活动的探讨[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9, 15(2): 167 – 169. doi: 10.13419/j.cnki.aids.2009.02.020
    [15] 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制基金. 关于公布2017 – 2018、2019 – 2020年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第一批、第二批立项名单的通知[EB/OL]. [2018 – 10 – 11]. http://aidsfund.cpma.org.cn/news/list/4?cid=4&page=2.
    [16] 杜鹃. 艾滋病感染者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模式研究 —— 社会组织与政府互动视角[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40(S3): 60 – 62. doi: 10.16207/j.cnki.1001-5957.2013.s3.054
    [17] [美]兰德尔·柯林斯, 迈克尔·马科夫斯基. 发现社会[M]. 8版. 李霞,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1.
    [18] 冯仕政. 社会治理与公共生活: 从连结到团结[J]. 社会学研究, 2021, 36(1): 1 – 22.
    [19] 童星, 陶鹏. 论我国应急管理机制的创新 —— 基于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理念[J]. 江海学刊, 2013(2): 111 – 117. doi: 10.3969/j.issn.1000-856X.2013.02.015
    [20] 乌尔里希·贝克, 刘宁宁, 沈天霄. 风险社会政治学[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3): 42 – 46.
    [21] 符平. 市场体制与产业优势 —— 农业产业化地区差异形成的社会学研究[J]. 社会学研究, 2018, 33(1): 169 – 193.
    [22] “中国艾滋病防治相关政策分析”课题组. 战略预防融入体制深耕社群 —— 中国艾滋病防治可持续发展政策[J]. 东岳论丛, 2010, 31(4): 5 – 27. doi: 10.3969/j.issn.1003-8353.2010.04.001
    [23] 张珊珊, 陈任, 赵然, 等. 艾滋病防治领域社会组织内部社会资本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21, 37(8): 1195 – 1200. doi: 10.11847/zgggws1130596
  • 加载中
图(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67
  • HTML全文浏览量:  170
  • PDF下载量:  5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接收日期:  2022-04-22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8-31
  • 刊出日期:  2022-12-1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